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3年08月2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左手读书,右手画画

    艺术家总是像他们的作品一样,被认为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么艺术家的书房,会有什么与众不同吗,又藏着多少灵感呢?现在,让我们走进知名艺术家、策展人王纯杰的书房一窥究竟。

    文 唐骋华 图 受访者提供

    书房主人
    王纯杰,1954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后赴香港定居,从事艺术工作,并举办个展,多次获奖。是知名艺术家、策展人,现任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 

    五维空间创意园区位于军工路,其前身是几栋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厂房,如今外观依然保留着大工业时代的风貌——多层钢混结构、高大宽敞的厂房,以及锈迹斑斑的栏杆、过道。王纯杰的工作室兼书房就隐于其中,约100平米,从前可能是车间。

    “这儿是我的书房,也兼作画室和卧室,所以要大一些。”王纯杰说。身为艺术家、策展人,特别是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对空间及其布置,他有高要求和敏感度。

    偌大的房间里有几个书架,占据的面积并不大——事实上有很大一片空地,专门用来作画。但书桌上、椅子上甚至床上,都堆满了书。王纯杰随手拿起一本《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说这是他最近研读的。他还在看江西美术出版社的一本讲述历代国画的书,大图配解说,经常读得废寝忘食。“要做好美术馆的工作,平时就必须注重知识积累。”读累了或工作晚了,他干脆睡书房里。

    书房里的书多为港台版、英文版,自然,与艺术相关,装帧精美、体量厚重。不过王纯杰最怀念的,是那几本被撕毁了的书。

    王纯杰1954年生于上海,父亲是一位艺术家,家中有大量书籍,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册、苏联画册。“文革”初期,为避祸,王家决定销毁藏书。“不敢烧,怕冒烟引起注意,更不敢随便往外扔。只好撕,一点点撕碎、揉搓,用水泡烂后再处理掉。”

    十几岁时王纯杰开始学画画,苦于缺乏学习资料,只能根据连环画上的工农兵形象琢磨人体比例、面部比例。恰逢此时,他父亲的老朋友偷偷送来了一本苏联画册,“把我高兴坏了”。后来才知道,画册原是王纯杰的父亲送给这位朋友的,“这可算奇遇”。现在,这本老画册连同另几本劫后余生的书,被王纯杰留存在香港的书房里。虽已残破,他仍十分珍视。

    只要有心,哪里都是书房

    1978年,王纯杰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2年毕业,翌年赴香港。十数年间,他从事绘画、装置艺术创作、舞台美术设计及广告设计等。看书的习惯延续下来,书也越买越多,未经特意设计,工作室就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书房。担任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后,军工路上的这间工作室,也兼作画室和书房。“艺术和阅读是不可割裂的。”

    除了工作需要读的书,书房里还有两本对王纯杰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书。第一本叫《东方神秘主义与现代科学》。他一直学西洋画,又经历了文革,对传统文化停留在章回小说的程度。大学老师告诫他:“你应该多了解些传统。”随后推荐了此书。“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传统的东西没什么用,后发现我错了。”他坦承,这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全新思路。

    另一本书是《走向新建筑》,作者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大力推广现代建筑运动,号称“现代建筑的旗手”。这本书不仅使王纯杰了解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更让他明确意识到,艺术是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的。

    “柯布西耶重视平民建筑空间,反对一味的追求大城市,他的创新乃至激进令人恼怒,但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巧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画坛出现了周本义、陈钧德、孔伯基、李山等艺术家,以抽象画为先导,逐渐冲破了创作教条,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艺术变革、审美变革。作为亲历者,王纯杰初次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日后他执掌喜玛拉雅美术馆,非常强调美术馆的公共性和教育意义,进而提出要将美术馆打造成“开放的大学”,向小孩普及。此种理念,亦受柯布西耶的影响。而《走向新建筑》至今在书架上,并常翻常新。

    王纯杰是典型的“国际飞人”,为工作、展览出差是家常便饭——这不,刚和记者聊完书房,他就要飞往伦敦了。“坐飞机我也会读书,从前坐地铁,我也会带本书。”王纯杰认为,阅读是当代人的“必备课”,不能放弃,而只要是有心,哪里都能读书、哪里都能成为书房。如果太忙,也可以看影像。最近他就在书房里看BBC的纪录片《现代艺术缔造者:美弟奇家族》和《文明的历程》,“虽然效率不如读书,但比较放松,看着看着就入睡了。”

    快问快答  Dialogue

    Q:您人生看的第一本书是?A:《木偶奇遇记》,母亲给我的,那时还学龄前。这本书后来借给同学,没还,太可惜了。

    Q:您对书房的布置有什么要求?A:简单、实用,书是主角,不要让装饰喧宾夺主。我也画画,要有足够的空间作画。艺术和阅读是相连的。

    Q:您书房里最常看的一本书是?A:赫伯特·里德的《现代艺术史》,我看了三遍。

    Q:如果把您放到一个荒岛上,只许带3本书,怎么选择?A:第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我看看他一个人是怎么在荒岛上生存的。第二本《浮士德》,叩问人的精神世界。第三本《西藏生死书》,思考死亡问题。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达人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方式
   第A15版:方式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悦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创意岛
   第B11版:创意岛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品牌
   第B15版:品牌
   第B16版:养生
   第B17版:养生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时尚3C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左手读书,右手画画
网络神剧“我为宫狂”点击破五千万 揭秘电影《宫》悬念被赞“福音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