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2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荐读:2013中国最美的书

    《一点儿北京》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作者:李涵/胡妍

    《冬至线》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作者:天宫雁

    《汉字大爆炸》出版社:凤凰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作者:董月夕

    文 唐骋华 图 资料

    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近期揭晓。《冬至线》《汉字大爆炸》《平如美棠》《空度》《一点儿北京》等来自全国各地19家出版社的21种图书,荣膺该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2014年度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从该评选活动本身来说,今年是其创立十周年,为此,主办方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就有为期两天的“国际书籍设计家论坛”。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地的书籍设计师们,围绕书籍设计领域做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曾多年担任“世界最美的书”评委会主席的乌塔提供的数据表明,美国图书市场上2012年售出的电子书占三成,而德国的电子书销售也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递增。她表示:“时代变了,技术的转型已经在改变图书出版和从业人员的角色,从现在开始,新媒体已经影响了我们的出版角色。”由此,设计师、专家们就书籍设计的现状、未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回到“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本身。此次获选的21本图书设计思路、装帧形式均十分独特,可谓实至名归。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朱赢椿的两本书同时获奖。

    朱赢椿,江苏人,从小热爱艺术。1991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最初想做画家,后经权衡,任校出版社美术编辑。此时,吕敬人刚从日本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那儿取经回来,大力提倡书籍设计,这对朱赢椿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4年朱赢椿设计的《江南话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2006年《不裁》既在国内获奖,又摘得莱比锡的“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就此,朱赢椿成为享誉业内的“得奖专业户”——除非担任评委,他的作品都必然在“最美”之列。

    本年度他有两本书获奖,多少令人意外,但仔细想来,也不算稀奇。特别是那本《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此书记录了饶平如和廖美堂两个普通人的人生经历,曲折的爱情、艰辛的生活、深情的文字,加上饶老先生与丰子恺相似的画风,朱赢椿的精心设计,使“我俩的故事”成为今年最打动人的故事之一。媒体的报道已持续近一整年,无数人为之落泪,从《平如美棠》一出版,业内外就纷纷看好它荣膺“最美的书”。

    至于《空度》,对朱赢椿本人来说则是别有意义的。

    Q=生活周刊

    A=朱赢椿

    书籍设计家,南京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书衣坊设计总监

    Q:您设计的书又一次摘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而且是两本,有什么感想?

    A:很不安,我已经记不清获过几次奖了,自己有点审美疲劳,也担心读者会审美疲劳。另一个,我并没想到《空度》会获奖,因为这本书是由封面的“空度”两个字和书中的照片所组成的,谈不上什么设计,获奖很意外。

    Q:《空度》确实很特别,除了扉页的夹层有一首诗,整本书居然找不到一个文字。

    A:今年初我脚踝骨折,数月无法开展工作,我曾在工作室附近南师大的一个小池塘边坐了一整天,《空度》就描绘了这个池塘从天黑到天亮再到天黑的全过程。我是通过光线变化来表现的,没有文字。

    Q:定价也挺高,480元。A:所以大家要理性购买(笑)。

    Q:相比之下,《平如美棠》之前就饱受赞誉,它获奖应该在意料之中。

    A:这也是我从事书籍设计以来,最受感动的一本书。你知道,我接设计是很慎重的,但是当我第一次见饶老先生,听了他的故事、看了他的画,就决定担当本书的设计。整本书我用的是一页一页的毛边纸,这种感觉,正好符合老先生历尽磨难的人生历程。

    Q:作为“获奖专业户”,你对中国的书籍设计师有什么寄语吗?

    A:不要刻意迎合、讨好读者,而要回到书稿本身,认真读稿子,找到感动你的东西,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认认真真地做好这一点,读者是会感受到你的那一份用心的。

    Q=生活周刊

    A=吕敬人 书籍设计家,清华美院教授,“中国最美的书”评委

    Q:您认为对一本书来说,装帧设计有多重要?

    A:如果说建筑是人居住的空间,那么书就是信息居住的空间,前者的问题是让居住者舒服,后者面临的是让信息居住得舒服,从而使阅读变得愉悦。我管书籍设计叫“书筑”。

    Q:国内书籍设计的总体现状怎么样?

    A:有发展,但创意和工艺还都不够,并且设计师面对着重重阻力。一本书的出版涉及纸张、印刷、装订、销售等一系列环节,成本包括印刷费、纸张费、设计费等。如果成本紧张,设计费首当其冲被出版社砍掉。有的出版社,一下子要设计者拿出十来个方案,根本不尊重设计师的劳动。结果就是从装帧到纸张都不行。

    Q:就是说和国外比差距还很大。

    A:差距50年。德国歌德学院的一位老师曾跟我说,闭上眼睛摸一摸书的棱角和挺度,就知道哪些是中国书、哪些是外国书。

    Q:您怎么看电子阅读?

    A:电子书特别有用、好查阅,是非常好的信息传达工具,不过,它未必是好的阅读工具。我不认为电子书会消灭纸本书。书的未来将分化,年轻人、学生追捧电子书,而年纪稍长的白领、图书爱好者会收藏纸本书。这为图书成为艺术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Q:纸本书的优势在哪里?

    A:书不是简单地阅读,不是光凭视觉,你是在翻阅,在摩擦当中得到信息,文本、质感、翻动的味道、眉批所承载的记忆都是电子书所无法比拟的,并且纸张印刷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是有生命有表情的。纸张不可能被电子载体完全取代,它会留下独到的空间,有自己的吸引点。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人物
   第A15版:人物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影像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创意岛
   第B11版:创意岛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游走
   第B15版:游走
   第B16版:资讯
   第B17版:海信·时尚3c
   第B18版:情景
   第B19版:情致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活动
   第B22版:活动
   第B23版:活动
   第B24版:街拍
荐读:2013中国最美的书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