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2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半饱即好
文 青牧 图、资料

    4

    极简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一种舍的智慧。面对越来越丰富的生活,物质本身成为一种牵绊。选择保留必须品,为生活腾出更多的空间的同时,也为生活带来许多新的灵感。 

    位于德国东柏林的赫尔曼双子塔大厦里面,有一间普通的卧室。阳光从宽敞明亮的落地窗照射进来,房间里所有的摆设只有一张白色床铺和一盏黄色的落地灯。除此之外,再无他物。这就是德国女建筑师伊娃·玛利亚·斯特德尔在东柏林的家。
    黑色上衣,配上宽松的牛仔裤以及脚上那双恒久不变的大头鞋,这是“乔帮主”生前的标准行头,除去简单的衣服,同样简单的还有他的简约的经典之作——苹果手机。他们不是偏执的苦行僧,也不是悲观的消极主义者,他们有个时尚的名字——极简主义生活者。
    Less is more的生活理念在这个极速发展、物欲膨胀的时代受到格外的推崇。
    有人说,最资深的极简主义生活者大概是卢梭。没有物质的叨扰,没有俗世的牵绊,一个人,一间木屋,除了一颗沉静的心灵,他什么也没带。满目的山光、澄澈的湖面、此起彼伏的蛙鸣与鸟叫,这样的生活看似简单到极致,但在卢梭眼中,却是丰富而美丽的。因为生活简单,所以心灵明朗。在这里,时间被锁在了风里,而诗意却真正驻足在了生活里。
    不是每个人都有卢梭的勇气,能够抛开周遭的一切,独居于瓦尔登湖的月光下。但当我们在选择的悖论中失去选择的愉悦,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迷失自我时,我们可以借一点哲人的智慧,给生活做一做减法。
    欧阳应霁曾经提出一个“半饱”的概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半饱”是一种程度,更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态度。因为果断减去我们苦苦执迷的五分,才能得到那真正值得我们拥有的另一个五分。“半饱”对应着“常满”,而那些希求于常满之人反而常常不满。或者就如欧阳应霁所说:半饱是一种完美的缺陷,一半的希望,再加上一半的耐心,才是一整片蓝天。对现实保持一种满足,对未来保有一分好奇,相信生活里头总有更好玩的事情,会在下一个阶段出现。
    有时候,极简成为我们灵感的来源。
    云门舞集的《行草》,黑暗的舞台上,一个黑衣女子,在团聚、舒展着身体。音乐,是没有的,只有声音。颜色,是没有的,只有黑白。故事,是没有的,只有舞动。林怀民说,他花了二十年忘记故事,忘记一切辅助的形式,只剩下舞动,纯粹的动,这是舞蹈创作家林怀民想要的极简。“白棉布裙,光脚穿球鞋,灯芯绒裤”,她笔下的人物从来都是这样的装扮,原生的,散发着自然气息的,这是文艺作家安妮宝贝式的极简。很多APP可以发文字信息,可以语音对话,可以图片传送,可以购物付款,可以游戏……All is in one,浓缩,这是科技的极简。在最小的建筑面积里打造出最大的生活空间,北欧风格的家具,简单的线条,纯粹的色块,这是宜家的极简……
    也许极简就是带给我们这样的契机,让我们永远心存希望,过滤掉那些纷繁的欲望,过滤掉那些无用的愁绪,重新开始一场旅行,身上的背包里只装着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去珍惜与留念的东西。
    正如电影里,海上钢琴师所做出的选择:与其去面对一个复杂的大陆,不如守候属于我的简单幸福。

    对生活来一场极简主义

    “简单线条、大块留白、基本图形”,提到极简主义,如果你给我的只有这样几个在现代画展中风头正劲的抽象元素,我只能说你还不够潮。在我看来,葛大爷说的不对,二十一世纪缺的不是人才,而是生活的艺术家。  

    我们总在阳春白雪中寻找艺术之源,却忘了,真正的精妙艺术却是生活本身。因此,如果在生活艺术的江湖,让各大流派对号入座,那么极简主义一定是低调智慧的恒山派,以柔克刚,以无形胜有形。  

