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胡同的宣传口号透露出它的一些“生意经”——人生金榜题名启蒙之家。
国学是如何被炼成一门生意的?它的用户群、提供商、产业链是怎样的?又是什么把它们捏合起来,形成一股国学热?为此,生活周刊记者探访了多家国学培训机构,了解了作为生意的国学的来龙去脉。其实对很多消费者而言,高昂的收费不重要、是否真国学也未必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用。
文 唐骋华 丁烨 图 丁嘉
老板和孩子的钱最好赚
网商胡东(化名)一直记得这样一个场景。2008年底,正在济南出差的他被朋友拉去听课,据说讲演者是来自北京的“国学大师”,题目就叫“国学与企业管理”。现场的景象让胡东“大开眼界”——数百人的座席已满员,连过道上加摆的座椅也被填满,却依然安排不下慕名而来的老板们。最后顾不得体面,很多老板干脆席地而坐。
事隔多年,那位大师讲了些什么胡东已记不清,但热闹的场景至今难忘。这也是他第一次亲身体验“国学热”。
到上海后胡东留了个心,他发现,老板们追捧国学绝非孤立现象。北京大学有“乾元国学教室”,清华大学有“国学研究院”,杭州有西湖国学馆,上海交通大学有“新儒家文化发展中心”、东方智慧开发研究院。至于“总裁国学班”“公益国学班”更是层出不穷,还有专门为企业家开办的国学教育机构。一些MBA、EMA也设置了国学课,瞿鸿燊这类“名师”成了抢手货。
受国学热影响,胡东及其朋友也时不时听几堂课,沾沾孔子、老子、庄子的“仙气儿”。今年3月,他又报了个国学班。他观察到,老板们不仅本人乐此不疲,还呼朋唤友,甚至让员工来培训《弟子规》《礼记》。国学这门生意滚雪球般日益壮大。
或许是真有所悟,老板也愿意送子女读国学。当然,小孩子不可能上总裁班,他们去的是专为儿童开办的国学班,或称蒙学班。
在国学热、读经热整体看涨,于丹、易中天、钱文忠等名人效应的推动下,各地纷纷涌现蒙学班,广州、苏州、成都、天津、哈尔滨等地都有。它们主要教孩子《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内容包括传统思想、礼仪等,有的蒙学班还让学生穿汉服,课前朝孔子像鞠躬。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上海“孟母堂”。2002年创办于松江区,曾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学生。
尽管前几年孟母堂就因办学资质、违规收费等问题被喊停,但幼儿读国学之风已不可阻遏。6月3日记者就在“秦汉胡同”看到,由于儿童节刚过,学校举办各项活动,因此当天人头攒动,琴棋书画、朗朗书声不绝。送孩子前来的家长,除企业家,主要是白领、公司高管等。现已临近暑假,可以想见,随着各类暑期国学班的开幕,场面会更热闹。
抓住渴望成功的心理
秦汉胡同是目前上海比较知名的幼儿国学培训机构,定位为“国学院、艺术馆和茶文化”。不过,其宣传口号透露出了某些“生意经”——人生金榜题名启蒙之家。
据市场部的陈旦旦介绍,秦汉胡同的国学教育大体分两类:文学系列课程和美学系列课程,前者囊括拼音、作文、蒙学、诗、文、史、哲,后者囊括琴、棋、书、画、印、茶艺。值得注意的是,拼音、作文和蒙学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有帮助,且具体教学中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古筝、书法、国画则均有考级,陈旦旦也坦言,他们鼓励孩子考级。
记者现场采访得知,不少家长正是冲着提高成绩和考级而来。一位姓叶的小学生家长表示:“小孩的语文成绩老上不去,我们想,让他读读国学也是个促进。”实际上,“金榜题名”才是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
儿童读国学为考试,老板们又为什么那么起劲呢?胡东听过几堂“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的课,还保留着当初的笔记,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格局太小,成不了大事。”他说,瞿鸿燊上课时总围绕着格局、人生、信念等词汇,阐释老子、孔子等古人的思想。“老板们听了,若有所思。”
