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这辈子不结婚”的网络日记成为热帖,一家网站由此发起上千人的调查,有6成网友认为“没有婚姻的人生不完整”。婚姻真的是人生的必修课吗?如果你做好“一辈子不结婚”的打算,你至少该准备些什么呢?
婚姻当然只是选修课
文 走走
婚姻显然不如氧气,甚至不如你每个月到账的工资,在我看来,它只属于选修范畴。不过,诚如一位女性朋友所言:下决心容易,做到很从容地独善其身并不容易。想要一辈子不在婚姻中,首先要有充实的感情生活、健康的灵魂。否则,你会被空虚击倒,被孤独寂寞打垮。而这两者需要:
一份有前途或者能带给你成就感、压力虽有但你能够兵来将挡的工作,这份工作而且能一直有所发展,直到你退休(你没有因为年龄而来的失业之虞);
在经济上有保障,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能自给自足;
身体健康;
有至少一项兴趣爱好,它对你个人而言具有生命价值的意义(不仅仅是自己在家上网、看DVD、听音乐、看书……);
至少一个值得信赖、可以随时“求救”的朋友或家人;
有一堆比自己年长的异性朋友,他们/她们会帮助你不致失去身上的女人味、男人味;
有一两个和自己一样单身的年长同性朋友(年长,意味着她们/他们持续单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以分享足够话题;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长期拥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住家保姆,至少是钟点工(生病的时候有人嘘寒问暖),也不用自己登梯爬高地换保险丝……
你也可以有一只宠物。
基本上,当你凭一己之力拥有以上这些,你会发现,与其和婚姻中的另一半各自看手机玩儿,还真不如一个人享受自由。
婚姻是必修课,但由你决定修课年限
文 钱伟
人的一生,除了生理带给你的你无法选择,比如生死,比如你要吃要喝要拉要撒,比如你能感觉冷热,其他的,都是可以选择的。但这并不是说人生都该是选修课。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问,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课?修课的目的,一个是不修不足以维持,另一个是为了提升生命的质量,让内里涵得更多。前者属于必修,后者属于选修。那哪些是不修不足以维持的?比如上学,不管你在哪儿上,不上就学不会技能,就可能养不活自己。比如工作,没有工作你也赚不到钱,也可能生存发生危机。再比如结婚。
结婚是你与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绑定生活的方式,这是最唇齿的互动,它不像朋友,还有距离,它也不像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即使有冲突还有相似的基因来绑定保证你们的不可分割性。它是完全散慢没联系的,而且需要零距离无遮盖的对视。这样的互动,任何相似与相异都会被放大,默契或者摩擦由此产生,情绪、思维、行为、感觉等等都会在这最接近又最没关系的关系中拉扯涤荡,相连与分割完全看这两人的处理方式,在这过程中最能领悟生活的本质,比如宽容,比如温情,比如平凡,比如平衡等等。而这些特质,都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特质。因此,婚姻是必修课,至于修的年限,则取决于你。
婚姻就是围城
文 心融二姐
用这句著名的话来形容婚姻,对曾经或者尚未经历婚姻的人都是有感触的,虽然这种感触各个不同。
中午还在和麻辣情医吴迪讨论为什么那么多人“剩下”,其实最关键还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童话里的故事都不是骗人的”,他们愿意等待那个王子或公主悄然出现。
婚姻确实到了今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意义:女人可以自己工作养活自己;“无后为大”老观念也逐渐被丁克突破;养老么?现在离婚率那么高,癌症又那么多,能不能相伴到老还是问题,更何况越来越名目繁多的养老计划,让你觉得单身不孤单。
那么,婚姻到底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我觉得还是有的,因为有了婚姻这个形式,起码让大多数的人生活有了奔头,成家、立业、生子……一步接一步,人生很快也就有滋有味地过去了,如果结婚这件事给取消了,那可能很多人也瞬间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而那些婚庆公司之类的都得失业了,所以,婚姻,还终究是主流。
结婚,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一种独立和负责任的体现,也是个体长大成熟的体现。当你能够独立支撑起一个家庭(无论男女)的时候,也就预示着你真正脱离了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成为了“一家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