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读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04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云浮
文 赵艺婧 图 桐雨

    文 赵艺婧 图 桐雨

    桐雨是位可爱、风趣的上海大叔。作为一个常常在外奔走摄影的人来说,他喜欢穿有点潮的运动系衣服。又因时常和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混在一起,两眼总是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像在书写语录。他还是一个喜欢营造梦幻感觉作品的大叔,自称“老年人”。

    桐雨

    摄影爱好者,“老年人”

    Q&A

    Q:你的作品风格有过一个很明显的改变。

    A:2009年的时候,我开始摄影,拍风光片,去新疆,那些很远的地方。拍回来的东西,大家都说好。但是大家都说好,就出问题了。这样的糖水片子,网上成千上万。你得有自己的东西,才能有所突破,有所追求。这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物质上的追求总是有个底线,但艺术上的追求是没底的,这就有趣了。

    Q:后来,你的作品风格有了怎样的变化?

    A:2012年,英国的麦克·肯纳来上海办展,给我的触动很深。我后来才知道,你理解了大师的作品,带着这些理解再去拍自己的东西,拍出来的作品才会不一样,才会有自己的东西。我开始尝试长曝作品。《》拍的是东极岛海中的一块顽石。长曝的手法,将平时我们所忽略的层次、细节一一体现。海在画面上展现出一种坚硬的力量,犹如瓷器一般,却又无比温润。虽有力量,却又委婉。其实我这个人也一样,个性虽然倔,其实有些地方还是很软的。

    Q:你最近有一组建筑作品,冷静内敛,但是很有力量。

    A:上海是座很多元化的城市,很多人在拍。但我把建筑拟人化,做肖像处理。建筑就在画面的正中央,用光影去表现它的年代、细节以及我对它的情感。而弱光的手法,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下雨天前的那一刻,在弱光下,躲在房间里,享受。其实国外不乏这样的拍摄,但是在国内,在上海没有人这样去表现。必须有人去这样表现我们的建筑,我们对它的理解和情感,是外国人无法体会的。

    Q:你怎么看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

    A:我觉得画面上有的东西,一定是前期拍出来的,真实存在的,那种空间关系,透视效果不是后期能做出来的。后期主要是控制色彩和光影。而这种控制,其实体现的是我们摄影师自己的情趣。

    Q:摄影带给你怎样的乐趣?

    A:摄影带给我非常大的快乐。曾经我去一个地方旅行,到了就会找当地有哪些好吃的。现在我到一个地方,拍一张照要半小时,五六个小时能真正拍成功一张,哪里还有什么时间花在吃上?摄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乐趣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快乐,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我们“老年人”呼朋唤友,经常听说谁在哪儿拍,我们就一个飞的过去,一起拍。扛着二十斤的器材跑,身体也好了,经常拍美的东西,心情也好。又因为这种追求是无底的,所以有“米道”。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方式
   第A15版:方式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重点
   第A19版:重点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星情
   第A22版:星情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大片
   第B03版:品牌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设计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欢乐淘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汽车
   第B13版:汽车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游走
   第B17版:游走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海信·时尚3C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云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