龙泉青瓷至今延续着南宋时期形成的风格。它委婉含
蓄、温柔敦厚,其青绿釉色看似简约淡雅,又会变幻出不同
的感觉。这些特征与提倡中庸内敛的儒家学说一脉相承。
龙泉窑起于三国时期,至北宋已开辟多个窑口,连结成
“龙泉窑系”。南宋年间又与北方制瓷技术相融合,水平突飞
猛进。“哥窑”即为龙泉窑系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因
设于汴京(今开封)的“官窑”落入金兵之手,南宋皇室的瓷
器供应没了着落,遂转向龙泉窑。自此,龙泉窑烧制皇家瓷
器,包括祭祀时用的各类礼器——这被称作“国之重器”,价
值连城。
1957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经反复烧制试验,龙
泉窑逐渐恢复。龙泉青瓷曾一度被国宴采用,并享有“国庆
瓷”“人大瓷”的美誉。在国际市场上它也声名卓著,受到名流
的热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重建与新创,当代龙泉
青又焕发出新活力。
具体而言,在胎料、釉料和制作工艺等方面,今天的龙
泉窑既继承了世代累积的丰富经验,又努力创新。例如,窑具
已做了重大改革,运用科学手段控制窑内温度,大大提高了
成品率。如今,龙泉青瓷的技艺更娴熟,理念也与时俱进。至
今,整个龙泉青瓷产业已累积了数十项技术创新,开发的青
瓷新品种达两万多个。
造型和器型上,龙泉青瓷以当代人的需求和审美为标
准,更具多样化的特点。除茶具、梅瓶、熏炉等器具,还涵盖
了人物、动物、饰品、绘画、建筑等工艺品,也不乏纯粹的艺术
创作。由此,当代龙泉青瓷兼具功能性和收藏性两大价值。
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迄今唯
一一个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陶瓷技艺。
这进一步促进了青瓷产业的发展。据统计,龙泉的青瓷
厂已超过400家,从业人员达1.3万余人。其中,有4位中国工
艺美术大师、6位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16位省级工艺美术
大师,中级工艺美术师上百人。2009年,龙泉青瓷的产业总
值达3.2亿元,2010年翻番,2012年升至11亿元。据业内人士
估算,未来几年,龙泉青瓷行业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约
22%。
幸运的是,龙泉青瓷还不像那些炒得火热的工艺品,即
便是工艺美术大师手制并有署名底款的作品,价格也相对亲
民。可以相信,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青瓷将成为下一
个增长点。
家用,能彰显不俗的品位,如宋代士大夫那般生活;收
藏,则有升值潜力。精雅和财富,本就是一体两面的事。童鞋
们,还犹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