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03月04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些强悍的大脑
文 唐骋华 图 资料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世界上有如此多拥有超凡能力的脑力天才隐藏在各个角落。到底是他们天赋秉异,还是我们人类在所谓进化的浪潮中,一步步退化了原本拥有的能力?想一想,这也许是一件觉得悲哀、甚至可怕的事情。

    文 唐骋华 图 资料

    “记忆力之父”博赞

    乾隆皇帝一生写过4万多首诗,但据说不少是臣子的“代笔”。这样论起来,写了4000多首诗的博赞,算很了不起。但博赞并不是靠写诗走红,他真正知名的头衔是“记忆力之父”,真正知名的是他的“思维导图”。

    托尼·博赞(Tony Buzan),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刚上学时他是公认的“学渣”——多门功课跟不上课堂进度,成绩永远倒数,勉强才考入大学。不过很快时来运转。大学里,他遇到一位能将每个同学的姓名、出生年月、住址等都一字不差念出来的教授。若干年后,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他认为,书本的记录方式和大脑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前者一行行书写,后者则是分散而联结。所谓“思维导图”是根据大脑的工作方式,在白纸上画出来,便于快速记忆。1991年,博赞与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雷蒙·基恩合作,创办了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今天该赛事颁发的“世界记忆大师”称号颇具影响力。

    “中国雨人”周玮

    周玮是《最强大脑》开播以来第一个引起全国性关注的选手,也是至今最出名的一个。1月17日晚江苏卫视播出了第三期节目,台上,周玮展现了惊人的心算能力——他依次解开了数学教授出的三道算题,其中就包括16位数字的14次开根号运算,并且仅耗时一分钟。

    1991年1月周玮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东雷乡长畛村,起初一切如常,六个月的时候因受惊吓,越来越异样。他勉强念完小学,想读初中却遭拒绝,而辗转求医的结果是,被诊断为“中度脑残”。不过,周玮很早就表现出了数学天赋,在几乎无人传授的情况下,就琢磨出了等差数列,对自然数的高次幂运算、两位数、三位数以及四位数之间的相乘,高位数开平方、开立方等复杂运算。

    节目播出后,观众称周玮为“中国雨人”。他的现场表现甚至让一贯冷峻的Dr魏都激动不已,直呼他是“完全意义上的天才”。不过,也有人质疑周玮是靠死记硬背才完成题目的。为回应质疑,1月23日、24日两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家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数学家给他做了测试,结论是:他的心算能力虽然还达不到世界顶尖水平,但已经很强悍了。

    “白痴天才”金·皮克 

    作为好莱坞电影《雨人》的原型,金·皮克在美国家喻户晓,在中国亦不乏拥趸。他1951年生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患有严重的自闭症。 

    然而他有令人惊诧的特殊才能。16个月大时,父母为他朗读书籍,边念边拉着他的手指顺着纸页滑过这些字句。皮克居然过目不忘,立即将内容复述出来。据他父亲说,他可以左眼看左页面,同时右眼看右页,并且看过一遍后终身不忘。终其一生,皮克记住了上万本书,涉及历史、文学、地理学、数字、体育、音乐等15个领域,被誉为“白痴天才”。2002年,他甚至开始弹钢琴。 

    皮克逝世后科学家们发现,他的左右半脑之间没有胼胝体。这意味着,要么皮克的两个半脑各自独立,要么浑然一体,而这两种变异都可能是他具备超常记忆能力的原因。不过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仍无法给出圆满的解释。或许,天才就是不能够解释的吧。

    “指纹识人”吴天胜 

    《最强大脑》中有几名出身不凡的选手,比如“超级找茬王”项目的郑千才、“闪电速配王”王峰,以及以“指纹识人”成名的吴天胜。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参加过“世界记忆力锦标赛”,都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其中,吴天胜更是首位摘得桂冠的亚洲人。 

    吴天胜,1984年出生,广东廉江市人。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没表现出过人天赋,甚至被当做“差生”。一天,他在大学图书馆看报,偶然瞥见关于“脑力运动”的新闻。从那天起,他开始训练自己的记忆力,摸索出一套记忆术,并创造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7年10月,吴天胜参加了世界记忆力锦标赛,成为当时唯一拿到“世界记忆大师”称号的亚洲人,也是该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这个纪录后来被郑才千打破。 

    在《最强大脑》第二期,吴天胜挑战“凭指纹识人”项目:采集120位现场观众的指纹,用1小时记下,而后随机选一位观众报出姓名,选手挑出此人的指纹。最终,他获得了前两期的最高分135分,晋级下一轮。

    “记忆超人”S. 

    俄罗斯人所罗门·舍雷舍夫斯基(Solomon Shereshevsky,1886-1958)大约是最知名的记忆术个案。不仅因为他记忆力超强,更因为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做了长达30年跟踪研究,留下大量资料。科学家习惯以他姓名的首字母S.指代他,S.遂成为经典标志。 

    S.最初是一名记者,他拥有一项十分实用的技能:做任何采访都不做笔记,事后,他总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后来,S.干脆转行成为记忆专家。 

    据鲁利亚的测试,记住一张包含20个数字的表,S.只需要三四十秒钟;包含50个数字,两到三分钟。尤其惊人的是,他能将结果记住几天、几个月乃至几年。S.还具备丰富的联觉(可简单地理解成“通感”)。例如,让他听一段每秒30个周期、强度100分贝的声音,他能陆续“看”到银色、红色、橙色等。 

    事情总有两面性。由于记忆力太好,他记得所有事情的所有细节,并时常被干扰,以至于无法进行抽象层面的思考。他的概括力不强。另外,通过智力测试鲁利亚发现,S.的成绩平平,这说明记忆力好并不能直接和智商高画等号。

    “棋坛巨无霸”卡斯帕罗夫 

    很多人都对十多年前的那场“人机对抗赛”记忆犹新——1996年2月,超级电脑“深蓝”挑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经过六轮比赛,深蓝以2:4落败。1997年5月双方再战,这一次,深蓝以3.5:2.5击败棋王。此后,全世界都在热议“电脑胜过人脑”。 

    尽管输给了超级电脑,但俄罗斯棋王加里·卡斯帕罗夫的超强大脑毋庸置疑。他3岁学会读书数数,5岁能做带小数点的加法运算,还在不懂国际象棋规则的情况下,解开了棋局。 

    1973年,年仅10岁的卡斯帕罗夫参加了全国青年冠军赛,并出乎意料地闯入决赛。决赛中,这个新手在面对几位候补大师时保持不败,顿时轰动。22岁时,他成了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将此头衔保持了225个月!1985年,他同时与32台计算机对弈,并赢下所有比赛,轰动世界。1999年,他与由75个国家5万多名象棋高手组成的“世界队”网上对弈,4个月后获胜。 

    据说卡斯帕罗夫还会15种语言,也是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智商高达190,称他为“最强大脑”当之无愧。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方式
   第A15版:方式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重点
   第A19版:重点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星情
   第A22版:星情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大片
   第B03版:品牌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设计
   第B09版:设计
   第B10版:欢乐淘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汽车
   第B13版:汽车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游走
   第B17版:游走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海信·时尚3C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那些强悍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