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8版:情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2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单身=孤单?

    圣诞节、情人节、七夕节,都成了很多单身者“痛苦日子”。“开心或难过的事情无人分享”,是多数单身者的“痛点”。据某大型婚恋网站的近期关于单身节的调查显示,89%的单身人群孤单指数得分在3分以上(总分5分),而31%的单身人群孤单指数得分超过4分,被重度孤单所困扰。单身者该如何摆脱孤单阴影,听听大家的说法。 

  孤单是不能对抗的 

  文 走走 

    首先要强调一点,孤单阴影困扰的并非是单身者,婚后没有共同语言的就不孤单了?敏感心灵偏偏遇上大大咧咧的灵魂就不孤单了?另一半以忙事业为由一天见不到几分钟的就不孤单了? 

    孤单的感受,相信每个敏感的灵魂在没有找到、找对另一半时,都会不时袭上心头。 

    孤单也分两种,一种我理解为外在、具体化的孤单感。即如果房间空荡荡无人,便会觉得孤寂不安。人心有时需要象征性的慰藉,远远看见屋子里有灯光,就会安下心来。尤其冬季,屋子里都换上暖色灯;煲里有一碗热汤;临睡前电热毯捂热被窝;睡床铺满毛绒小物、舒适抱枕,都会让人心里暖洋洋的。一个人时格外要注意,把外在环境弄得春意融融,心情就不太会灰色寂寞。逢到节假日,实在没有朋友、同事可以一起消磨时间的,不妨把那些时间、金钱花在自己身上。女生可选择做个奢侈的全身+全脸护理+美甲+美发+……;同理,男生也可选择推拿、按摩等等。关键词就是与他人在一起,共度呵护自己好时光。 

    另一种是内在、抽象化的孤单感。这种属于心病,只能心药医。归根结底,是没学会独处。《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一书提到,在女儿和丈夫先后去世后,伤心的杨先生是如果度过的。“特意找一件需要我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的工作,逃避我的悲痛,因为悲痛是不能对抗的,只能逃避。”把“悲痛”置换成“孤单”,也是同理。人如果有所追求,一定会有孤单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没有这种追求,再好的伴侣、再多的朋友,也是枉然。 

  与自己相处 

  文 薛政 

    孤单并不是一件完全与爱情的缺席相连的感觉。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处在爱情关系中的男女,由于有(比单身)更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反而更容易觉得孤单。但在此之前,他们往往能在相似的日子里独善其身。爱情给孤单者制造一些幻觉:爱情向他们许诺永恒、陪伴与幸福——某种文学化的想象。 

    这种“爱情观念”导致了两个结果:单身的人渴望用爱情来结束孤单;不单身的人,在激情过后漫长的时光中无法正视那些琐碎。所以,孤单与爱情并没那么相关。简单一点说,孤单只是因为并不那么想和自己相处——迫切地希望找一个人来填补那个黑洞,至于对方是谁,也许没那么重要。 

    我认为,每一个孤单的人,都应该有一面镜子。 

    这镜子可以是卫生间里的,对着镜中的自己仔细观察一番,那些平时不曾注意到的细节:面孔上的绒毛、两块颧骨间微小的差异,接着是“这个人正在想什么?”将那些未曾发现的自我的部分找出来。 

    镜子也可以是书,爱情小说、宗教经典,书里有着人类共同的情感,或其一部分,审视那些能唤起你某种经验的章节,通过它去研究自己。或者四处走走,无论是去旅行还是一次半小时的散步,关注那些植物,甚至泥土。“凝视”有助于修复内心中的黑洞,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自洽的个体——没必要为独处而感到悲伤。 

    为独处而感到悲伤,这正是孤单最要命的地方。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文 心融二姐 

    年龄超过三十五的人应该都还记得张楚的大眼睛,可怜兮兮地在唱: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所谓“单身”,理论上应该是未婚,当然也包括离异、丧偶,但现在没有男女朋友就被列入“单身“行列,这里说的,应该是后者。既然单身,也就意味着那些热闹的节日很可能需要自己过,或者是一群人过,这时目睹别人双双对对,很难不顾影自怜。 

    单身或者被单身,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有人会反对,被单身怎么是选择呢?告诉你,心理学上的吸引力法则就是:你的生活是你吸引来的。如果今天新出法律,所有单身的人都要被关起来,那请问还会有人单身么?如果不是太傻的,估计都找到伴了。所以说,单身,无论主动被动,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不同的只是主动选择单身的人可能为单身而自得其乐,不会更多地关注别人的卿卿我我;但被单身的往往就有抱怨牢骚,希望突然之间有公主王子从天而降。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但人从本质上还是孤独的,即使有热闹的掌声、精心的呵护、但可能转瞬间又变成独处,热闹过去留下的还是自己。所以,孤独只是一种心态,学会享受孤独,就会感觉另外的一种“热闹”。留点时间、空间,试着自己和自己做朋友吧。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人物
   第A15版:人物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影像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创意岛
   第B11版:创意岛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游走
   第B15版:游走
   第B16版:资讯
   第B17版:海信·时尚3c
   第B18版:情景
   第B19版:情致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活动
   第B22版:活动
   第B23版:活动
   第B24版:街拍
情辩: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单身=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