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封面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3年09月1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纸堆中的发烧友

    吴启雷

    传统文化研究学者

    书画鉴赏

    如果把书法当作26年坚持不变的习惯,你也能成为“大家”。从练习书法,到学习古汉字,阅读古籍,研读宋史,撰写文章,各地讲学,吴启雷从故纸堆中挖掘出源源不尽的宝藏,让其早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

    文 冷梅 图 受访者提供

    吴启雷的起点比很多人高出一筹。父亲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伯父吴露善是上海书法家协会的成员。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下,熏陶不出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很难。

    自幼练习书法,已经成了多年生活场景里挥之不去的一幕。掐指一算,从5岁开始,人生就这样在笔墨纸砚之中飞转流过了26年。

    书法,是起点,亦是万物之源。

    “必须先理解文字,才能看得懂古籍和史料。”

    在撰写《江山北望:岳飞和岳家军》时,吴启雷就发现了浸染的“浸”字更多的用意。“现在,浸意指没在水里,可当时还有渐渐地意思。”这一层含义,在如今的现代汉语很难看到,为了求证这个字的意思,他多方求教,最终证实,在宋代或者宋代之前,浸都有渐渐地含义。

    对他而言,书法已经不单单是写字,他从写字入手,去研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书法背后的时代背景,进而对历史,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于中国古代汉字的理解,吴启雷有着自己的认识。从今天的角度看,书法就是繁体字,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它不是简单的繁体字,在古代,它还包括了俗体字、异体字等等,官方的文字,为正体字,民间流传使用的文字则为俗体字。

    “它是大众实用的普及化和艺术审美精英化相结合的东西。汉字在当年,一是在普通大众里作为日常用语普遍存在,而在另一方面,中国历代的书法家,都是达官贵人,出身显贵。不论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还是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均是文人贤达。考取功名,就必须练得一手好字。”

    从汉字玩出来的“专家”

    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或许是他在汉字中钻研的最终乐趣所在。

    古文字是如何演变发展?为何隶书字扁,楷书偏方?在钻研的过程中,吴启雷发现,很多课本上所教的东西往往是有误区的。他发现,学校惯常教给学生们的是:甲骨文是最早的古代文字,其实严格说来,它是现今考古发现而证实的中国人最早使用的成熟汉字。甲骨文是直接刻在龟甲兽骨之上,其实不然。吴启雷查阅古籍后发现,它是先用毛笔在龟甲兽骨上书写,然后再根据书写刻在上头的。换言之,早在商代,就已经广泛使用了毛笔。

    在翻阅史料典籍的过程中,一些新发现也让他越来越走向“专长”。

    追溯汉字演变之起源,吴启雷说,它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意义的从无到有的过程,“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即“汉字七体”,经过六千多年的变化,逐渐演进发展。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到隶书,其实,实际发展的顺序相当复杂,甚至有并存的阶段。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正体字,但隶书在民间流传,即为当时的俗体字,教科书上普遍认为隶书是在汉代以后才通行的文字,实际它在秦代就在民间市场有广泛应用,成为民间的俗体字,直到汉代才统一成为正体字。所以说,从汉字发展的通常规律来看,一定是俗体字冲击正体字,字体笔划上也是从繁到简的过程。像爱的繁体字“愛”,梦的繁体字“夢”,在唐代民间已经广泛使用简化字了。

    古汉字发烧友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也难掩内心的失落。这个时代文字书写的环境正在代代消弭。吴启雷说,今天,书法绘画的审美已经很少提及,人们对汉字的认同感以及汉字本身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对大多数人,甚至学校教育来说,都觉得练得一手好字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可是,在古代,字是人的脸面,就连高俅、蔡京这样的奸臣也写得一手好字。

    “书法对古代人而言是当时人的一种价值观,而现在对汉字书法的审美已经沦丧。一些观念认为,练书法和时间矛盾对立,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我年长的教师,都比较重视书法教育,会写毛笔字,这是基本功;但是,现在的很多青年教师自己都不会写字了。”出于某种责任感,“专家”已不满足于只是在自己小我的世界里闷声研究,也不满足于只是在自己学校里的三尺讲台上开讲。

    于是,他开始到处做讲座,博物馆的,研究院的,全国教师培训班上,艺术沙龙里,很忙,但是一切都是免费的。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将自己的知识储备贡献出来。作为老师,他享受这个可以把更多知识带到讲堂,分享给许多人的乐趣。它成了实现个人价值的媒介。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研究文史,研究古汉字是一件漫长枯燥的事情,但是连续几十年坚持下来之后,你就会克服枯燥,甚至学会从枯燥中取乐。吴启雷把它称作“故纸堆当中的游戏”,在他看来,在这些故纸堆中,有发掘不尽的知识宝藏。

    吴启雷说,它的魅力,包括它的工具性,当你研究其他文史,古文字学是基础性学科,只有熟谙于文字,才能借助研读文字,旁及其他知识。在翻阅大量史料记载中,他才能从各种工具史料里获得更多宋史、岳飞时期的历史背景。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封面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方式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人物
   第A15版:人物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悦读
   第A23版:品牌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封面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风尚
   第B07版:风尚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创意岛
   第B11版:创意岛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游走
   第B15版:海信·时尚3C
   第B16版:养生
   第B17版:养生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故纸堆中的发烧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