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封面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07月0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光隧道里老手艺的呼吸

    文 唐骋华 图 资料

    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所有物品,都强调规模化经营、批量式生产。只要快就好,一快解千愁。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于20世纪创造的“泰罗制”。

    通过精密规划,泰罗制设置出最佳工位、最佳工具,并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从而保证高效率的生产。在泰罗制下,任何步骤都是有目的的,容不得半点浪费。其本质是人配合机器,直至将人训练成机器,由此尽量节约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传统手工艺则通常是“时间杀手”。别说旷日持久的苏绣、顾绣、花丝、砖雕等技艺了,哪怕编个竹篮子,可能也要耗费好几个小时。此所谓“慢工出细活”。日本的手工艺人,更是登峰造极,他们的专注、耐心甚至体现到做一把扫帚上。如果用效率来衡量,类似的传统手工艺必定不合格。因为它离不开时间的叠加,难以用流水线规范。

    然而传统手工艺对时间的执着,并不仅仅是前工业社会残留的偏执。实际上,它有着深刻的理由。我们知道,情感的厚度与时间的长度成正比。一件器物,你为打造它所投入的时间越多、你拥有的时光越久远,它越珍贵。

    传统手工艺要求匠人们投入大量时间,很多手艺人,终其一生只制作一种物件。在这周而复始的漫长过程中,手艺人倾注心血,使工艺品活了起来——不是栩栩如生的那种“活”,而是真地赋予了生命。于是,每件手工艺品都拥有了匠心,如手艺人那般呼吸。由于世界上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手工艺品,这些呼吸之间总会有微妙的差异。这是唯有靠时间才能塑成的魔力,流水线无法复制。某个两秒钟就拼装出来的商品,结构可以完整、线条可以柔美、品质可以无缺,你却无法听到呼吸声。因为它本没有呼吸。

    当然,流水线的贡献不可抹杀,功能无可替代。它带给我们廉价的快消品,让现代的生活方式触手可及。美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曾创作过一幅

    著名的拼贴画,名为《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画面中,电视机、录音机、落地灯、吸尘器、网球拍等构成了“今日家庭”必备物件。如果汉密尔顿今天重画,还得添入电脑、手机、信用卡等等。而上述种种,都来自流水线。

    问题是,它们本身没有呼吸。那么是不是非得把呼吸赶出我们的世界呢?一起被赶走的,或许还有我们对美的感受力,以及对时间的虔敬。失去虔敬是可怕之事。所幸在中国,仍然存有一些手艺人,他们孤独,但从未放弃——或许已没什么可放弃。手艺人是时光隧道里的步行者,缓慢却细致,搜集着点点滴滴。时间都去哪儿了?在他们的手艺里。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封面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视线
   第A15版:视线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星情
   第A20版:乐动
   第A21版:声线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品牌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封面
   第B02版:风尚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欢乐淘
   第B09版:创意岛
   第B10版:设计
   第B11版:设计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汽车
   第B17版:汽车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海信·时尚3C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有情人
   第B23版:有情人
   第B24版:街拍
时光隧道里老手艺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