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封面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07月0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手工时尚:镶嵌历史的绝学

    有一段时间,姚迎春失踪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挽救不了花丝工艺的危局。他也曾试图多方探寻但无果,不甘落寞的姚迎春终究归于落寞。2005年前后,他已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连老同事都不知其去向。“老伴儿身体不好,需要我照顾。”2014年初夏,在汕头潮宏基花丝博物馆内姚迎春如此解释那场漫长的“失踪”。他坦承,亲历了从订单锐减到工厂倒闭的全过程,加之后来的徒劳努力,他已心灰意冷,只想打发掉晚年。

    姚迎春曾一度是“江湖传说”。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破产,这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忽然沦为“无业游民”。彼时,离他退休仅差两年。此后很长一段日子,姚迎春积极寻找机会,想发挥自己的花丝手艺。他钻研花丝技艺四十余年,曾参与复制“定陵金冠”,享誉海内外。“我实在舍不得这门手艺就此荒废。”他说。

    文 唐骋华 图 资料

    工艺之塔 

    姚迎春进厂时才15岁,而北京花丝镶嵌厂诞生也不过一年多。该厂是1958年在通州孔庙遗址上成立的,汇集了一批手艺人、设计师,很快,成为花丝镶嵌工艺的主要基地。 

    所谓“花丝镶嵌工艺”,可分作花丝和镶嵌两类。花丝: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工艺品;镶嵌:将金银薄片打成器皿,再雕凿出图案,嵌以宝石。历史上,花丝镶嵌属“宫廷秘技”,用于打造饰品、礼器等,珍贵稀奇。元明清皆以北京为首都,因此,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冠绝全国。手艺人多聚居于南城、大栅栏、珠市口一带。 

    姚迎春生长于北京的手艺人家庭,他从事花丝技艺,算子承父业。他记得,初进花丝镶嵌厂时条件简陋,但大家热情很高。 

    花丝的制作工序纷繁复杂,光说大类,就有掐、填、攒、焊、堆、垒、织、编,俗称“八大工艺”。每一道工艺又生发出千般变化。“比如掐丝工序,师傅只会告诉你这么一掰就好了,得掰多少度角度,得自个儿琢磨。”姚迎春拜王百川为师,而王的师傅,就曾是“宫里的”。 

    师傅们一丝不苟的态度,姚迎春记忆犹新。以“八艺”中的焊为例,“要把一根根比头发丝还细的花丝焊到器物上,并构成纹饰,需要多大功夫、多少耐心?”焊接时,手艺人还得拿一个吹筒对着煤油灯,鼻子吸气嘴吹气,控制火头大小和时间长短。品质,便取决于这微妙的呼吸间,稍有偏离即天差地别。“原材料可都是纯金、纯银,你能不仔细吗?” 

    为尽快掌握技艺,姚迎春起早贪黑,每天,还自觉加班两小时。小伙伴们都去看单位组织的电影了,他仍埋头苦练。“师傅只负责把你领进门,学得好不好,看各自的修行。” 

    花丝镶嵌厂旁边有座古塔,老人家说,它叫燃灯佛舍利塔,“通州八景”之一,为大运河北端的标志。每次姚迎春暂且脱离纷繁复杂的工序,抬起头,就能望见这座古塔。每次望见,他都倍觉安心。一代代手艺人,如同一块块砖石,将工艺之塔越垒越高。 

    盛衰两极 

    老北京有“燕京八绝”,囊括景泰蓝、花丝镶嵌、玉雕、京绣、宫毯等宫廷工艺。其中又以花丝镶嵌地位最高,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我这么跟你说吧,景泰蓝名贵不名贵?可它用铜胎制成,掐丝的材料也是紫铜丝,而花丝镶嵌用银胎、金胎,银丝、金丝。论工艺,我们精细得多。”姚迎春说,花丝镶嵌算“小手艺”,但工艺品美就美在细节上。 

