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04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佳辩手说最强大脑
文 唐骋华

    我对项目无从准备太多,我观察整个挑战的过程,然后作出本能的直接的反应。

    因为二十一年前的“狮城舌战”,荣获“最佳辩手”的蒋昌建曾经成为一代青少年的“男神”,象征着知识、睿智和口才。后来,蒋昌建攻读博士、留校任教,潜心研究国际政治学,淡出了公众视线。直至近几年,他开始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亮相,今年初,更担任了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主持人。节目引起了广泛关注。处在舆论中心的蒋昌建,自然也有他的观察和观点。

    文 唐骋华 图 资料

    Q=生活周刊

    A=蒋昌建

       换做你,也会像打了鸡血一样

    Q:你做过《杨澜访谈录》的总策划,也担任央视评论员,但做主持人是第一次吧,制片方为什么会选择你?

    A:起初是江苏卫视看了我做的新闻评论,他们也正好在策划一档时政评论,请我去串场。到了就告诉我有《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可以试试看。制片人有点担心我没经验,所以一开始要我做评审,就是梁冬、陶子的角色,临录的时候才让我做主持人。他们用一句话说服了我:“你平时怎么上课,就在舞台上怎么表现。”我则用一句话说服了自己:“这么牛的人,我本来只能在报端杂志上看到,现在却能和他们站在同一个舞台上。”

    Q:从幕后到台前,有哪些挑战?

    A:以前做节目我都是以嘉宾的身份出现,而《最强大脑》中我是主持人,很不一样。电视的基本规律我不太掌握,灯光、机位、语音、表情、肢体语言、场上控制、节奏控制,这些都需要专业训练,而我没有。但是最大的挑战是,考虑到节目本身的特殊要求,选手的挑战项目、挑战方式一直在变动,而我和选手接触的机会有限,对项目也无从准备太多,更多地要依靠临场反应。我是观察整个挑战的过程,然后作出本能的直接的反应。

    Q:所以你经常会被选手的表现而感到震动?

    A:(连拍大腿)那当然、那当然!你不要看我在大学当老师,可在他们面前我简直就是个连ABC都不懂的人。周玮的确让我很惊叹,即便他是正常人,这种运算能力也很难想象。

    Q:有观众批评你过分激动……

    A:像打了鸡血一样(笑),换你站在边上看,也会激动,那些项目我根本……(耸耸肩)郑才千的魔方墙我就觉得不可能。这次初二女生孙彻然的“数独方阵”,三个不能重复:数字不能重复、颜色不能重复、数字对应过的颜色也不能重复,而且她是背对着九宫格完成的。我的激动是现场的真实反应。

    换做我,会跟Dr魏一样理性

    Q:你和评审保持一种什么样的状态?A:绝对中立,我作为主持,应该不持立场。

    Q:那么当评审向产生激烈争论呢,比如梁冬和Dr魏经常“互掐”。

    A:确实有人问我:“你不是辩论出身吗,应该参与、引导啊。”但我觉得,一方面评审代表了普通民众的反应,所以李永波、梁冬会和Dr魏进行激烈讨论。另一方面,评审都是聪明人,媒介素质也挺高,他们自发形成的节奏符合我自己对节奏的理解,不需多干预。

    Q:评审之间的激烈争论,是不是有电视台故意鼓励的成分?

    A:我觉得未必。李永波私底下就是这样的,梁冬私底下也非常感性。梁冬说他是继承他母亲的,他母亲看电视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让她哭得稀里哗啦的。他们之间有不同意见、他们和科学评审有不同意见,是本性的一种反应。

    Q:反过来说,Dr魏有点冷酷无情,往往我们觉得选手的表现已经很牛了,他却给了个很低的分数。

    A:我不觉得他冷酷无情(笑),他的学科就要求他是这个样子。我们有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研究制定了非常严密的评测体系,Dr魏就是按照评测体系打分的,变通性不大。其实我蛮同情他的,决定选手去留的是他。我们已经进入挑战赛,晋级选手接受外来选手的挑战,Dr魏的打分就决定谁被淘汰。他压力很大。

    Q:如果你坐在Dr魏的位置上,会怎么做?

    A:跟他会一样。当然因为我文科生的背景,身段会软一点。淘汰人家的时候感情上多铺垫一点,表达婉转一点,用文科生特有的辞藻、词汇啊,有更多的柔性的表达,安抚一下。

    戏剧性情节:太多不行,没有更不行

    Q:这让我想起一个古老的争论:文科生VS理科生。

    A:对,文科生、理科生,思维方式的确有明显不同(笑)。面对一篇作文,文科生会觉得,你写得不错,但字太难看,减两分,或者作文一般,但字写得漂亮,加两分。Dr魏不考虑字好不好,他只看你的作文有没有达到那几个要求,给人感觉弹性空间不多。比如报汉字笔画的赵淑芳,Dr魏手里的测评体系没办法衡量,那他也不妥协。文科生变通会多一点。我们会觉得,赵淑芳的这个能力足以震撼,一般人做不到,就是最强的脑力。

    Q:所以有人认为科学评审权力太大了。

    A:我觉得《最强大脑》就需要这样一个标准。如果标准可以上下浮动,科学性方面的说服力会不够。

    Q:德国版《Super Brain》是怎么安排评审的?A:德国的评审是一位科学家,他只谈观点不决定。观众投票决定。

    Q:这样看来倒是中国版更客观理性一点?

    A:不一定,德国人更理性更沉稳。《Super Brain》一年只做一期、一期三个小时,直播。德国人有这个耐心。中国观众更追求新奇特,追求一些戏剧性情节。其背后是寻找灵魂深处对应的人文情结。那么我们做策划、预案时要更深层次地挖掘,而不仅仅是挑战。

    Q:做了这么多期节目、教了那么多年书,你心目中的“最强大脑”是?

    A:有超出平常大脑的机理,也有超出平常的大脑的功能,能以一种超出平常的方式来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提出棘手的问题,这就是最强大脑。从这个意义上说,赵淑芳也是最强大脑。她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又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评测体系无法判断。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方式
   第A15版:方式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重点
   第A19版:重点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星情
   第A22版:星情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大片
   第B03版:品牌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设计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欢乐淘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汽车
   第B13版:汽车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游走
   第B17版:游走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海信·时尚3C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最佳辩手说最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