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婚姻,也称作“同伴式婚姻”,是夫妻双方对外界都开放的一种扩大了的一夫一妻制,双方可在婚后保留婚前的自由和独立性。婚姻中的两个人不会把对方看做全部,不会刻意捆着、缠着对方,从而为爱情留出自由呼吸的空间。但是,据有关婚恋专家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例开放婚姻是成功的例子。那么,自由空间很大的开放式婚姻,到底可行吗?
如果为了完善自我……
文 走走
开放式婚姻的本质是开放式关系(Open Ralationship),比较成功的案例应该算是萨特和波伏娃。他们的关系规则非常清晰:在灵魂上相互忠实,在身体上自由,关系透明。
一般而言,求知欲特别强、好奇心旺盛的人,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开放,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活力,尤其智识上,希望不断受到新鲜刺激。如果,男女双方都尊重这一规则,而不是一方过于强势,一方因为害怕失去对方而勉强接受,即心甘情愿,非不得已而为之,建立在知己知彼、充分选择自由的基础上,那么我个人认为,无可厚非。
为什么爱情就应该具有排他性、占有欲?一个人爱上了,不代表就会天然地对其他异性失去兴趣。要知道,精神层面,是每天、每时,都在发展变化着的,另一个人,怎么可能保持同步?
每一个人,都不是只为另一个人而活的。
当然,说易行难,难就难在,我们对人性的弹性,还知之甚少。
人性之中,非常难以面对、难以经受考验的,一是诱惑,二是嫉妒。即便是萨特和波伏娃,也因为嫉妒颇受折磨,当然,波伏娃成功将内心嫉妒转化为文学创作,比如《女宾》。
如果参照萨-波案例,可行原则一是:双方心灵交融的境界高度契合。二是,双方对“必然的爱情”坚信不移,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双方都能从开放式婚姻中得到更多智识上的经验和发展可能。
亚当需要夏娃,是为了找到自己的肋骨,使得自己完善。记住,是完善,而不是重复某种身体经验。
婚姻从来就不开放
文 钱伟
婚姻要不要开放,先要看婚姻是个什么东西。婚姻这样东西,从存在开始,就不是单纯为了喜欢,更多是为留下子代等等目的而存在,否则,几千年拉郎配式的婚姻就不会存在,而男女实行一些民族的所谓“走婚”(其实应该叫走性或者走爱更合适)就可以了。之所以要有婚姻,就是为了维稳,从法律上保证家庭的稳固,子女血脉延续的合法。现代一夫一妻的婚姻更是如此,把男女财产和人身的唯一从属性定义得更加严格,也就是说,在引入离婚这个退出机制的同时,把竞争性也排除得更加彻底——我们结婚了,你只属于我,我只属于你,身体,财产,都是。
那开放式婚姻是什么?就是大力引进竞争
机制,从此我们两个在人身和财产上不互相唯一从属,你可以跟其他人怎么怎么,同时分享我的一部分财产,我也可以如此。我们都知道竞争本身就是不稳定,这已经违背了婚姻要稳定的实质,而且竞争的结果就是不断替代,由最优的胜出,然后瓦解婚姻。因此,在逐爱时你可以竞争,但如果进入到婚姻,就不对了。这就像你在游乐场,你可以尽情疯,但在会议现场,你就不能疯一样,如果你需要自由,没必要结婚,但进入婚姻,就是进入了互相专属的阶段,在会议现场做游乐场的事情,不是喜欢自毁,就是喜欢自虐。因此,开放式婚姻,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婚姻不可能也不应该开放,要开放就不应该有婚姻。
你到底能有多开放?
文 心融二姐
所谓“开放式婚姻”,其实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早期两个很有名的法国人:萨特和波伏娃就是这种婚姻的始作俑者;中国有个民族叫摩梭族,著名的也是“走婚”。
问题是,你到底把爱情看作什么?你又把婚姻看作什么?比如那位在网上鼓吹“开放”的玻璃女士,当陌生女人躺到了自己老公身边之后,最终还是不能礼貌地点一点头,说声“sorry”,然后消失。而上面提到的鼻祖级的人物波伏娃,也不止一次发现这样的场景。她本人是个双性恋,所以
她发现自己的女朋友睡在了老公身边后,她依旧很稳定地保持着和丈夫各自住在对街的婚姻,而这一切也毫不减弱他们作为伟大的哲学家的存在。这是因为,婚姻到底是什么,他们有自己的看法。
我无从探究波伏娃作为一个妻子的内心,但在她著名的“第二性——女人”中,是充满对女性的认知反思的。而平凡如你我的人,都不要妄想不切实际的“自由”,因为你要知道,往往痛的就是那份“自由”后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