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封面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1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弄堂里的女树
文 冷梅 图 资料

    文 冷梅 图 资料

    她曾是留美的女博士,当年导师希望她能在美留校任教。但是,她的内心深处却藏着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向往生命之中更伟大的实践。

    标新立异的女树 

    2010年下半年,朱颖和瞻瞻通过众筹创建了女书店,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女树空间。这个最终很难界定意义的空间,藏在安西路愚园路一处闹中取静的老房子里。 

    围墙之内是另一片世界。有独立的小庭院,上下两层式的结构,私密而温馨。在这里,可以与书与茶相伴,窝在温暖的沙发里,守在开满植物的窗前,让人泰然自若,找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正像Virginia Wolf所说:“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间。”这里,就像是一个属于女性的秘密花园,生活半径之外的一个休憩地。 

    这一切,得益于朱颖的审美哲学,她是Georgia Tech西方古建史的博士,也是Emory的MBA。她在慢慢做茶的过程中,意识到女性和茶的关系。她喜欢罗斯福夫人的经典句:“女人就像茶包,除非把她泡进热水,不然无法了解她有多坚强。”

    一个空间,以女性作为延伸的半径,承载了各种不同的自由自在的存在。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茶坊,相熟的女伴们在这里相聚,以茶会友;你可以在里面借阅几本枕边的读物,在许多女性的励志作品中找寻人生的方向;你也可以把它视为宣泄心灵垃圾的港湾,读书会、朗诵会、观影会、表演工作坊、女性沙龙,来一次心灵之旅。

    它的创建基于这样的信仰:身为女性,我们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长,在实现潜能和放飞自己的路上,需要更多关爱、鼓励和正能量。在属于女性的空间里,有阳光,好书,热茶,思想,不同形式的活动和交流让我们能相互扶持,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一同绽放美好天性。

    放弃另一种生活 

    这一小块空间,现在主要由朱颖主理,她在这里专心做茶和女性文化沙龙。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茶一盏、一书一物都镌刻着她的理念。至少,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相当睿智,又懂取舍的女性,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犹如一杯清茶,恬淡,乐活。

    因此,朱颖放弃了另外一种被别人“仰视”的生活。留美10年,她原本可以拥有体面的头衔,体面的履历。当年,她在美国读西方古建史的导师Ronald lewcock,是剑桥的终身学者,他也是朱颖的人生“偶像”。在朱颖即将博士毕业之时,导师很希望她能留校任教。但是,朱颖却不太愿意教书,想尽方式委婉拒绝。因为,她觉得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都是二手信息,没有真正来自亲身的经验,这些不足以拿出来传道授业,与人分享。 

    从导师身上,她也学到了许多睿智的思想。当朱颖决定去读商学院MBA课程的时候,导师其实并不赞同。作为传统学者,他对商业一直印象不太好。但是,当朱颖去读了之后,刚开始不太适应。然后打电话给他,心存退意。当时导师对朱颖说,将来的社会文化,可能商科对你很有帮助,除非你有一个很好的理由退出,否则一定要坚持。“当时,我就在想,他真的很伟大,他对这个事情的评价,已经跳脱了他的个人喜恶,只是作为一个长辈给出更合理的意见。”之后,朱颖读了一段时间又不太好,于是跟他抱怨。他对朱颖说,你们中国人不是说要有水的智慧吗?“我想他说的是上善若水,到任何陌生的环境,你都要有像水一样的精神。最后我坚持把MBA读了下来。”

    茶中的生活哲学 

    当年,因为冈仓天心的《茶之书》而爱上茶,朱颖用自己的方式一点一滴地感受着茶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回国,开办女树空间,最终以书和茶为载体,实现思想和心灵的碰撞,正是她追寻自己的初心而做的选择。 

    其实,早在同济读大学的时候,朱颖就曾经做了一篇论文《茶文化与茶馆建筑》,写这篇文章时,她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当地茶馆做了探访。像老舍的茶馆时代,茶馆具有社区中心的功能,而现在它的社交功能正在减少。 

    她在美国读古建筑史,所做的论文是16-17世纪中国对欧洲建筑的影响。研读历史,她了解到当时中国的商船把茶、茶具还有家具带到了欧洲,当时只有皇族才有权利收集这些东西。 

    英国从什么时期开始流行下午茶文化?她从史料中得知,1623年葡萄牙的公主远嫁英国,茶作为嫁妆被带到了英国。然后才开始有了英式下午茶。“当你对这些历史人文的东西了解越多,就会越爱茶。它告诉你,它不单单是一种茶饮,还囊括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变迁。” 

    当然,她更希望通过研究茶来唤醒内心深处隐藏的自我,这个自我向往生命之中更伟大的实践。于是,几年来,一有时间,朱颖便怀揣虔诚之心,奔赴云南、台湾、日本、美国,探访茶踪,和不同地域的人打交道,追寻自己想要的生命历程。最终,她从茶文化中逐渐体会到了生命的丰富层次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一次,去日本京都,她在当地听了一堂茶道课,非常受启发。日本人很重视敬茶的仪式。当时在场的有40几个人,当茶道表演者行云流水般地结束了演示,她的头几乎贴着地面,深深地向来宾鞠了一躬。 

    那一刻,朱颖特别感动。“不同地域的茶形成了各自的风俗文化,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着必然联系。日本是个岛国,常年地震海啸,让这个民族深具危机感。他们对失去、离别、死亡的理解可能比其他民族来得深刻。”直到今天,这种“一期一会”的和敬之心依然是日本茶道恪守的准则。“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着仅有一次的相会。 

    “当你无条件地施敬于他人的时候,如果没有获得相应回报可能会有所失落。但看到日本茶者以‘一期一会’的和敬之心对待素昧平生的客人,你就会参透很多得失。其实,我要做的是尽我所能做到最好,除此之外,那些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东西,真的没什么关系。”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封面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人物
   第A15版:文化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影响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对话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封面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品牌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设计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欢乐淘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汽车
   第B17版:汽车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海信·时尚3C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弄堂里的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