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读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2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上海:一城一面一世界
文 张晓雯 图 受访者提供 余儒文

    城市基因 / 莘庄(局部)

    直径200cm布面丙烯2014

    一城一世界,在新锐青年艺术家陆新建的画作里,城市不再大同小异。他用线条抽象出的城市地图,宛如一幅幅肖像,敏锐地捕捉属于一座城独有的标识。

    文 张晓雯 图 受访者提供 余儒文

    高架路的面孔

    陆新建的家乡在江苏宜兴的农村,小时候和初中的好朋友交换长大后的理想,他说的是:“不想一直待在这个村子。”向往不同的世界和更好的地方,成了他日后城市系列作品的源头,你现在可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六周年“艺作花园”展览中看见他的那些作品。走出了农村的陆新建后来去了南京、荷兰念书,也画过米兰、罗马等各大城市。2006年他初来上海,正是目击上海高速发展的时候。断断续续至今5年多的工作和生活,令他对这座城市有了独特的感受。

    有一天,他习惯性地在睡前浏览图片新闻,无意中看到了几张在屋顶俯瞰城市拍下的照片,其中一张拍的是延安高架。快速的车流和光带连成的线条令他震撼。在陆新建看来,“高架”是上海最有意思、最奇特的“景观”,是他认定的上海的“脸”。算不上是多美观的景致,却也正是这些纵横和错落带来了上海的活力。“不用在地面等红绿灯,它们的存在让上海更畅通,让生活在里面的人更方便地前去彼此身边沟通。” 

    在作品中,陆新建不画任何一个人或是一辆车,他用全部的矢量线条堆叠、抽象出延安高架和莘庄高架的脉络,占据了画面的全部。与基本只画了红、白、黄三色的北京相比,上海在艺术家的画笔下多了更强的色彩对比,灯火辉煌、霓虹闪耀,这是他抓到的“魔都”的精髓:妖艳得一点也不安静、不柔和,甚至不容易。各行各业的人在其间为生存努力,连走路的速度都好似比别的城市快好几倍。但挣扎着的生活,富有挑战的城市,自有它别样的美。如此密集的高架网络,也是只有在上海、迪拜、洛杉矶等新型城市才能看到的现象。

    不管科技、交通如何高速地发展,如何令世界均质化地趋同,陆新建也绝不同意“千城一面”的说法。在他看来,地理、道路、人文都会导致一座城市与众不同的面貌。每个城市一个小世界,这是我们之所以要去旅游的原因。他生活过悠闲度日的瑞士、大块花海的阿姆斯特丹、街区精密划分的纽约,更多的时候,他无法用一个词形容一座城市的特性,但就像高架之于上海,是一个标签,解释了这座城的速度、活力和流动。

    守旧的魅力

    与作品中经常表现新上海的摩登、靓丽不同,生活中的陆新建并不喜欢高架,有时开车在三四十米高的中环高架上,都会觉得有些阴森。他笑称自己是“农村艺术家”,也许某部分的他依然是那个在农村喝着妈妈种的茶、在农庄的山水间开摩托驰骋的“草根平民。”

    他是个守旧的人,喜欢老城,居住在纽约或是浦东不会令他感到舒适。上海在他眼里是包容的,但上海的新旧融合,又与其他城市不一样。不像巴黎、巴伦西亚,新城老城分得鲜明,在浦西,常常是一片老城厢中拔起一群高楼,密密麻麻的崭新和破旧混在一起,由于结构、设施、土地的关系,也没办法好好保护。“说不舒服吧,我意外地感觉还挺不一样、特别。”他和妻子常去逛原法租界,看看老房子和故居,“凡是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哪怕是再寻常的小贩、包子铺,都会升起特殊的情感来,你相信吗?”

    出于对老旧风情的喜爱,陆新建每次下笔前都会在维基百科上查阅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此次《城市经纬》的9幅作品,他画了3张“龙柱”,源自对上海“龙柱”传说的好奇与迷恋。在连结上海延安高架和南北高架的中心交汇处,有一根特别的主柱,上头用铜雕刻着盘龙图案。一说是上海大学一位做雕塑的老师设计的,不管真假,每个城市久远年代美好的传说令它变得神秘,传说结合了人们的想象,成了陆新建绘画的灵感,而绘画也同时反过来,滋生了观者的想象与思考。

    问答Q&A

    Q=生活周刊 A=陆新建

    Q:上海文艺界的氛围对你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影响?

    A:上海这两年文化发展得不亚于北京。许多优秀的、民间的美术馆陆续地兴起,像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外滩美术馆、震旦美术馆等等。9月是展览的高峰期,我大部分时间就跑去到处看展,12月以后安心创作。上海对做艺术的人来说是很好的舞台,在这里谈商业和艺术的合作非常简洁。

    Q:有没有比较推荐的画廊?

    A:ART LABOR、M97画廊、天线空间、香港路的BANK画廊、外滩3号沪申画等等,大概有七八个画廊我会常去。

    Q:除了法租界,还喜欢兜上海的哪一块地方?A:之前为了做衣服,喜欢跑到董家渡去,南浦大桥那里。董家渡其实挺破败的,但是我可以在那里找到毛蛋、传统的汤圆,都是小时候才吃得到的东西,我很喜欢那边。

    Q:有没有喜欢的上海本地小吃?

    A:我是挺居家的人,以前在餐厅厨房打过工,平时喜欢自己做饭。偶尔跟妻子、朋友出去吃,比较喜欢上海的本帮菜馆,如永嘉路那边的南伶酒家、苏浙汇等。我认准一个地方的口味,就一直会去那边吃。

       知道更多 More

    10月29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办的聊遍环球活动,携手生活周刊、青年报特别邀请了五位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演讲嘉宾,来一同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精彩人生。

    刘凝:上海广播电视台《1/7》栏目出镜记者、主持人。她的主持风格亲和细腻而不失犀利,给了我们一个记住她的理由——温柔是一种力量!演讲主题:新闻里的人

    陆新建:2006年从荷兰Frank Mohr Institute的互动媒体与环境专业毕业。他近期的展览包括:“城市经纬”,上海ART LABOR画廊;“城市基因4”,伦敦Hua画廊(2014)等。演讲主题:一城一面一世界

    陈统奎:“播种中国,再造故乡”的新农人F4 (Farmer4)成员之一,火山村荔枝创始人。他曾经是南风窗杂志高级记者,2009年返回故乡海南岛火山口古村落创建博学生态村。演讲主题:造人、造神、造钱

    贺少芬:国家注册婚姻家庭咨询师、企业EAP高级执行师、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专业会计硕士。17年的中、澳银行和世界500强企业管理的经验和大型婚恋网站百合网婚恋顾问的经验,其中7年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验。演讲主题:如何获得幸福——致单身

    刘柱:曾是万千北漂奋斗青年之一——曾在北京三里屯苹果零售店做过私人培训师。2013年回到上海,作为赛事总监,组织安亭铁人三项国际赛事。尤其喜爱东方文化以及旅行。而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是能在台湾环岛行,目前在自在客——全国最大的台湾民宿预定平台就职工作。演讲主题:台湾岛,没去过才更爱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周记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方式
   第A15版:方式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影响
   第A21版:文化
   第A22版:文化
   第A23版:文化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尚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风尚
   第B07版:风尚
   第B08版:霓装
   第B09版:霓装
   第B10版:欢乐淘
   第B11版:青意社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汽车
   第B17版:汽车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海信·时尚3c
   第B20版:收藏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情景
   第B23版:有情人
   第B24版:街拍
我的上海:一城一面一世界
亲子消费迅速崛起,创万亿产业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