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2年03月27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记者通宵体验24小时书店
为城市亮一盏夜读的灯

    3月15日,24小时营业的大众书局福州路店重装开业。几年前,同样在这个地方,最终倒闭的思考乐书局,也曾打过“24小时”的旗号。这一次大众书局给读者提供了哪些不一样的服务?零点之后,生活周刊记者亲历上海大众书局福州路店,直击那群夜读不归人。

    文 青牧 姚莹莹    图 马骏

    晚上9点整,记者来到了福州路579号。踏上二楼大众书局,顿时有一种重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感觉。仿古的青砖墙,石库门式的廊柱,仿煤油汽灯投下温暖的光,边走边看,在二楼咖啡吧的一角找到座位,突然发现一位熟人,原来是《书店之美》的作者田原,田原点了一杯咖啡,记者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体验一:选书师是不是噱头?

    看了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记者一时很难找出特别想看的。身为大众书局福州路店店长的吴坚,似乎发现了这点,立马发挥“选书师”的职责,为记者推荐起了书籍。吴坚,1995年工作,曾是思考乐书局的员工,参与过思考乐书局浦东店24小时模式的策划和筹备。 

    “你想看哪一类型的书?”

    “嗯,人物传记吧!关于传奇女性的。”

    “那推荐这本《宋美龄传》吧。这位外国作家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同一个问题,可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对于所谓的选书师,吴坚解释道,这是媒体炒作出来的概念,其实也就是营业员,与读者简单聊上几句,便可为他们推荐一本书。“比如有个顾客希望我为他推荐热点经济类作品,我先跟他聊聊,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和他对经济的了解程度,为他推荐了《货币战争》,以及国内的‘郎咸平系列’等书。书店现在有二十几个员工,我规定他们每周最起码要读一本书,培养他们最终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合格选书师。”

    体验二:卖书还是卖环境?

    晚上10点,在挑选完书后,记者和田原坐在咖啡吧看书。远远望去,收银台前有两三人在排队,身着中式风工作服的营业员正为顾客结账,吴坚解释道,今天不是周末,这个时间点会有一批顾客结账离去,此时还不离开的大多打算在书店里留着通宵看书的。

    记者问,这些通宵夜读的人到最后会不会一本书都不买?吴坚说,与其说卖书,他们更希望借助24小时书店,为大众构建一种文化氛围,提倡人们秉烛夜读的习惯。这观点田原也认同,“这里不止在卖书,同时也在卖环境。”这种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踏足。看书是夜间的习惯,但是买书不是。在电子书、盗版等重重冲击下,这种以退为进的新经营方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4小时书店在全国并不罕见,2003年,思考乐书局浦东店就曾实行“24小时模式”,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关注,遗憾的是,该书店在开业一年半后关门了。很多人把倒闭和“24小时模式”联系起来,其实是思考乐书局资金链断裂所致。这点,记者从吴坚口中得到证实。吴坚说,“在筹备大众书局24小时书店之前,我们特地去台北诚品书店敦南店调研,发现台北深夜阅读的人很多,在上海,我们希望给忙碌一天的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挑选一本合适的书,不用赶时间,不用应付拥挤。”

    体验三:书局的椅子太少?

    晚上11点,记者发现周遭走动的人渐渐稀少,但咖啡吧座位上却停留了不少读者。

    在书局一角,一张居家式书桌引起我们的注意,书桌旁一盏落地古董灯可以随意伸缩,灯光略显昏暗。

    “诚品书店敦南店的灯光很明亮,现场布置了超大的桌子供读者看书,就像一个大图书馆,会提升读者兴奋感,而大众书局则更多想把自己营造成咖啡馆或音乐吧,座椅稀少且不舒适,灯光也以暖色调为主,易入眠。”田原抿了抿咖啡说道。

    对于田原所说的椅子少,吴坚也意识到,只是苦于还未到货,吴坚说,“现在有预留的空间,将来并不是用书架填满,而是会增加绿化和座椅。”

    田原说,台湾书店设计上对细节的把握值得称道,书本陈列注重色调和整体环境的协调。大众书局24小时店主打的海派风格也非常有特色,但现场依然有不少让人感到生硬的地方,即便在书店的一侧摆设着不少创意产品。“我走遍了全中国的书店,外地类似这种创意商品在书局卖的情况不少,但在上海还是头一遭!是否合适,还要靠市场检验。”田原说。

    体验四:是否会成为流浪汉聚集地? 

    凌晨2点半,记者发现个别顾客已经打起了瞌睡,但大部分精神还不错。据吴坚透露,有位阿婆自开业以来,曾连续三个夜晚在这看书。因为好奇,记者在人群中寻找起阿婆来。

    在背靠咖啡吧的一侧,一位裹着绿色羽绒衣的阿婆正认真翻阅着手上的书籍,在她的台子上,放着一壶48元的爱情果粒茶,还有几本厚厚的书。记者走到那位阿婆面前,递给她一张名片,她拿着名片,谨慎地看了很久。记者说明了想与她交谈的意思。她犹豫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她手里拿着正在看的姚雪垠的《李自成》,已看到第72页。阿婆说她姓钱,上海人,今年64岁,家里就她一个人,住在附近,步行10多分钟便可走到书店。

    凌晨3点,钱阿婆丝毫没有去意,她的座位旁放着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有伞,餐巾纸,水,还有茶叶蛋,馒头,钱阿婆说,以前来大众书局只能站着看书,现在点上一壶茶,就可以安心坐一整个晚上。

    至于网上所热议担心流浪汉聚集的说法,吴坚说,“流浪汉来我们也欢迎。”吴坚解释道,流浪汉如果是来阅读,而不打扰周围人群,是受欢迎的,如果他们严重打扰其他读者,则会被劝导。“

    凌晨5点,记者的眼皮开始打架,偶然想起这里还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拿出手机,记者开始查看网友对大众书局福州路店的评论,看到书店狂热者郭雅倩说,不管怎么说,24小时书店是一种新尝试,它提供给读者一个舒适的空间,并且也是夜晚可供大家消遣的一个场所。但24小时书店到底能不能坚持下去,还需拭目以待。

    观点Views

    需要时间考验

    季风书园董事长  严博非

    书店经营是一种经验性的行为,并非像理论推导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简单。福州路的大众书局通宵店刚开,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很难说这样的举措是否能为其他民营书店带来新的灵感。

    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王为松

    通宵营业可以是宣传点,但是很难作为盈利点。从读书人的角度来说,能够在这个城市的夜晚为读书人提供一盏灯光、一个落脚点,可以说是一个安慰。书店的多元经营、错位经营是值得提倡的。法国的莎士比亚书店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人心目中的圣殿,不仅是因为他们书卖得好,更因为他们的错位经营模式和经营者对书的热爱。书店里的经营只要是和书有关的,像台湾的诚品那样,能够帮助书店形成品牌并且留住顾客的,就是好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人物
   第A06版:聚焦
   第A07版:聚焦
   第A08版:聚焦
   第A09版:聚焦
   第A10版:观察
   第A11版:调查
   第A12版:调查
   第A13版:新知
   第A14版:读城
   第A15版:读城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知味
   第B11版:知味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心意
   第B15版:宝贝
   第B16版:心事
   第B17版:品牌
   第B18版:身体
   第B19版:资讯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为城市亮一盏夜读的灯
东鹏瓷砖新战略凸显企业责任,引领行业发展
腾讯记者抵达东京探营日韩奥运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