    不过,辛亥革命后宫廷工艺迅速衰落,至1949年前夕,花丝镶嵌凋零如繁花,传承者仅余数人。北京花丝镶嵌厂的创立挽救了这门手艺,不仅如此,还推向了新高峰。 

    掌握基本功后,姚迎春被调入厂研究室,参与复原和研发工作。195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明万历皇帝的陵寝(即定陵),出土了3000多件器物,包括金器、珠宝、金冠、凤冠等。1960年代初,经国家批准,北京花丝镶嵌厂研究室承担了复制金冠、凤冠的任务。主持者薄世友四十岁不到,却见多识广,人称“小博士”。他擅长錾活(即在金胎上凿出浮雕图案),也精通鎏金。后来天坛祈年殿进行落架大修,他被请过去指导。 

    薄世友、姚迎春等人潜心琢磨,终于成功复制出了定陵金冠、凤冠。其工艺精细度和仿真度获得文物、考

    古专家好评,复制品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方以花丝工艺品为国礼相赠。此后,北京花丝镶嵌厂迈入最光辉的岁月。姚迎春回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海外订单络绎不绝,厂职工达1300多人,金银首饰、金银摆件做出一批外销一批。厂方还开办了对口的技工学校,着力培养出融理论、设计、制作为一体的新手艺人。姚迎春也当上了副厂长。

    盛极而衰。20世纪末,欧洲珠宝制作工艺大举进入中国,传统手工艺节节溃败,订单量急剧萎缩。据统计,2000年尚能从事花丝镶嵌工艺的人不足50位,且均已年过半百。两年后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临近六旬,姚迎春迎来了人生的冬天。

    起死回生 

    衰败来得如此迅捷,手艺人们举足无措。姚迎春观察,来自欧美的珠宝工艺冲击尽管剧烈,但更致命的是本土环境的变化。“人们越来越缺乏耐心,而花丝工艺需要耐心。”老一辈风流云散,年轻人投身他处,眼见重振无果,姚迎春选择了隐居。 

    手艺人落寞之际,一个名叫周新的年轻人,在上海逛小店时意外看到了花丝戒指。“我完全没概念,只觉得款式很美很欧式。”店主透露,这是某国营工艺美术厂专为欧洲客户打造的,厂子倒闭后流落民间。纯粹是出于审美,周新一口气买下店内所有的花丝工艺品。 

    买回家也只是收藏。周新没料到,他这个护肤保养专家,居然和花丝工艺再度交集。 

    2012年周新发起“小新老师环球美妆文化之旅”,联合美妆企业和媒体,进行“美妆文化探访”。他们走访日本、美国、法国等处,赞叹当地鲜明的美妆个性。感触最深的是日本,“既有西方的现代生活方式,又保留了对传统审美的认知。”尤其是日本人对传统手工艺的虔敬,使“传统看起来并不老旧,反而以一种高级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回国后周新想拍一组纪录片,发掘国内的传统手工艺。听到“花丝镶嵌”这几个字后他震惊了,“我上次买的那几枚戒指,采用的不就是这种工艺吗?!” 

    随着拍摄的深入,团队逐渐演变为公益组织,周新的构想也日益宏大。2012年底,他与几个朋友联合发起了“稀捍行动”。他们立志保护“日渐珍稀的自然资源”及“正在消亡的人类文明”,传统手工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项目很快确定了:花丝、傣纸、羌绣……其中,花丝镶嵌为2014年重头戏。冥冥中,周新感到自己和这门古老而高贵的手艺太有缘分。 

    今年4月,“稀捍行动”团队与汕头的潮宏基首饰博物馆合作,正式创设花丝镶嵌保护基地。几经辗转,他们找到姚迎春,请老先生出山,传道、授业。 

    姚迎春怎么都没想到事业会焕发第二春。他欢心鼓舞地赴汕头,坐镇花丝工作坊,并负责向约30名学徒传授技艺。同时,他也在创作新作品——《黄鹤楼》。“我希望能再多做几件作品,别让悠久的传统艺术失传。”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封面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视线
   第A15版:视线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星情
   第A20版:乐动
   第A21版:声线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品牌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封面
   第B02版:风尚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欢乐淘
   第B09版:创意岛
   第B10版:设计
   第B11版:设计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汽车
   第B17版:汽车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海信·时尚3C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有情人
   第B23版:有情人
   第B24版:街拍
传统手工时尚:镶嵌历史的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