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封面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28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意的生活。与我们只有一个枕头的距离
文 蔡娴 图 受访者提供

    浦睿出品《读首诗再睡觉》有声书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在进入梦乡之前,你会做些什么呢?趴在床上捧一本枕边书?HOLD住平板电脑杀一局游戏?还是盯着屏幕刷新微信圈?这里有一群人,他们在睡前选择聆听一个电台,而这个电台可能连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节目都没有。但你在这里,能听到无数温情动人的文字和最暖心好听的声音——“读首诗再睡觉”(以下简称“读睡”),原本是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现在,已然是一个时尚动感、小清新又高大上的诗歌传播团体。 

    “读睡”每晚10:00向所有订阅者推荐一首诗,演绎者却不止一位,甚至演绎的语言也不限。“读睡”的微信平台已经累积了20万粉丝,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读诗的行列中来,让你发现,原来诗歌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有这么多人都在向往着诗意的生活。

缘起,浪漫如诗 

    “读首诗再睡觉”微信公众号的创始人范致行说,“其实诗歌距离你很近,只有一个枕头的距离。”范致行是一个浪漫的人,浪漫到他创办“读首诗再睡觉”的初衷,就是为了追到心仪的女孩。 

    “2013年3月11日,‘读首诗再睡觉’诞生的第一天,是一个女孩激起了我的灵感,让我想要每晚读一首诗给她。”当时,范致行刚离开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进入一家做移动阅读的IT公司,他也从一个传统纸媒的主编变成了一家创业公司的小兵,并且开始研究微信公众平台。这也成了“读睡”诞生的契机。但是,当范致行满怀喜悦地将“读睡”的第一篇——丁尼生的《过沙洲》发给姑娘后,却犹如石沉大海,再也没有收到过回复。 

    这个美丽的开始至此戛然而止,他再也没有跟她见过面,甚至连聊天都不再有过。虽然痛苦,但范致行很坚定的一点是,他一定要将“读睡”做下去。 

    于是,范致行找来了同样通过诗歌认识的老友流马一起参与到“读睡”的运行工作中。目前,范致行已经退居二线,“黑手”团队负责人的角色就交由流马来完成。所谓“黑手”其实来源于“幕后黑手”,也就是幕后负责人的意思。范致行说,与传统媒体单个主编一头管到底不同,“读睡”是皇帝轮流做,当日主编对当日的内容有完全的控制,这让“读睡”的趣味变得十分多元和丰富。

续写,循序渐进 

    “读睡”每天单篇的阅读量稳定在三四万左右,最高阅读纪录曾经达到过10万。线上的平台正趋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为了让喜欢的“读睡”增进交流的机会,“读睡”也在北京组织过几次线下活动。比如诗歌弹唱会,“声优团队里有一些玩音乐的人,喜欢研究如何在诗歌上谱曲,然后在弹唱会上唱给大家听。”范致行希望今后在线下活动的组织上能更丰富一些,不论是声优还是“黑手”,让团队里的人有些更深入、更直接的接触,能够面对面地去交流。但在线下活动的组织上,流马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组织一场活动其实是很耗费工夫的,今年我们预计还会做一场线下活动。但其实,我觉得现在线上的阅读已经能够达到我们最初的目标了,所以也不会做太多。” 

    对于“读睡”的未来,范致行和流马还有很多想法等待实现,但他们并不急功近利,在保持乐在其中的氛围下,静静期待惊喜,就如范致行所说:“诗歌是我们的元媒体。它用最简短的字节,封装最重要的信息,它很难从字面上被解读,因为它还掩藏在每一个它所建立的联系里。就像一开头的故事,我并没能每晚为那个女孩读一首诗,但是我们每晚为更多人读诗,我仿佛听到那一个来自天上的呼声在表示满意。”

Q=生活周刊 

A=流马

黑手:“读睡”背后的操盘手

    流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新媒体负责人,本身也是小说家、诗人,因此对“黑手”工作得心应手。据流马介绍,每天“读睡”的工作安排基本会设置3位声优和2位值守,分别负责声优和音画部分。“目前固定的值守编辑有20多个人,差不多是每两星期轮一次班。”因此,每个人在工作时间上是比较充裕的。流马自己也参与到了周六的值守岗位。

    Q:最初是怎么来推广这个平台的?

