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讲述了一起实习生“拒订盒饭”事件:主任让一名实习生帮大家订盒饭,被实习生果断拒绝,还吐槽道:“我是来实习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这则微博引起很多网友对90后职场新鲜人的讨论。同时,另一篇长微博《我的助理辞职了》因为写到90后频繁跳槽的特性,也引起热议,甚至被李开复等知名人士所转发。在职场上,90后是否真的那么不受待见,是否真如传言中的那么奇葩?生活周刊记者近距离观察了90后职场新鲜人。
文 王俊逸 图 受访者提供
最老实习生:底线是一定要做传媒
施轶骏
1990年出生上海某高校通信工程专业,2013年毕业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这是施轶骏四年前曾经参加华师大播音主持专业艺考时选择的题目,因为面试成绩不理想,他最后没有进入这个专业,而是听从父母的意见,进入上海某高校的工科专业。
和他演讲稿的题目一样,施轶骏的确有一个梦想,就是做一名主持人。“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就非常明确,想当主持人。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初脑子进水,没有一门心思去艺考。”
大学四年,他在学业上感到“非常痛苦”。“我自始至终都没有融入这个人群,他们看我很怪,我看他们也怪。”当他的同学们都在寝室玩游戏时,对网络游戏一窍不通的施轶骏却在刷twitter,上国外的网站看新闻,去同济跟老师上播音主持的课程……总之,他的一切行径都显得和工科生们格格不入。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一进大学,施轶骏就四处寻找机会。“我觉得如果喜欢传媒的话,身处的大背景是很重要,会耳濡目染学到很多东西。”他在节目论坛上给主持人发站内信,直接问他们“能不能去实习。”一开始当然没有回音,但他一次一次坚持询问,终于有了回音,2010年5月13日,他到了上海电台,开始实习生涯,并一直维持到现在,成为电台“最老的一张实习生面孔”。
“我听到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去办签证,一直被拒签,直到第八次才成功。这鼓励了我。”施轶骏说。
施轶骏的第二份实习是在电视台做一个儿童节目的助理主持。那时候他的任务比之前更重,他感到更受重视,内心也有一些膨胀。“我去之前就知道自己肯定会膨胀的,因为我知道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我不怕剖析自己。当时就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牛逼,但又不能做得太明显。后来才发现,这档节目除了家里人以外,根本没有人在看。”
施轶骏今年9月刚升上大四,面临找工作的门槛。他把自己的将来想得很清楚,“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我会选择更好的机会。但也会为自己准备很多条后路,前提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的大学生非常悲哀,进大学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毕业时也不知道,可能一辈子都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我的底线是一定要做传媒。”
即使早早开始准备,施轶骏也感到就业的压力。“现在很多地方都会讲你的‘出身’,包括你的专业,你认不认识人,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蠢的事情。”
施轶骏并不认为自己是典型的90后,“我不能代表90后,我只能代表我自己。所谓的90后也是人为划分出来的,除了年代上的特征,我们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大条“老员工”:换工作很麻烦
Kiki
1990年出生
天翼视讯首席娱记
Kiki虽然今年才22岁,但她已经是工作两年的“老员工”了。2009年底开始在上海热线实习,之后就进入天翼视讯成了一名娱乐记者。
身为娱记,Kiki大概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她专访过的明星,有很多都成为了她的朋友,其中有台湾的偶像剧女主角,有TVB小生,也有内地知名的美女明星。Kiki自已笑嘻嘻地说,“大概是因为我长得比较小,没有攻击性,这张脸也比较好记。”采访的时候,Kiki并不会特别攻击对方,但偶尔也会问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这个人有一些负面新闻的时候,我就会问一下,但我会比较婉转。”
与许多职场教程中写得不一样,Kiki身边朋友大都是工作上认识的:同行、同事、有业务往来的唱片公司的宣传等等。她并没有刻意区分工作上的关系和私下的关系,“我并没有分诶,不小心就会把私事说出来了。虽然单位里对领导肯定会有区分,但一般的同事也就没那么在意。”个别要好的同事或者同行,都是Kiki亲密到会“聊心事”的好朋友。
工作的时间与生活的时间,Kiki也并没有区分开来。“我想刻意区分,但是区分不了,因为有太多事情。”除了本职的采访工作,她还跟进了很多项目。金牛座的她被朋友称为“任劳任怨型”。“刚进来的时候只要跑娱乐线,现在商务合作,各个项目都会参与。”她说。Kiki职务被分在总编室,但其它各部门的领导都会指名找她做事情。越来越多的事情,也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但Kiki说自己属于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好的人,“做着做着就习惯了。我忘性也比较大,不开心的事情过一会就忘记了。
曾经也有业务关联公司出高薪请Kiki跳槽,但Kiki说自己并不喜欢换一个环境再适应。一个是因为“换环境有点麻烦,而且换来换去都一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不知道怎么打辞职报告”,于是跳槽的事情就这么搁浅了。
22岁的她自称并没有考虑过两三年后的职业目标,一切“顺其自然”,“走到哪儿算哪儿”。父母也很少干涉她的工作,“他们都是看我自己喜欢,做得不开心也可以不做的。”
对话 Dialogue
90后行动了,80后还在想
袁岳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文/张吴玉
生活周刊:在您的公益项目中,有10万90后,15万80后,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袁岳:80后他们中很多人想得太多束缚住了脚步,相对而言,90后的行动力更强。
生活周刊:很多人对90后有一定的质疑,比如缺乏坚守和责任感。
袁岳:我不希望对80后、90后作年代身份上的判断,谁行动快,谁就成熟得快。任何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毛病,被改正、被社会接受是在行动中。80后就老在纠结,做得太少。我们鼓励行动派,你在行动中自然会被纠正,这在社会学中叫做“行动定义自我”。
生活周刊:总体上您是不是对90后抱有更积极的看法?
