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欣稀
没有粽子的端午是不完整的,但只有粽子的端午又如何呢?当传统端午只存在于人们舌尖,当曾经丰富的节日日渐苍白,上海滩的一列绿色专列鲜活了2013年的端午佳节,也惊艳了有缘邂逅的乘客的目光——头顶,是满满铺开的“端午必备”艾叶,令人叹为观止;脚下、把手上,是生动的习俗插画,让端午瞬间丰满;身边,穿着“艾在地下铁”主题衫的工作人员道破了玄机:原来这是上海家化“六神”品牌与上海地铁共同打造的“端午民俗文化专列”,号召人们珍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今的端午节,没有丰富多彩的外衣,也失去了发人深省的内涵,已然变成了多数人眼中那个“放假的理由”。而被称为“魔都”的上海,无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向世人展现了她的独特魔力——将现代的、西方的地铁与传统的、东方的端午巧妙糅合,打造出1+1大于2的影响。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了这座城市的代表性气质——海派文化。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上海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呈现出开放的姿态,懂得灵活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敢于打破陈规、广采博纳。本次文化专列的原创设计者——上海家化六神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访问时说道,“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上海人’,我们自然也继承了上海海派文化的优秀基因。六神虽是立足于本土的老牌国货,却始终乐于接受新鲜文化因子。本次活动,我们便希望将传统文化用现代创意装饰艺术进行全新演绎,以符合现代都市人精神气质的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得以传承与发展。”上海这座城市,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敢于锐意革新,有自己的创意能力;她也根植于传统文化,乐于饮水思源,有着鲜明的东方个性;她更懂得利用现代的创意能力,将东方个性诠释得
更为淋漓尽致、更为生动活泼。正因如此,这趟独具创意、将东方传统佳节与源于西方的现代工具完美融合的专列,首先在上海出现,便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追本溯源,坚守自我。作为中国城市中洋气摩登的代表,“传统”这类字眼似乎与上海滩毫无干系。但其实,上海历来最为人推崇的文化代表如石库门建筑、老电影、旗袍等,一直与传统文化戚戚相关。在全球化的浪潮里,本土文化没有失落只有获取。她虽然拥抱着现代化,但也有着鲁迅所代表的左翼的反思现代性,因而从未摒弃传统的根基,而是懂得利用外来之物丰富自身内涵。“艾在地下铁”告诉我们,原来传统民俗可以做得如此精彩。与春节、清明、中秋不同,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端午节习俗众多,但现代人对它的丰富内涵却知之甚少,留下来的也许只是吃吃粽子、赛赛龙舟。于是,在端午文化日渐瓦解的今日,上海家化“六神”品牌与上海地铁,希望通过这样创意之举,让传统文化以更易被都市人接受的形式进入
他们的生活,重新返回他们的视野。
从市场角度而言,一种有活力的文化真正强大的力量,在于其能转化为强大的商业力量,当然也包括我国近年着力研究的软实力。文化如要历久弥新,则需要不断纳新吐故。艾叶地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文化转化的能力。而将祖先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转化为现代人实用的日化保健用品,激活的何止是一个上亿元的大市场。以“六神”这块上海辉煌的老牌子为例,近年始终致力于以现代生化技术挖掘传统中医中草药的宝藏,藉此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与曾经高高在上的国外巨头展开更有实力的竞争对话。从这层意义上来观察,经过创意创新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市场和品牌得以激活,绽放凤凰涅槃后更加绚烂和张扬的生命力。这种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本,并全力创新的能力,是上海甚至全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虽然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缺少不了西方人尊崇的“创新精神”,但更少不了赖以生存的民族之根、发展之源。我们若不能追本溯源、保持根基,则将会被全球化的浪潮无情淹没,成为别国的“复刻”。几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下无法衡量的智慧宝库,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存的根本,才能以自我之姿不断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