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2年06月2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影”响,二十年的喜怒哀乐

    又到了电影节,其实,对于忙碌的影迷、明星经纪人或是组委会工作人员来说,电影院才是最终的归宿。希望可以找到口味接近的人,找到自己会喜欢的电影,过个好节。

    片商、影迷、记者……各个都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参与者,偶尔,也有旁观者的清醒,在他们的眼中,上海国际电影节就像多棱镜,阳光照射下,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对于这20年,大家都有一肚子的故事。

    文 毛予倩 图 Lillian

    甜  剧组车轮大战

    恼  记者分身无术

    要说一年之中,新闻最高产的地方,上海国际电影节当是数一数二的:哪个导演又立场坚定地批判了市场,哪个明星又欲拒还迎地承认了绯闻,哪个剧组又耗资不菲地扩大了阵容。

    作为媒体人,遇到这样的场合,应当是喜的,平日里,怎么都挖不出的新闻、撬不开的嘴,到了电影节,都要松乏一些,不知是不是看到旁人都有新闻点,怕自己受了冷落,所以,答起问题来格外爽快?然而,凡事皆有两面,时而,也会因为突如其来的信息量,储存不耐受,直接导致敏锐度下降、分辨力迟钝。

    这几年,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上海国际电影节是格外热闹了,单以今年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来说,开幕的头一天,就有24个剧组车轮大战,只弄得影迷喊破喉咙、记者跑断双腿。影迷们乐见其成,同行们却有些吃不消了,在电影节期间,总听到眼圈乌青的同行抱怨:把我分成两半,我也采访不过来啊!有些媒体,甚至发动了全国各个站点的记者蜂拥至上海,哪怕是10人一队,因为需要每天发布,也颇感吃力。

    “以前,上海电影节根本没有这么多剧组,大概也就现在的1/5,可能更少。”有着近10年上海电影节采访经验的资深同行Yoyo这样说着。那个时候,明星是很好约的,只要事先约好,几乎都能找个地方坐下,静静地聊上好久,也不一定就非得爆什么猛料,但就是聊天中,也有很多信息,“不像现在,几乎没有办法好好做一个采访,诚心诚意地相约,往往就要被打了回票,以前的电影节记者,真的太幸福了。”

    甜  星光越来越灿亮

    恼  金口越来越难开

    没时间,已然成了明星们最强而有力的推拒借口,他们总是温和而婉转地拒绝,似乎是怕伤了记者的心,但被拒绝的悲催结果,还是让媒体们伤了心。“现在,明星们的确没有太多时间接受采访,这点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来一次上海电影节,可能就有好几部戏要宣传,是分身乏术的。”因为资深,这样的现状,Yoyo表示很能理解,以前的剧组来上海电影节总是很慎重的安排采访,只是现在明星太忙了,虽然每年的星光不少,时间却着实不多。

    而电影节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一点也很无奈,从前,向他们邀约采访的媒体,大部分都能得偿所愿,到了这两年,一是空闲不足、二是媒体太多,想要一一周全已是不可能。一位工作人员曾经在深夜12点跟记者通过电话,她依然在兢兢业业地排着采访时段,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抱歉。

    “不过这从另外一面说明了电影节的火爆。”负责剧组宣传的程小姐向记者透露,在上海电影节前的一、两个星期,她总是会接到很多陌生来电,要求采访,“很多都是之前并不熟悉了解的,排给这一家,另一家可能会不满意,可演员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一接受采访。”这样的无奈,并不是只有一位剧组宣传遭遇过,有的宣传只好所有不认识的陌生号码,一律不接,免得厚此薄彼。

    能够静下心来做的采访越来越少,明星们的绯闻却是越来越多,而很多看上去有些无聊的传闻,还都是从红毯上传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红毯一直是重中之重,Yoyo笑说:“明星们都忙着换衣服赶剧组的红毯,一个人要串几部戏,再加上明星多,大家都铆足了劲要在红毯上争奇斗艳。”于是,便有了各种性感,有性感,自然就有话题,再加上穿得得不得体,都成了八卦的对象。难怪,有许多资深的同行很无奈——电影节办到现在20年,电影是越来越多,氛围也是越来越好,只是重点却似乎越来越分散了。