    A:从头到尾都没有做过宣传,所谓的宣传最多也只是在“朋友圈”的转发。主要是“读睡”从开始就比较有话题性,而且概念也做得很好。

    Q:面对如此庞大的听众群,对每天内容的制作会不会有压力?

    A:没有太多的压力,很多当班的编辑自己就会写诗、读诗,所以他们对诗歌的鉴赏有自己的标准,而且很自信。我们也没有对每天的阅读量有什么指标,不是当做工作去做,我们的初心就是纯粹因为兴趣来做这件事。

    Q:从最初的构想到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发生过什么变化?

    A:微信公众号刚开始诞生的时候,自带的功能并不是特别健全。随着第三方平台开发得越来越多,特别像荔枝FM这类有声电台和微社区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如,当时微信只有60秒录音功能,经常会读不完诗,现在有第三方电台,再长的诗也能读完。

    Q:自己会尝试做声优吗?

    A:去年读过几次,因为那时候人手也比较少。但现在优秀的声优越来越多了,有些还是播音专业出身的,所以,更多的还是让他们去读吧。

    Q:对平台的发展有些什么规划?

    A:当这个平台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其实对我们的内容可以有很多重新规划和整合的空间。可以做一些创业产品、电子出版和周边衍生产品,这些资源我们其实是特别多的。不过,虽然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目前没有时间去做。

Q=生活周刊

A=无语僧

声优:不仅仅是读首诗

    上海声优无语僧平日里都是铁血硬汉的形象,不曾想到也有铁汉柔情的一面。因为喜爱朗读,他用声音给人带去了另一种温暖。无语僧很是谦虚,他说自己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只是因为没事喜欢读着玩儿,一切都是因为兴趣使然。

    作为为数不多的上海本地声优,无语僧的沪语诗特别让人印象深刻,让不少听众感叹,原来上海话读诗的感觉能如此出人意料,别有一番韵味。 

    加入到“读睡”也是因为偶然的缘分。因为无语僧的好朋友要去英国做一年访问学者,他问她需要什么礼物,对方开玩笑说,让他读他们共同的好朋友,诗人普珉的长诗《银子》给她。这个对一直想录点东西的无语僧来说,成了首次录音读诗的契机。于是断断续续录了两个月,完成了这部总长一个多小时的长诗有声版。普珉听了很喜欢,之后他给“读睡”荐诗,就顺势将无语僧推荐了过去。去年9月1日,无语僧第一次为“读睡”读诗,作品是骆一禾的《诗歌》,他也正式成为了声优团的一员。 

    Q:为什么喜欢读诗歌?喜欢读哪类诗? 

    A:我不独喜欢诗。诗在我的阅读范围里不占很大成分。诗,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一个阅读对象,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你如何自觉地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质量的问题。我曾经给“读睡”写过一篇东西里提到过——关键不是读什么诗,而是活得像一首诗。但切勿将诗与抒情浪漫等同起来,那才是文艺化的误读。诗是对世界最精确的描述。它直接触及人类精神生活的最深入的部分。真实才是诗的精髓。最早进入我的阅读视野的,是北岛他们那一批所谓的朦胧诗派(实际现在陈楸更明帆确的划分大概叫第二代诗人)。让我认真读,且激动地买了本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朦胧诗选》。 

    Q:为什么《朦胧诗选》会让你读得特别激动? 

    A:那个年代这本书很有名吧,很多人都受这本书启蒙的。我还是比较愚钝的,看到这本书时其实挺晚的。只是觉得很有激情。第一次觉得诗这种体裁也能打动我。 

    Q:最初会选择用沪语来读诗的想法是怎么来的?A:沪语诗不是我的特长,只是因为翻牌“黑手”希望我用沪语读,我就读了。而当时“读睡”也没有几个上海本地人,如此而已。我个人认为用沪语读诗有很大限制,需要非常谨慎。同时,沪语读诗同样存在着方言读诗的转译问题。我们至今的沪语读诗都是带有实验性质的,不能说很成功。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还是比较保守的。作为声优,完成翻牌黑手的指令是第一位的,我是抱着这种态度去翻译并朗读沪语版诗歌的。就个人而言,并不热衷。 

    Q:沪语读诗需要注意哪些难点? 