    低调极简却难掩华丽本质,信奉极简主义生活的门徒遍布世界各地,从科学怪蜀黍到文艺小清新,每一位极简主义生活家都在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创造生活的奇迹。  

    1921年,爱因斯坦一度受邀到荷兰莱顿大学执教。学校要给他许多高规格的待遇,他却婉言谢绝,对于他来说,所有的要求就只是牛奶、饼干、水果,再加上一把小提琴、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  

    台湾作家舒国治,至今租房,家里甚至没有冷气和电视机。他白天在高档酒店里和朋友喝着昂贵的葡萄酒,晚上在干净的房间里美美地入睡。没有多余的东西打扰。走路、吃饭、喝茶,实在是惬意。把自己从外物中解放出来,于是培养了丰富的内心。他的这种生活理念,却成了台湾文艺青年争相效仿的时尚。  

    爱因斯坦和舒国治的出现似乎瞬间让极简主义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但究其本质,极简主义终归是一种生活的形态,简单的穿衣风格、简单的饮食习惯、简单的交流方式,极简主义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所以,今天你愿意极简了吗?

    极简主义的穿衣风格

    纯棉T、牛仔裤、白衬衫,当然都是没有LOGO、没有品牌标示,极简主义生活家只为自己代言。如果你够有型,购衣这一步骤都可以省去,一台缝纫机,几尺布就可以坳出最亮眼的造型。

    极简主义的消费理念

    不买最多,只买最贴心。棉质衣物、环保手袋、牛皮纸笔记本,手工蜡烛,没有多余的设计元素,仅简单加工,呈现出物质最本真的特质,就是最美。

    极简主义的文艺生活

    谁说极简主义生活家就不能走文艺范儿?读书作为最受欢迎的文艺消遣方式,它的选择有讲究,一面书墙的时代已经过去,一只Kindle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极简主义的饮食习惯

    如果你有毅力,坚持全素的饮食习惯、去除繁杂的烹饪步骤当然是第一选择。如果你不巧是个食肉狂徒,那么去掉味精的渲染,将会成为你极简饮食的第一步。而这种尝试,除了收获到更加敏锐的味蕾,你什么都不会失去。

    极简主义的说话特征

    从来不拖泥带水,语气词尽量省略,能表达出核心思想才是王道。如果你总爱以在很久很久以前作为说话开头,那么请不要对极简主义生活家说话。简单明了,保持语速平衡,不紧不慢道说出人生真谛。

    极简主义的住房特色

    极简装修设计追求对于空间的释放,一张床,一盏灯,几扇窗,原木地板,几个盆栽,无需繁复装饰,每个角落都可以是一道简单明丽的风景。

    极简主义的运动方式

    减少器械的使用,游泳、慢跑、俯卧撑、仰卧起坐都是受欢迎的极简主义运动方式。过多的装饰与辅助只能成为身体的牵绊。丢掉那只响个不停的iPod吧,运动时倾听自己的呼吸是最有趣的事情。

    极简主义的交友观

    极简主义生活家的字典里没有应酬两个字。君子之交淡如水,合则留,不合则去,避开利益纠葛,告别逢场作戏。当然,极简的友谊也不用其他的手段来维系,偶尔一句“最近好吗”,也能牵动一颗远方的心。

    极简主义的出行方式

    低碳出行是它的孪生兄弟,不开车,乘坐公共交通,或者选择自行车,甚至是步行。

    极简主义的作息特征

    极简即是还原本真,所以极简主义的作息方式大约是最顺应自然的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晨8:00前起晚上10:00前睡,这是极简生活家的习惯,也是最低成本的养生方式。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人物
   第A15版:人物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影像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创意岛
   第B11版:创意岛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游走
   第B15版:游走
   第B16版:资讯
   第B17版:海信·时尚3c
   第B18版:情景
   第B19版:情致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活动
   第B22版:活动
   第B23版:活动
   第B24版:街拍
生活,半饱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