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腊月
离开伊朗中部的重镇埃斯法罕,车子一直向北,不久进入了卡尔卡斯山脉。一路上看不够的伊朗中部高原的壮丽风光,拍不尽郁郁葱葱的山谷村落,目的地Abyaneh已经不远了。
一路胡思乱想,不知什么时候Abyaneh出现在了视野里。它高高地坐落在卡尔卡斯山西面的山腰上,远远看上去像一片红色的要塞。它的脚下是墨绿色的巴尔斯普德河谷,海拔3895米的卡尔卡斯山脉的主峰在它的背后,像一位庄严的守护神。
“Abyaneh”在当地的语言里是柳树丛的意思,一个非常普通的山村,却拥有“进入伊朗的门口”的头衔——当然这个“门口”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入口,而是指历史之门。
准确地说,有Abyaneh的时候,伊朗还没有真正出现。Abyaneh的历史太古老了,历史学家说它至少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这是因为村民们说着一种与现代伊朗语很不同的古波斯语,讲这种古语的古帕提亚人曾经生活在公元前三百年到公元三世纪。而Abyaneh的女人们身着的传统披风,可以追溯到公元二到六世纪。
从现代世界的原子武器之争的热点到两千年前的古波斯村庄,反差大得让人转不过弯来,而引导我跨过这个时间差,回到两千年前的则是一碗伊朗的“羊肉泡馍”。
到达Abyaneh的时候正好是中午。向导直接把我领进了村里的一家饭馆,端上来的是一道叫做“第兹”的地方美食:一大碗羊肉块和蔬菜泥煮成的汤和一块面囊。老板示意我们把囊掰碎后泡到肉汤里面吃,自然让我想起了西安的羊肉泡馍,然后“长安古城”、“丝绸之路”什么的都相继从脑子里冒了出来。掰手指一算,它们正好与Abyaneh是同一个时代。那么,西安的羊肉泡馍是不是从Abyaneh传来的呢?
其实原子弹也好,羊肉泡馍也好,都不是让我来这里的目的,真正让我对Abyaneh发生兴趣的,是这个村庄的古老文化和村居建筑——那是一片建在半山腰,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红色老泥砖屋。
卡尔卡斯山的西北坡很陡,Abyaneh在半山腰依山势而建,简陋的平顶泥砖屋一层叠一层,有的地方上面一层人家的院子就建在下面人家的屋顶上。村子的格局相当紧凑,弯弯曲曲的小土路上下穿行在泥屋群之间。这些屋子的大小和结构都十分相似,显得整个村庄的布局很整齐。简陋无华的泥砖小屋上唯一的亮点是它们的窗子和门。窗子上由木条纵横交错构成几何图形,门开两扇,上方或多或少木雕花纹,据说门上的那些图案很多源自三百多年前。
Abyaneh村民仍然以其它形式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除了继续使用在伊朗其它地方已经消失了的古波斯语外,他们仍然穿着自己的传统民族服装。尤其是Abyaneh女人们的传统服装最为醒目,它是一种白色的披肩,上面绣有各种颜色的花朵。不论是年轻的女孩,还是牙齿都掉光了的老婆婆,Abyaneh女人们都以自己的花披肩为骄傲。与在伊朗其它地区一件黑色长袍从头到脚全部遮挡起来的女人相比,Abyaneh女人美丽自由的服装让人眼前一亮。
不仅仅是女人,Abyaneh的村民和他们的后代都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荣。由于这个村子地处高原,夏季里气候凉爽,许多到德黑兰和其它城市学习和工作的Abyaneh的子弟常常在夏季会来探亲休假,他们不论受到过什么水平的教育,不论在哪里工作生活,只要回到村里都会换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服装。
沿着阶梯小巷穿行在村子里的时候,看见满脸沧桑披着花斗篷的阿比安纳老婆婆在自己家门口卖梨干。这里的河谷土地肥沃种植着许多果树和胡桃树,纳坦兹梨是伊朗中部高原著名的水果。村子里十分安静,土屋群虽然简陋但街道上收拾得干干净净十分的整洁,偶见穿戴整齐的老人安详地坐在门口休息。
Abyaneh村民的生活像他们那些平凡简陋的泥砖屋子一样简朴无华。一千多年的岁月静悄悄地在这里流过,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外面的花花世界、政教纷争都打扰不了它的宁静。向导站在Abyaneh山顶上的萨珊王朝的火神庙边,指着不远的地方对我说:两千三百多年前,阿契美尼德王朝最后一位国王大流士三世就是在那里被杀的。他的死标志着曾经统治了中亚和西亚辽阔疆土二百多年的伟大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灭亡。从此,历史从这里走向伊朗。
贴士
1.Abyaneh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和中部历史名城伊斯法罕之间,离卡尚只有50公里。卡尚到阿比安纳村旅游往返大半天时间即可,没有必要留宿。
2.游人可以参加当地旅行社组织的德黑兰-伊斯法罕多日游,其中包括了在Abyaneh的逗留参观。如果在伊斯法罕租乘Taxi去阿比安纳村,车程约两个小时。
3.除了村子里的传统民居外,村子内外还有一些清真寺和古堡废墟值得参观。
如果你的海外旅途故事也想与人分享,请发邮件至
yanglijia17@163.com旅游编辑杨力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