    甜  粉丝齐狂欢

    恼  黄牛更抓狂

    每一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影城的大堂里,总会摆上一张大型的排片表,上面列举着电影节期间,所有参赛参展影片在影城的售票情况。前两年,排片表上总是干干净净,到了这两年,尤其是今年,上海电影节还未正式开幕,排片表上近2/3的电影片名旁边都被贴上了一个大大的“满”字,火爆之势,尽在不言中。

    尽管今年上海电影节影展的规模有所扩大,全上海有28家影院参与了上海电影节的影片展映,但似乎还是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据说,开票的那几天,几家大的影院门口,纷纷排起了长龙,那队伍蜿蜒的气势,据说是可以越过一个街口的。“我关注上海电影节,也有十来年了,刚开始,只有内部一小撮人会比较积极地去电影节看电影,其他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还有影展这件事。”快要奔四的小T说着,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似乎是为了印证他刚才跟记者所说,当年会关注上海电影节影展的第一批人,要么是学电影的,要么就是想学电影但没学成的文艺青年,这就是他所谓的内部一小撮人。

    当然,还有比小T年岁更长一些的资深影迷。梅先生,是连电影节组委会都略有耳闻的资深影迷,他从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始,就是“影展控”,在他的家里,还收藏了许多当年的票据。据梅先生介绍,电影节是从第二届才开始制作专用电影票,第一至第八届的电影票上并不标注上映影片的片名,第九届的电影票虽然注了片名,但因为印刷问题已经字迹模糊,直至第十届的电影票才有了真正的“专业”味道:片名、导演、主演一应俱全,让观众一目了然。而梅先生堪称死忠的举动,还曾被多家电视和平面媒体报道过。

    如今,无论是资深的梅先生和小T,还是这两年才赶上影展风潮的年轻人,都有同一个感叹:影展的票是越来越难买了。尤其是那些热门的电影,更是令黄牛也分外抓狂,一票难求,似乎是为了印证上海国际电影节这20年来的成长,或者,还有更广泛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飞腾。

    观察

    卖片的火爆程度无法想像

    似乎从2010年开始,大家伙都知道,电影是远还没被分食完毕的大蛋糕,于是,电影公司、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个一个冒了出来,于是,经历了15届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迎来了空前的火爆。

    大概谁也没有想到,最初,只有16家单位参加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如今被各色剧组塞得满满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展位的安排也有讲究。”一位片商告诉记者,在卖片市场里,能够占据一个风水宝地,似乎既是地位的象征,又能有利于卖片,所以,在中心展位,看到的都是国内一些电影巨头公司,当然,也不乏海外一些实力雄厚的出品方,而那位片商也悄悄告诉记者:“主展厅的展位,价钱也很可观。”大约也只有电影大腕们才有能力在那样昂贵的地头上吆喝了。

    卖片的火爆是追逐明星的人们想象不到的,在组委会为大家准备的项目洽谈室里,想要找一个位置,坐下慢慢谈,还得赶早。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热闹的场面和细致的安排,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的,最初,电影买卖的双方,多数也不过是走个形式,很少有这样良性竞争,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卖片市场的热度,才能体现一个电影节真正的成熟,而上海国际电影节经过20年的沉淀,显然已经渐渐迈入正轨,但也有人透露,这样的热闹还不算什么,要赶上老牌的国际电影节,上海可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新知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观察
   第A11版:观察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话题
   第A15版:品牌
   第A16版:观察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对话
   第A19版:星踪
   第A20版:星情
   第A21版:声线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封面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知味
   第B11版:品牌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宝贝
   第B15版:游戏
   第B16版:心事
   第B17版:星座
   第B18版:身体
   第B19版:资讯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影”响,二十年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