    A:至于沪语朗读的最难点,我以为可能在于诗人(译者)的写作思维所用的语言如果完全是普通话的,那它与吴语系统的方言就会产生很大矛盾,这不只是语言的问题,而是语言背后的写作语境问题。转译中如何把握诗意与沪语特有的世俗气息的平衡是关键点。如果诗歌本身就具有那种阴柔、世俗、琐细的特点,那就比较能够用沪语朗读。 

    Q:读过多少沪语诗?碰到过哪些转译问题? 

    A:读沪语诗也就两三次吧,本来邀约读沪语的次数就不多。还给别人的沪语朗读做过翻译,转译普通话中一些无法在沪语语境中表达的词语。 

    Q:除了“读睡”之外,还参与过别种文字体裁的声优工作吗? 

    A:“读睡”有很多声优参与“混童话”(一个讲童话故事的电台)的制作。我也是这样,后来就逐渐发展为翻牌手,就是类似“读睡”的黑手。主编确定童话内容后发给我,我阅读文章,确定适合的声优,再发出邀约,讲解角色,明确需要的角色形象。再根据声优发回的音频进行筛选审核,不行的还要返工,最后做些技术合成处理,再交给最后一道配乐后期制作师,当然,我也救急做过后期配乐,但因为我素材不够,所以不常涉及。 

    Q:你觉得同时做声优和编辑,会不会忙不过来?A:不幸凑一块儿的话会很惨,不过我尽量在减少。因为编辑的工作麻烦的主要是后期,会做到很晚,特别是“混童话”,毕竟大家都是业余无偿在做,经常有到了deadline还没交稿的,我就要等。半夜到就半夜做,有的难度还很大,比如调整语速啥的,我可能需要寻找每个气口,把空间撑开。

Q=生活周刊 

A=秋的童话

值守:为诗歌做嫁衣

    秋的童话是“读睡”的值守,她平时从事的是会计工作,同样是和诗歌完全不搭边的。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很喜欢写诗,但不会公开,只是自己写写看看。因为自己喜欢诗歌,所以加了“读睡”的公众账号,每天接收诗歌的推送,就越发喜欢了。

    今年4月份,秋的童话正式加入“读睡”团队,其实一开始,她是一名声优,也曾经尝试过沪语读诗《从你哪里过来的这些雨》。半年的时间,秋的童话感觉自己读诗更加沉稳了,因为自己比较努力,做得也比较好,慢慢就发展成为了值守。

    Q:作为值守,主要工作要做些什么?

    A:每天的值守会有两名,每两周轮一次,我是声优值守,根据诗歌的特点来找匹配的声优来读诗。每次基本会找3名声优,我觉得这样挺好玩的,同一首诗听不同的声线来诠释。我碰到过一个男声优,读得像唱一样,很有意思。然后,等声优把读好的诗发给我,我再听一下音频有没有问题,有时候也会帮他们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最后放上荔枝FM的平台上,再配上关键词。而音画值守则是负责微信公众号上的文字版面。

    Q:按什么标准来挑选合适的声优?

    A:现在我们有100多个声优了,要对声优的声音非常熟悉。我一般看看谁的声音特色比较适合,还有一种方式是看看哪名声优很久没有读了,再来安排。我们尽量会照顾到每个声优,让大家都有轮流朗读的机会。

    Q:在100多个声优里,如何去发掘他们声音上更多的可能性?

    A:老大范致行最近有了一个新的办法,为了鼓励大家都来读诗,把声优的通讯录都集中在一块儿,比如今天要读一首诗,就会给每个人都发送过去,谁想读的话都可以来读,然后由值守来挑选适合的进行推送。所以,实行的第一天晚上非常有意思,有12个人都来读同一首诗。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封面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品牌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方式
   第A15版:方式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人物
   第A21版:人物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封面
   第B02版:风尚
   第B03版:艺博会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风尚
   第B07版:风尚
   第B08版:欢乐淘
   第B09版:青意社
   第B10版:游走
   第B11版:游走
   第B12版:汽车
   第B13版:汽车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收藏
   第B17版:收藏
   第B18版:收藏
   第B19版:收藏
   第B20版:资讯
   第B21版:海信·时尚3C
   第B22版:情景
   第B23版:有情人
   第B24版:街拍
诗意的生活。与我们只有一个枕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