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声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2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若英两公分马尾辫的距离
文 王婳 图 资料

    时隔八年,谁都没有想到,可以让刘若英选择复出电视圈的角色竟然是和她本人相差甚远的“中年单亲妈妈”。虽然在剧中经历了被抛弃、再婚、被婆婆嫌弃、被儿子不理解,得绝症,去世,但刘若英却坦言,拍摄《半路父子》却是最愉快的一次。“很多东西都是一种冲动,所以这一次,我决定换一种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她说。

    文 王婳 图 资料

    Mind星情

    曾经,刘若英在《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的开场台词就说过“我大概是嫁不出去了”,她说,那是她当时的真实想法。而今,步入婚姻殿堂并成为准妈妈的她也非常享受这样的状态。她觉得自己现在更有资格说,不管单身还是结婚,都很好。“就像萧伯纳说的,反正你都会后悔。我的理论就是都别后悔。因为你如果抱着你都后悔的心情,那你永远都是抱着负面的情绪。”于是,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刘若英都是最好的。

    每一个角色都代表了一种性格

    Q:大家都觉得“中年单亲妈妈”和刘若英不太相符,你为什么觉得你可以胜任“江欣”这个角色?

    A:从刚开始和斯琴高娃老师演的《日落紫禁城》到《人间四月天》《粉红女郎》再到《新结婚时代》,其实我每次拍电视剧的角色都差别很大。这次虽然角色定位是“中年单亲妈妈”,但我想演戏是要靠自己有很多想象的,不是每件事情都要自己经历过,虽然“江欣”所碰到的事情我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一件都没有碰到过,但这个人复杂的情感经历是我希望去尝试和挑战的。尤其到后期的时候,“江欣”得了肺癌。我关注的问题就是:肺癌到底是应该喘气说话还是咳嗽说话?这些细节对于一个女演员来说是很珍贵的经历,试问一下,当一个珍贵的机会放在你面前,你一定会信心百倍地去做好它吧。

    Q:据说你接下这个角色之后,每天都要给导演和编剧写邮件或短信和他探讨你对剧本的看法,到底做了什么让张国立觉得你“很难搞”?

    A:相比拍《新结婚时代》时我前后写了七十几封信给王海鸰老师,这一次我已经好搞多了。(笑)因为我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嘛,我会想知道剧本为什么这么写。比如有一次我问编剧,“江欣”这个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具体哪个省的?他很惊讶我会纠结于这些细节,但我觉得这很重要,因为有的台词我觉得像南方人说的话,但突然又有“啥意思”这样的台词出来,像东北口音。我就给他们写信说可能在台词上要统一。所以,我的要求从不落在住什么酒店或一些生活细节上,所有的要求都是为了这个戏,如果大家的共识是为了戏好,他们不会觉得我麻烦。我也遇到有的导演,每次我问为什么的时候,他会说:想那么多干嘛,拍戏就是赚钱嘛。我听到这种话眼泪会掉下来,我不祈求别人都认可我,我也不介意别人认为我在工作上难搞,只要作品出来更完整更贴近生活,这些都无所谓。我不想做一个所谓很NICE的人,但是东西出来甚至过不了我自己那关。有时候,坚持很辛苦,但不坚持却很痛苦,所以我选择前者。

    Q:作为演员,你不算高产,但每个角色都完全不同,哪个角色更像生活中的你?

    A:都像又都不像。你自己想想,就会觉得你好像也是很多不同面拼凑起来的。比如某天听你自己一整天的说话录音,你会发现一天跟小狗小猫、老公老婆……讲的话都不一样。人家说人的性格至少有24种,我的乐观可能放在《粉红女郎》,多愁善感可能放在《似水年华》,对于婚姻或者家庭的尊重放在《人间四月天》,不同的东西在演那个戏的时候我会让它尽可能放大。而《半路父子》跟我现在比较接近,当你身为母亲和妻子,你不再是一个人生活的,很多事情你是从责任出发的。

     人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不允许有悲伤

    Q:八年没有演戏,在这期间新人辈出,会不会担心自己的位置受到挑战?

    A:我每次看到斯琴高娃老师,都觉得不是只有站起来,简直要下跪膜拜才能表达我对她的尊敬。演员是个很有趣的行业,确实需要很多新血。以前滚石门口会有一个标语:会滚动的石头永远需要鲜血。但是,那些新鲜有活力的年轻人,至少要七八年以后才开始对人生有不同的感觉、对角色有不同的感悟,才真正会演戏。我觉得比较遗憾和焦虑的是,在华语的市场里,比较难再给到35岁以上的女人这样的表演机会,因为观众可能会更希望看见年轻漂亮曼妙身材的女演员。所以,怎样让自己努力地生存下来,然后一直有新的东西跟大家分享,其实才是最辛苦的事情。

    Q:就是说还是会有焦虑。

    A:当然会,只是我尽量把它当成是一个过程。每个对生活和未来不放弃的人,都会有焦虑感。打个比方,每次接受采访前,我都会焦虑和紧张。其实访问对我而言,只要你带着善意来的时候,我什么都愿意分享,我可以把你当朋友。但是我看到有些记者一坐下来就很紧张,因为不知道对方最后会丢一个怎样突然的问题。有时候在访问中我们花了三十分钟交心,最后版面上这些交心的内容完全没有,只有“她恋爱了”“她怀孕了”“她发福了”,那我就会觉得,我说了那么多是干嘛啊?几次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焦虑或害怕。所以,大家都有烦恼,就看怎么用积极的心态面对。

    Q:你会怎样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

    A:我最近写了一段话:我觉得人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不允许有悲伤。当我有低落,一定不被允许,因为大部分人觉得你是很圆满的,你被祝福,你应该要快乐。如果你在那边说你心情不好,那就是你的问题,你不知足。可是我从来不认为,比如说我的孤独,我的不满足,或者是我的低潮,其实跟人生是否圆满是无关的,那只是一部分的我。我很欣慰在我感受到低落或悲伤时,会尽一切力量让自己能够做选择的时候洒脱一点。我一直坚信,每个年纪都有它精彩的地方,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开始知道自己的能力,自己要做什么,也有比较独立的经济基础。到了四十岁可能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但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在重温一些你曾经看不懂的电影或书,你会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然后你就会想到,嗯,50岁的时候应该还会有新的精彩,到了60呢,大概又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我也不是一直那么乐观的,比如我一直觉得40到50岁那个阶段是最恐怖的,有那种一切好像都有希望但都来不及的感觉。要我们穿妇人的衣服,我们会觉得不至于吧,可是要我们穿年轻的……就像现在绑我的马尾,我觉得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绑高了,因为高就会觉得我在装可爱——其实就两公分的差别,可是我就是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儿。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周记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方式
   第A15版:方式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影响
   第A21版:文化
   第A22版:文化
   第A23版:文化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尚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风尚
   第B07版:风尚
   第B08版:霓装
   第B09版:霓装
   第B10版:欢乐淘
   第B11版:青意社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汽车
   第B17版:汽车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海信·时尚3c
   第B20版:收藏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情景
   第B23版:有情人
   第B24版:街拍
刘若英两公分马尾辫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