袁岳:80、90后总的来说都激进,但是90后更强的行动力会让他们的机会比80后提前,往往80后还在想的时候90后已经干了,而想着想着就老了。某种程度上来说,80后的职业压力会更大,有来自于同龄人的竞争,还有来自于后龄人的竞争。今年90后开始工作了,常规情况下,他们会提前2-3年被晋升,80后会推迟2-3年。这是90后的后发优势。
生活周刊:会不会觉得现在年轻人出了学校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袁岳:年轻人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自然会找到方向。就像一条鱼,放在脸盆里没有方向,一到池塘自然就会知道往哪游。家长用爱心封闭你,学校用应试封闭你,所以才会没有方向。
生活周刊:很多90后更希望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社会中有多少发展空间?
袁岳:过去的人先不想房子,先想奋斗,现在的很多同学不想奋斗,也不知往哪奋斗,就老想房子。老想房子的人会没房子,老想钱的人会没钱,想奋斗的人房子也会有,钱也会有。所以,欲望什么,将不会得到什么,而有理想追求的人将会得到没有真正靠欲望去追求的东西。
近距离Observe
世界不是60后的,也不是90后的,世界是大家的
张浩音 心融(中国)集团COO
我侄子算是比较“个性”的90后。他很聪明,拿到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的offer开始实习,下班后老板叫大家加班,他直接跟老板说,“我可不可以不加班。”老板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都做完了。”
在工作上,我们刚入职时会很注重老员工的脸色,想融入团队,但他们完全不会注重这些,觉得我做完就可以回去了。他们在跟人接触上比较自我,对团队,组织的关心比较少,更崇尚自己活得自在。我们这代人刚入职场的时候,也有共性,一般嘴巴很甜,贴着老员工走,比较想尽快融入环境。而我接触到的一些90后的孩子,他们并无意识在人情世故上下工夫,没有一定要和老员工搞好关系的想法。他们的成长受世界性文化影响比较多,想法更接近西方的价值观。
还有一点,90后的孩子父母一般是60后,是改革开放受益的一代。所以90后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环境更宽松,他们对工作就会无所谓一些。相较而言,90后的孩子活得更轻松,也更自由,这是我们其它几代人都比较羡慕的。
我个人是蛮喜欢90后的孩子,对待他们,我们不能像九斤老太这样说“一代不如一代”,去否定他们。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不要按代际来划分人群,人就是人,有人的人性,年龄的特点比代际更重要。90后的很多特征只是因为年轻,还比较稚嫩。我们希望了解和尊重90后的个性,希望他们把自由的气息带进公司。
但我同时也希望他们知道自由不代表不尊重人。和老板的不同观点要运用更好的沟通方式。世界并不是60后的,也不是90后的,世界是大家的。
微声音Voice
@FlyingBullets说:和部门实习生吃午饭。这之前我眼里的她只是个家教良好工作踏实学习优秀的普通大四90后。但当她告诉我,其实她从今年开始小小叛逆,剪了短发,打了耳洞,拉着妈妈上酒吧,拿自己身上的小毛小病开玩笑,我一下子觉得她不普通起来。这年头优秀的太多不难找,有个性的才稀罕。
@百年好合一点希说:看新闻说90后实习生不愿订盒饭,感慨万分啊。订盒饭最起码还可以锻炼交际能力,我现在干的是什么啊,我发饭票啊!!一点技术含量木有的发饭票啊!!我学编导毕业就是来发饭票的么!!我一年的学费都可以包三年的饭了好么!!我可以说不干了么!!不干我喝西北风啊喂!!!
@Van_周说:90后上班“四宗罪”:1.下班准时过上班2.请假从不提前通知3.对上司缺乏尊重4.技术活干不了,体力活干不动!
有这么差吗?公司招聘了20名管理实习生,四个月后只剩下三名,他们离开原因是办公室太老套。有网友揶揄:70后,我们都是工作狂;80后,我们拒绝加班;90后,我们拒绝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