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一词源于我国的摩梭族,两情相悦的男男女女,日落而聚,日出而散,暮来晨去,分合随意。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由、独立”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走婚”也成为一种新的婚姻模式。不少都市的年轻人因为惧怕被婚姻约束而选择“走婚”,即法律上是合法夫妻,但不经常生活在一起,各有相对独立的吃、住、行圈子,只是约定在一个特定时间在一起。
但根据调查显示,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婚”生活,却只有20.42%的人认为婚内分居的“走婚”生活不会影响夫妻感情。
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文l 陈黛曦
“走婚”现象主要发生在80后、90后一代身上,其本质原因是这一代人成长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体系的养成,而与这个价值体系同步的是“排他意识”。大家一方面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觉得他人的事情与己无关。看清了这一本质,就会发现,“走婚”现象事实上与所谓独生子女一代的生活习惯没有太大关系,那些只不过是其表象的借口。
传统文化中,婚姻的呈现方式是“捆绑”和“交融”的,两个人、两个家庭的人际、生活、经济都是无法分割的,这一点在于现代“走婚”族眼中几乎不存在。
“走婚”的出现,是这一代人对于婚姻关系的重定义。作为80后的已婚族,可以坦言的是,我是“走婚族”的支持者。我们太需要自我,太需要空间,太需要伪“单身”感,也许与情感追求无关,只是一种精神世界中的“自由”。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这一代人的婚姻关系才能长久。
我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将会进入一个婚姻模式“可选择”的时代,那一纸契约是有选项的,比如A类契约,为期10年,规定模式是每周一次进入夫妻角色,无须婚礼仪式,钻戒可小于1克拉。B类契约,为期50年,规定模式是每月一次进入夫妻角色,须正式的婚礼仪式,婚纱、钻戒、蜜月旅行、经济保障缺一不可。C类契约,为期终身,规定模式是每年一次进入夫妻角色……
只要婚姻的好,不要婚姻的坏
文l 钱伟
所谓的走婚族,无非就是新造的一个概念而已,N年前的周末夫妻,说的就是现在的走婚族。
为什么要走婚?有人说没房子,有人说要保鲜。没房子可以不结婚,摒不住可以借房子。任何东西都有保质期,婚姻也不能例外,过了保质期就会变质,能忍忍就可以发酵变成新产品。
想起要走婚的,并不是因为没房子,也并不是因为想要保鲜,而是只想享用婚姻中的好而不想要婚姻中的坏。
本来你跟另一个人结婚生活,就是需要每天的柴米油盐经常见到吵架放屁,就是眼看着那个人由西施稀释成某氏由周瑜周转成阿愚的过程,你想省却当中的演变环节,只想取精华?这种婚姻无非就是投机取巧想走捷径,哪会有什么好下场!
婚姻跟做人一样,都是需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天,每一天和这个人相处好了,熟悉了,妥协了,默契了,两个人才能有最后白头偕老的美景在。偏要给7天24小时留出5天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不可能产生美,只可能产生小三和小四。
这种人,根本没必要结婚,除非为了均贫富,否则结婚就是浪费社会和父母的资源,如果有孩子,还是坑害下一代。你们完全可以把恋爱进行到底,不用进到有责任的婚姻这扇门里来,让恋爱归恋爱,婚姻归婚姻,大家各得其所,没必要挂羊头卖狗肉。走婚族,请团起身圆润地离开吧!
各走各的,还婚啥?!
文l 走走
说到走婚,立即联想起了多年前的那部《芳芳》:“每个早上,我都要离开你;每个黄昏,你都要把我追回来,一天一天爱下去。”这应该是最符合走婚精神的,只是请别忘记:一、这是爱情,不是婚姻;二、男人有阴影,认为有性的爱不会长久,所以才用这种方式;三、最终芳芳打碎镜子,两人接吻,男人心病痊愈,估计应该会立马同居在一起。
如果是为了坚守爱情,放心,根本不需要人为制造距离,时间自会消磨考验你们的爱情。为了坚守而坚守,就像为爱而爱一样,自己演戏给自己看,自己试图感动自己,累不累?
如果是因为没有经济基础买不起房子,租房子不行吗?想要通过走婚降低生活成本,前提条件是双方父母都在一个城市,而且家里老人能被你们“啃”,但所谓开源是最好的节约,两个年轻人,不趁现在多多打拼,赖父母家吃喝住用,真不如凤凰男有志气!
也许有人会觉得,走婚意味着各自有独立空间。想想那个广告吧,你在微博前,他在游戏前,你们即使同一屋檐下,也未必四目相对;也许你认为走婚可以不用为柴米油盐等家庭琐事争执不休,拜托,能为这些事吵架的,说明价值观有差异,不为柴米油盐,也会为了是打车还是坐地铁,是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网上下点看看而吵架。
今天的我们,需要学习的,恰恰不是保持距离,而是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