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封面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3年09月1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时光机与任意门的魔字

    《我们》 建筑结构 12X6X7高(米)

    《德》 金属焊接9x7x12高(米)

    《汉》 结构 6X3X5.5高(米)

    《人民》 装置5.5X4.4X8高(米)

    潘星磊艺术家汉字双年展创办者

    汉字还能做什么?艺术家潘星磊告诉我们:汉字有无穷的潜力,有无限的可能性。在潘星磊的眼里汉字早已不再是平面艺术,从汉字装置到汉字电影再到汉字双年展,他玩着玩着就把汉字玩成了艺术。

    文 唐骋华  图 受访者提供

    汉字电影

    潘星磊的工作室位于北京环铁艺术区,距798约两公里。因地处偏僻,从最近的公交站点下来还要走一公里,加之铁路的阻隔,环铁艺术区鲜为人知,基本被798、宋庄等知名艺术区的盛名所遮蔽。

    在潘星磊看来,这恰好形成某种有趣的对照——以西方审美观为导向的艺术家汇聚798、宋庄,他和他的汉字艺术则隐于环铁内。“完整的圆环让这块土地相对封闭,我们感谢这种相对的封闭。”他还略带自嘲地说:“他们住在村子里,我们住在厂房里,他们是农业时代,而我们已进入工业时代。”

    在相对封闭的厂房里,潘星磊用约两年时间捣鼓出一部低成本电影,准确说,是“中国首部汉字电影”。

    2009年,潘星磊提出了“汉字航母”概念,囊括了汉字建筑、汉字时装、汉字摇滚、汉字设计、汉字绘画、汉字音乐,还有汉字电影。概念很庞大,要选重点做,而电影由于融合了各种艺术手段,成为他近些年的主攻项目。2011年他推出了30分钟短片《影字》,巧妙地透过汉字的形象、功能转化,窥探中国社会的变迁。

    潘星磊毫不隐讳拍摄这部电影的雄心:“聚焦当下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危机”。他准备拿去参加国际影展,“如果能有所斩获,一定会让国内对汉字艺术产生重视。”

    汉字双年展

    早在2008年8月,潘星磊就和朋友举办过“汉字双年展”,地点在环铁艺术区内的KU艺术中心和汉字基地。前者由时任中韩文化交流大使具天书创立,后者即潘星磊工作室。

    此前,潘星磊已钻研汉字艺术二十多年,尤以汉字雕塑的造诣受圈内人肯定。但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在大众印象里,汉字是平面的,无论是书法、碑帖、水墨画、活字印刷还是计算机打印,汉字似乎都无法‘立体’起来。”而事实上,艺术家的实践已经大有突破,只是大众不知道罢了。

    “汉字双年展”的念头由此萌发。潘星磊特意设定了主题:空间汉字。他要让观众看见,汉字是能够立体起来的。

    他们邀请了中国、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德国等地50多位艺术家,展示其以汉字为对象的创作。现场的效果是惊人的。观众们发现,原来汉字不仅活在纸上,而且能在装置、雕塑、影像、行为、建筑、音乐等各种门类展现其独特魅力。

    以潘星磊的眼光看,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更成熟、深刻,对汉字的解读也更到位,“毕竟我们熟门熟路。”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呈现为“定向深入挖掘”。国外艺术家的优势则在于擅长“多向思维”,往往能在天马行空中别出心裁。

    有两件作品,至今令人难忘。一件是美国艺术家Chris Yockey的全金属装置《无》,“他在弧形面上利用激光切割出平板字体,还注意到了交叉光的处理,在材料、科技、硬度的结合中,展示了文字本体的视觉力度。”另一件为比利时艺术家Eric Van Hove的作品《按下葫芦浮起瓢》,其结构和形象充满了哲学含义。

    首届汉字双年展的成功鼓舞了潘星磊。两年后的2010年,他又在香港和景德镇分别举办了第二届汉字双年展。与此同时,他对汉字艺术的思考日益深入,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念。

    从三维到五维

    1989年潘星磊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说起来跻身“名门正派”,前途无量。他却觉得创造力受压制。“雕塑理论都是西方的,我对汉字的热情和探索得不到发挥。”唯一的例外来自徐冰。这位央美前辈,在潘星磊入校前一年展出了《天书》第一部分,至1990年该作品全部完成。

    《天书》的震撼是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的。在这幅长达几十米的书法长卷上,印刻着4000多个“字”。它们都是徐冰创造的,有着汉字的形象和结构,自成体系,可就是没人看得懂。徐冰的“伪汉字”成为中国前卫艺术的里程碑,也大大启发了潘星磊。

    当然他熬到了毕业,随后,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基本忘光。现在他只有一张毕业文凭,以及若干技巧。

    1993年潘星磊移居香港,2000年起旅居纽约。其间,他致力于以汉字为对象,创作雕塑、装置、观念水墨、行为艺术等。在美国游学八年,拓展了视野,却也使他感到汉字艺术要落地生根,还是得回中国。2008年潘星磊回国,任教于濮列平创建的北大资源美术学院汉字艺术系。濮列平是“汉字艺术”概念的提出者之一。未几,“汉字双年展”拉开帷幕。

    潘星磊的探索意识越来越清晰,《我们》《九宫》《汉》《德》等作品显示了其成熟。他认为,传统书法、水墨画在二维空间展现汉字之美,而雕塑、装置、艺术设计使汉字扩展到三维空间。近几年他拍短片、电影,还带领学生排演“汉字剧”,已迈入四维空间。明年,他计划重推汉字双年展,更多地与社会现象结合,“那就是五维了。”

    “无论是汉字设计、汉字雕塑,还是汉字影像、汉字建筑,汉字艺术还大有可为。”站在用原木搭建的“我們”之下,潘星磊自信满满。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封面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方式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人物
   第A15版:人物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悦读
   第A23版:品牌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封面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风尚
   第B07版:风尚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创意岛
   第B11版:创意岛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游走
   第B15版:海信·时尚3C
   第B16版:养生
   第B17版:养生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穿越时光机与任意门的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