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巴乐 图 资料
《不大可能的研究年报》从名字上就有一股恶作剧的味道,《别客气,请随意使用科学》这个书名更像是一个诱人陷阱。书里说的是“华而不实的故事和人”,科学家们把动画片里的恐龙巴尼当成对象研究动物分类学,逼迫研究生给土拨鼠喂木块来研究土拨鼠到底会不会啃木头,这也就比上一本搞笑诺贝尔奖书里让自己的研究生吃大蝌蚪的教授好那么一点点吧。
当然杂志的读者也不是吃素的。有读者写信说,我看到你们的封面很生气,照片里的化学家都不遵守实验规范,这让我怎么教我的学生呢?——他说的,是一张美女穿着比基尼的照片占了90%版面的封面,仔细看才能看到美女后面有两个看不清楚的白大褂在做实验。
毫无疑问,这本杂志的编辑们,和文章的作者们,收到这样的来信,肯定会相当高兴的。比起一般的读者来信,这种建议需要耗费更多的脑细胞。因为,幽默感毕竟不是一种本能,它能显示智力,是一种进化优势。
书里的这些主题要放到中国来,大概会是这样:俗话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科学家们对此表示好奇,因此设计了实验,观测了北京市三个月内的下雨天和民政局办理再婚的女性人数的关系。结论出人意料,这两者确实有关,但是与俗语相反,下雨天里“嫁人娘”的人数比不下雨的天的人数要显著得少。该结论充分说明,一些民间俗语被严重误解了,再次告诫各位读者,结婚请谨慎,不要因为下雨而冲动。并感谢民政局清洁工阿姨对研究的支持。
这种Geek风格的故事,除了博人一笑之外,还有别的功能吗?如果培养幽默感和怀疑精神也算的话,那大概是有的。因为这两条存在的前提都是,较真。不要说萧伯纳的喜剧,就连周星驰的电影,都是很较真的作品。不较真怎么可能发现生活的荒诞,并戳破,加以嘲笑,甚至使之正常化?有幽默感的人,都是较真的人。也因此,看起来好笑的这些研究,多少都埋有彩蛋。
这本书的很多彩蛋是相关和因果的错乱,有的是赤裸裸的自嘲、吐槽。还有一些态度着实暧昧,看不出是明褒暗贬,还是明贬暗褒,这种似是而非本身,也是幽默感的诱人之处。所以,阅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倒不是增长科学知识,而是纳博科夫说的那种,大脑的快感。
这本好笑的杂志的前身出现在1955年的以色列。一位生物学家和一位物理学家,用业余时间写一些搞笑的科学文章,比如说研究实验室里玻璃器皿的半衰期——数量消失到一半的周期,这根本就是实验人员失手摔瓶子的记录嘛。除了这两位科学家闲得无聊的可能性外,大概也有些别的原因。
因为那是1955年,离残酷的巴以战争不到十年,局势仍然动荡,接下来几十年他们经历了相当多的流血冲突;彼时中国建国不久,而德国柏林被分成了两半,人心惶惶。这两个人,在以色列的夜晚,写些好笑的故事,还正式办起了这本杂志,向全世界收集更多恶作剧似的科学文章。
幽默感用荒诞,科学用理性,来对抗荒诞、虚无、残酷的世界。这两者加起来,让这本书显得好笑又严肃。而这背后那么多幽默感过剩的作者和读者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花衣吹笛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