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声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2年10月1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怀民:跟云门去流浪

    林怀民在上海,向来是香饽饽,即使一开始看不懂者居多,却依然令人趋之若鹜。《流鱼—云门舞集2》则可以颠覆云门舞集的印象,它是年轻的、活力的,甚至是远林怀民式的,这一次,他可以再一次带着人们感受一下别样的云门。

    文 毛予倩 图 资料

      生活越丰富舞蹈越生动

    生活周刊:这一次的《流鱼—云门舞集2》其实并没有您的作品?

    林怀民:是的,这是我感到很快乐、很新鲜的地方,因为“云门舞集”完全是我的作品,大家对我的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一次的《流鱼—云门舞集2》是年轻的编舞家们的作品,他们都很有才华,他们的舞蹈和我的不太相同,有的时候,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那是有别于我的作品的、另一个层面的东西。他们作品里没有传统包袱,没有历史的紧张和内敛,只讲生活,因此都轻松、活泼,没那么紧绷。我的东西他们过了几年,到了我的岁数,可能可以做出来,但他们的作品,我觉得我未必做得出。看过云门舞集的人,大概会觉得我是一个有点严肃、有点感情充沛的人,但“云门2”的编舞家们可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他们的作品是不同的。他们之中有的人因为家里开的是拖鞋厂,很小的时候,他就会上街叫卖拖鞋,或者是我们台湾地区排湾族的编舞家,他的童年是光着脚丫在山里跑的,这些经验,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让他们的生活更丰富,现代舞是这样:与人接触得越多,越生动。

    生活周刊:所以,云门舞集的一团和二团,事实上都有很多亲民的演出方式,比如到学校、到乡间?

    林怀民:年轻时,我看过很多赤脚医生的故事,很向往。云门舞集创立后,我告诉自己,我们不但要在舞台上演,还要到民间、到乡下、到户外去演出。走进学校、走进工厂、走进农村,与学生、工人、农民和原住民一起跳舞,虽然文化程度不同,但不要低估民众的审美水平,当我们到乡村的学校里去的时候,我们一开始跳舞,孩子们就会笑起来,他们会跟着一起舞动他们的身体,这是发自内心的、天然的,因为他们不懂太多的理论,他们只是凭自己的直觉和心,他们从我们的舞蹈中找到了欢乐或者感动,这是本能的,舞蹈就有这种力量。

    当“云门舞集2”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被招募进来的舞蹈员,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进排练厅,就被拉到了学校、乡间、工地演出,他们在当中也学到了很多。那个时候,我们到各个城乡去演出,只要能演的地方,都要去,哪怕是去山区里。云门舞集的户外演出观众从来不是以几千来计算的,而是两三万。最多的一次,来了十万人,把我们都吓了一跳。有些人家,老中少三代人,带着食物和风筝,牵着狗,很早就来排队占座;有些农民,一辈子没有看过戏,专为看云门而买了新鞋,还嫌两个小时的舞蹈太短了。

    生活周刊:这种始终与普通的观众保持近距离的关系,是不是会时常唤起您对最初做云门舞集时的记忆?

    林怀民:是的,我一直记得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云门舞集”就是一个乡下来的穷孩子,与世界一流团体竞争,那时候,我们除了才气,还要有骨气和韧性。正是因为一路以来的记忆,让我意识到一个舞团不能自绝于社会之外。一开始,社会就给予“云门”很大的掌声,现在想想真不好意思。那时,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是觉得台湾地区要有更好的舞团。我们这样想着,这样做过来,直到今天。观众在我们很年轻、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就给予我们最大的鼓励。1980年,从美国公演归来的“云门”,面临前所未有的债务。我们就决定出去做点事,给自己一点鼓励。那年春天,我们决定到低收入地区做免费演出。两台戏在雨中进行,观众自始至终不肯离去,每演完一支舞,工作人员立刻上台抹地板,舞者在滑倒之后笑嘻嘻地起来继续舞下去。戏散后,观众把椅子送回教室,闹哄哄中,一位矮胖的妇人说,她一直在报上看到我们的消息,可是她晚上走不开,不能去看演出,“今天你们到我们社区来演出,说什么我都要把杂货店关掉来给你们加油”。她认为我们都太瘦了,掏出三千块钱塞给我,用双手抓住我的手。

    坚持人与人享受文化平等的理念

    生活周刊:是不是因为这些原因,至今为止,您在乡间演出和在大剧场演出是一样的?

    林怀民:就像这一次11月16、17、18三日的演出,也绝对和我们在乡间、在纽约演出是一样的,无论云门在哪里,演出是一样的,就是说台湾乡下大娘和纽约知识分子看到的是同样的舞蹈,永远不要低估民众的审美能力和包容性。其实身为演员,会感到挺悲哀的,我们去纽约演出都比到台湾乡间来得容易,但是那些偏远地方的人更迫切地需要看到这些东西,物质上的平等很难实现,但我始终认为在文化上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坚持做你要做的事情,其实三五个人就够了,不要说做这件事一定要20个人,没有这种灯光,艺术就不成立,不需要给自己找那么多理由。云门2的成立,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继续长期深入社区,到基层去演出,以及走进校园,帮助学生们认识舞蹈、进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现在台湾很多大学里面,云门舞集2变成了有学分的课,所以云门二团才不能像一团那样一年到头在外面跑。二来它还承担着培养年轻编舞家的任务,像这次演出的作品均出自这些年轻人之手,他们都在国际上获过大奖,被邀请到欧美知名舞团编舞。

    生活周刊:很多艺术家其实对自己创造的名牌的纯度是很在意的,但您却愿意让更多的新人创作新作品,为什么?

    林怀民:因为云门的训练方式并不见得让每一代舞者都喜欢,我不希望云门变成博物馆。当我离开后,那些老剧目可能不再演了,我并不因此觉得可惜,世上可惜的东西太多了。当观众不再买票来看我的作品,我就应该鞠躬下台了。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人物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观察
   第A11版:观察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影响
   第A15版:星踪
   第A16版:星情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声线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品牌
   第A23版:品牌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专题
   第B07版:专题
   第B08版:专题
   第B09版:专题
   第B10版:设计
   第B11版:IN用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宝贝
   第B15版:品牌
   第B16版:心事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生活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林怀民:跟云门去流浪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