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周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2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头文字:二胎

    对育龄青年来说,生与不生,是个问题。生一个,还是生两个,也是个问题。 

    不得不承认,生孩子这点事儿确实让人纠结。几岁生?生几胎?剖还是顺?国内生,还是国外生?自己生,还是人工受孕?可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学问。 

    当然,有些事儿却远非自我可控。作为泱泱大国,孕育下一代,关乎国家兴亡,自然需要按照国家的节奏响应政策大方向。纵观我们的人口政策,从提倡晚婚晚育,只要一个孩子好;到如今鼓励生二胎,双独放开,既顺应民意,也符合国情。近来,又传一个利好,单独二胎政策也有望开放,只是各地尚无统一时间表。 

    想到两年前,身边的“单独”姐妹因为不符合计生政策,挺着大肚皮,去美国生二胎;甚至一些朋友顶风作案,背负着国内的巨额罚款,放弃职位,放弃名誉,为求一子的局面,“单独二胎”政策开放,确实能惠及一些想要生二胎的家庭。 

    可是,按照学界的测算,如果2015年全国城乡统一放开“单独二胎”,每年多出生的人口将比现在增加100万人。这个数字放到中国13亿人口的总盘里,似乎略显单薄。看来,政策利好对民众意愿的刺激并不算高涨。 

    其实,现实也有些无奈。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淡婚姻,不以家庭作为衡量生活幸福指数的唯一标准时,不婚族、丁克族,求学、升职、个人享乐,甚至压制了育龄青年生孩子的欲望。别说二胎了,就连一胎也是相当命运多舛。 

    你还敢生吗?在家庭内部,生一个还是两个,也面临着权衡利弊的各种交锋。时下,生个孩子该有多难,高企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原本已经让青年人负累太重,谁还甘愿多一个负担出来?要知道,当宝贝呱呱坠地之时,烦恼也来了。奶粉、尿布水涨船高,教育成本每日俱增,生不生的问题,关乎一个家庭未来的生活计划,搞不好甚至影响生活质量。

    文 冷梅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人物
   第A15版:人物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影像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创意岛
   第B11版:创意岛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游走
   第B15版:游走
   第B16版:资讯
   第B17版:海信·时尚3c
   第B18版:情景
   第B19版:情致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活动
   第B22版:活动
   第B23版:活动
   第B24版:街拍
头文字:二胎
晒晒你的手指
240年前的书写机器人
鲍勃·迪伦“重金属”
哈尔滨 大雪催生步行族
广州 拟晚上10点半后禁亮LED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