当然,老板可不只是来提高个人修养的。南柏说他的东方智慧开发研究院,教授内容涉及企业品牌、企业文化、品牌管理等。“做企业不是简单的技术性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你会关注到上百号员工、企业文化、绩效和利益分配,及社会群体的关系等,所以要学习领导学、管理学。”
在南柏看来,西方企业管理学虽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并提高其管理体系,但和员工的心理距离反而拉远了。换言之,西方企业学不触及“人心的问题”。而这,据记者了解,恰恰是许多老板亟需解决的:为什么难以妥善处理和员工的关系?为什么难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由此,南柏自创“国学经营哲学”,涵盖了周易、儒学、佛学、道学、兵学、礼学、史学等等。他把这一套讲给老板听,据说,还是颇见效果的。
国学大师,多从山中来
考察南柏的履历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1960年代他出生于江西上饶,自称小时候有位老秀才出身的邻居,对他进行了初步的国学教育。大学毕业后,南柏分配到位于陕西山中的某飞机设计所,1993年被派往深圳,4年后正式下海,到温州做汽车配件生意。
“那时完全是卖方市场,做出来的东西只要和外国差不多肯定卖得掉。”南柏以5万元为起始资本,赚了第一桶金。不过随后,他就遇到了前面所说的“人心问题”。南柏称花了上百万元听了国外那些顶级大师的课程,“关于销售的、激励的、潜能开发的、领导力的都听了个遍,摸清了底细。”最终,他捡起了国学,“遍访名师,光学周易就拜访了有50个老师。”
从2003年起,自觉“开悟”的南柏开始招学生教国学。他把目标对准了企业家、企业高管,理由是,精英群体的传播效应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
南柏经历有不少模糊之处,因而带了些神秘性。这似乎是从事国学教育的人的标志。秦汉胡同的创办者自号“未斋主人”。据其自述,他父亲是普通农民,他则是从大山里走出来,考入大学,成就了一番事业。之所以从事国学培训,是有感于父亲每年春节都会贴的春联:“家有黄金折斗量,不如养子送学堂”。
最典型的则属号称“国学应用大师”的翟鸿燊。记者几经查证,除了约略获悉他是吉林人,原名翟敬华外,几乎无其他资料。至于采访,翟大师也拒不接受。不过,这并不妨碍翟鸿燊受追捧,业内人士估算,他年收入当在三四百万之间。
高收入来源于高学费。胡东断断续续学了三四年国学,花费在十万左右,而这仅是他有些朋友一年的学费。而跟着南柏学国学的多为老板,收入自然也不菲。幼儿国学也不便宜,如果典籍、书法、古琴都学,年花费就在3万元之间。而一个30课时的少儿国学班,学费也在3000元上下。即便如此,报名者仍趋之若鹜。
然而当国学变成生意经,会对国学本身产生伤害吗?对此南柏认为,所谓传统文化,即对过去人们的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经千锤百炼的验证留到今天,“拿这种经验来指导人生,只赢不会输。”相反,把传统文化束之高阁,是“死读书”的做法。而对于学生和企业家来讲,高昂的收费不重要、是否真国学也未必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用。
旁观Link
怎样让国学教育与现代社会相衔接是一个重要问题。不能只让孩子们去培训机构里学国学,而应当在中小学教材里加大经典文言文课程的比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汪龙麟
传统蒙学教育肯定不能完全适应当代的社会环境,因为其中包含的一些伦理道德规范具有前现代甚至反现代的特质。进行“国学”教育必须对其中违背现代文明的成分进行必要的批判,同时吸收现代文明的有益成分,诸如对个体价值和权利的尊重,对平等意识和公平意识的强调等等。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沈立岩
国学班的确不寻常,课程设置对中华传统文化几乎无所不包,还要涉猎西学,难度不可谓不大,但中华传统文化的东西一股脑都搬过来,即使有国学大师加盟,学生能够学好这么多东西吗?——评论家 周虎城
国学不是“成功学”,时下诸如“感悟经典,奠基一生成就”的言论不仅浅薄了点,无助于国学传承,而且损害了国学的优美和魅力,更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形成消极引导。
——一位家长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