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当十三名复旦大学的学生乘了几十个小时火车,背着行囊走进漫漫的黄土高原,第一次看到一群泥猴一样的娃娃们时,他们知道,真正的支教生活开始了。一年的时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播撒着爱和希望,在一次又一次接力中,去见证一个个奇迹的发生。
文 青牧 图 冯祥
早上五点多,她打开房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在脸上割着,纷扬的雪花落在她的脸上,化成水,流下来。四周寂静无声,只有远处影影绰绰的山峦笼着一层白茫茫的雪光,在黎明前的黑夜里特别晃眼。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进屋,从床上拿起一件厚外套,匆匆向外跑去。她告诉记者,这件外套是出发前,安利公司为他们准备的,是她御寒的好宝贝。
她叫代龙妹,上海人,今年23岁,西吉县三合中学六年级支教老师。
西部支教3.0版
初到三合,对于代龙妹来说,最不习惯的就是旱厕,“冬天还好,如厕时望着星空数星星,也是件浪漫的事。可天一热,小生物们都调皮地钻出来,再加上一股刺鼻的味,着实没办法作为一种福利。”代龙妹调皮地说。
来之前,代龙妹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厕所的传说,据说,早几年,晚上上厕所真是件可怕的事情,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邱琪华,当时住在支教学校最偏的一间宿舍,到厕所要走10分钟。晚上总要打着手电,慢慢地摸着上厕所,风大的时候,一个人蹲在厕所里,只有手电筒诡异的光,心里特别害怕。直到厕所边上装了一盏灯。
这盏灯,还是企业捐赠的。在过去几年里,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为三合中学捐赠了一批又一批路灯。而这样的硬件支持,只是安利“彩虹支教”公益项目的一部分。早在2002年,安利公司就开始资助复旦大学的支教活动,并设立了“复旦-安利希望基金”。据安利资助支教活动的发起人、安利(中国)公共事务副总监李君介绍,安利公司的支教项目,现在应该是3.0版了。最早是公司与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参与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发起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的几所大学的个别合作,早期的资助多用于当地贫困孩子的助学金和学校的硬件设施上,这应该算是安利支教项目1.0版;
后来,团中央认为安利与这些大学在这个项目合作方式上的探索很有意义,于是,2009,安利(中国)与共青团中央继续合作推出“安利名校支教彩虹计划”,首期以1500万元人民币的预算额度,分三年资助研究生支教团开展自主创设的支教扶贫项目,以充分发挥研究生志愿者的智慧、能量和热情。这个阶段,是支教2.0版;如今,安利公司引入安利公益基金会的资源,不仅仅在复旦支教的这些学校建立了安利公益基金会出资的春苗营养厨房,还引进专业第三方——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的支教模式,在西吉王民中学捐建了安利彩虹梦想中心。
十多年的时间,李君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他们不再羞涩扭捏,女孩子穿着也慢慢大方起来,“以前女孩子穿着裙子,总爱用小手往下拽,试图遮住腿部更多一点。现在,她们穿着裙子跳起舞,脸上写满了自信。假如没有支教老师,美丽的花裙子和舞蹈对这些女孩而言,可能永远还停留在电视里。”但是,这只是开始,大山里的世界依然保守,孩子们的视野还依然有限,还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去改变。
学会付出 收获成长
在这两百多个日子里,支教队员们除了学会付出,还有了更多的收获。欧亚,也是来自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学生,和代龙妹同在三合中学任教。
最近,欧亚除了备课上课之外,每天还多了一件重要的事,翻菜谱研究晚饭给大家做什么。在西吉,有一个说法:“西吉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在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土豆,兼具了主食与蔬菜的双重功能。除了农作物单一,这里更是个缺水的地方,为了能用上水,他们每个月要花上200元,包辆车去县里拉水。
在这段苦中作乐的日子,支教队员们经常在晴朗的午后一起去爬爬山,散散步;在安静的夜晚一起在操场上看星星,时常可见的银河总是让他们欣喜不已;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是温暖,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代龙妹和她的队友们收到孩子们很多“礼物”——用采来的野花制作成一幅幅漂亮的画作;孩子们羞怯地递来的纸条,字里行间透露的是满溢的真诚;学生在上学路上采摘的野花,插在简易花瓶里,清香沁人心脾;还有每次去家访,学生们送的绣花鞋垫。欧亚笑言,“就这些鞋垫,我都可以用上好几年。”一年的时间,对于复旦的十几名年轻的支教老师而言,都是人生历练、青春飞扬的日子。就如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不会忘记支教这些风吹日晒、黄土飞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