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俊逸
距离,是城市与城市间不变的主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400多公里,是2个小时的飞行,这段距离曾经是近20个小时的列车,2011年以后,缩短成5个小时。当然,它们之间还有其它的距离,比如骑行,比如自驾。上海到苏州的距离是84公里,26分钟的高铁;上海到香港的距离是1265公里,是2小时10分的飞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零点几秒,当电话接通的一刻,当收到同一个卫星讯号的时候,长长的距离消弭于短暂的时间当中。
城市与城市的距离曾经难以跨越,在靠牛马交通的年代,从南到北,从长安到江南,有时就像一生般长而遥远。但距离一直在缩小。人们在城市间的移动变得越来越容易,早上还在香港喝早茶,下午可能就安然坐在上海城隍庙吃一屉小笼包;今天还在巴黎,第二天你就有可能已经出现在印度洋的一座小岛上,晒着太阳,吹着海风。
人的移动,为城市带来一些东西,也带走一些东西,丰富着每一座城市的面貌。上海是一座流动的城,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带着梦想而来,也有数量不亚于此的人因为各种理由而去。人们来来去去,于是我们总能在不同的城市间不期然地发现相似的场景。这个场景可能是人,可能是语言,可能是一条街,可能是一家店,也可能仅仅是一碗面……
香港有一个叫“北角”的地方,那里林立着种种富有上海特色的招牌,早些年去,还能听到软糯的上海口音。台北有个永康街,那里聚集了各色小清新和各种食物,是文艺青年的最爱之一,而上海的永康路,也是一处富有文艺气息的小路;当你走在南京那条布满法国梧桐的大道时,难免会恍惚地以为自己在上海香山路上散步,在上海吃着老鸭粉丝汤时,又不由会想起南京的味道。在西南,成都有条“宽窄巷子”,去过的上海人都觉得那儿有田子坊的气息。
这些地方,相似,但又不同。现代城市的美好之处在于,你会在不同的城市发现相似甚至相同的主题,比如小文艺,比如夜生活,比如大学里的书卷气……但仔细感受,这些主题又并不完全相同,它们生长于不同的城市,沾染上城市本身自带的气质。上海的田子坊和北京的798,同是文艺,却一个精细市井,一个粗砺随意。
上海是一座流动的城,但绝不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沙塔。它与其它城市相似,但又深深不同。相似性是现代城市的特征,而不同则源自于它由时间累积而成的气质。这种气质坚固,强大,在不断的流动中也不会消失。
在“双城”系列中,我们以上海为轴,选择了它与另一个城市间或气质相似,或名字相对,或存在其它联系的地点。在镜头下,在文字中,两座城市的距离是零,它们共同存于纸上,勾勒出上海——他城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