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2年03月27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记,读懂一个城市的365天

    《咪咪噜和小荟》,这次多了个小女孩,她将和咪咪噜从浦西走到浦东,画风和故事也会趋向荒诞。

    同一座城市,一万人眼里有一万种样貌,也就有一万种记录方式——本地人有本地人的,外来者有外来者的,过客有过客的。也因此,城市变化多端,万千婀娜。

    文 唐骋华    图  阿科 黄石

    “姐夫”的绘本

    上海、台北、香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城

    绘本是最形象的城市笔记,“姐夫”的绘本,则带上了温暖的色调。春天来了,看看姐夫是如何记录上海、如何绘画他心目中的上海。

    复兴西路老洋房里有只叫“咪咪噜”的宠物猫,某一天它走出洋房,四处乱转,不经意来到了外滩。这儿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几乎没人会注意一只小猫。于是,咪咪噜就在万国建筑间溜达,浦发银行(原汇丰银行)、海关大楼、华尔道夫酒店(原上海总会大楼)、外滩五号、外白渡桥、邮电大楼,依次被轻柔的猫爪抚过。

    比建筑更温馨的是人情。咪咪噜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有银行守卫、青年工人、来外滩为婚纱照取景的新人,他们衣着简洁、面带微笑,友善地对待好奇的猫咪……

    这是“三姐夫”在《咪咪噜外滩迷失记》里描绘的场景,咪咪噜是他用彩色铅笔创造的女猫。“三姐夫”本名黄石,因妻子排行老三,故自称“三阿姐的老公”,在上海弄堂网等论坛上,他又被称作“三爷叔”“三油菜(有才)”。

    黄石是个经历丰富的人。他父母是老报人,但长期在外地,幼年时,他和外婆住江苏路285弄相依为命。他们的邻居是吴征,后来成为杨澜的丈夫,他还有个著名邻居——张子静,张爱玲的弟弟。老头子经济状况不佳,总穿着一件灰灰中式棉袄,抄着一只空瓶,到弄堂口的小店换一瓶廉价葡萄酒。

    黄石和伙伴们就在这样一条神奇的弄堂里长大,共同嬉戏共同成长,学画画、写剧本、听古典音乐。长大后,黄石做过公交车站的调度、记者、文化策划人,还去过加拿大。现在,他担任某房地产公司的艺术总监,业余进行绘本创作。

    论坛上,黄石贴了不少江苏路285弄的轶事。他也会想起在公交车上卖票的日子,那些年的“免费观光”,让他熟悉了外滩、熟悉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对城市有了直观的体验。

    成为上海滩的精英后,黄石反而怀念起当年的简单来了。“这年头太粗砺,心像石头不再柔软,人人都藏着刀子,随时置人死地或被人置于死地,难道要让孩子们也变得青面獠牙、狰狞无度,或品位低下、行为粗鄙?”

    他于是拿起彩色铅笔,想给孩子也给自己一座干净、温暖的城市。选择外滩,因为那是新老上海的交融之地,有老故事也有顶尖会所,充分地体现出这座城市的特质。选择猫,则因为它既是和城市人最贴近的动物,又是生动可爱的精灵。

    咪咪噜其实有原型的,她是海派作家孔明珠的宠物。孔明珠经常在网上讲咪咪噜“小零小碎的好玩事”,晒她的照片。7个月大时,咪咪噜曾离家出走,结果迷了路,躲在公寓被废弃的地下室里长达4天。这启发了黄石。他把地下室换成了外滩,把静态换成为动态,透过咪咪噜的眼睛,观察着一个个美丽而温暖的人和事。

    “我描画的是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上海。”黄石说,咪咪噜和城市的关系,呈现为纯净、友爱、善良,“这些故事背后的主题,是对当下都市人情感缺失的某种补充。”故事结尾,咪咪噜回到了复兴西路上的老洋房,它掩映于大树之中,烟囱和尖顶从冬天光秃秃的树枝间伸出,“从这个角度望过去,能瞧见在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城市所望不到的景致。”

    更多绘本 

    《迷失郑州》:作者柳征,按郑州地图勾勒出的大象地图,深得网友热捧,里面包括,郑州古老的街道、建筑和不易被人发现的小地方。  

    《成都向左重庆向右》:作者胡飞,朴实幽默的画风将成渝两地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给我个武汉》:作者张大水,洪山广场流泪的鸽子,鲁巷迷失的猫,都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孤独。

    居民的地图

    约会、吃饭、购物,回味一个城市的活色生香

    对于忙碌的市民而言,城市笔记可以也应该更实用些。尤其当城市在无穷地扩大,各式各样“另类地图”,既能给生活带来便利,也具有审美的意义。

    当然,生活在鱼龙混杂的城市里,也免不了遇到各种麻烦。比如“扒手”。扒手堪称典型的“城市病”——只要有城市,就必定有他们的身影,地铁、公交车、商场、餐馆,蚂蚁般细小,但无处不在。法国大导演卡蒂埃·布列松专门拍了部《扒手》,杜琪峰导演的《云雀》,讲的也是窃贼。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扒手,就有反扒的。最近,一份《上海防扒地图》流行于网络。 

    这张“防扒地图”上标注了48个红色方块,均为扒手经常出没的地方,最北是嫩江路中原路的欧尚超市,最西在轻纺市场车站,最南为莘庄地铁南广场,最东在浦东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其中,上海火车站、人民广场来福士、七浦路、沪西工人文化宫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均为重灾区。“防扒地图”还罗列了小偷行动频繁的详细地点。 

    “这是网友群策群力的成果。”制图者之一、宽带山工作人员小丁表示。2011年初闵行区729路公交车站上,4名安徽乘客勇斗七八名小偷并受伤,这件事引起了宽带山网友的热烈讨论,小丁发了个帖子参与讨论,回帖很快达到两三百条,还有网友爆料说,有些地方已经沦为扒手集中区。他们提供了小偷经常出没的地方、容易被盗的财物,以及嫌疑人等。 

    “不久之后我们获悉,公安部门正在进行反扒行动,忽然我们就想到,可以把这些信息搜集起来,既能为公安提供线索,也能提醒市民注意。”就这样,经过两周的制作,《上海防扒地图》第一季诞生了。

    “我们做得很细致,对商圈、居民区、地铁周边、长途车站、地下通道、天桥、医院、销品茂等最常见小偷的地方,都详细标注。”小丁说,由于他们不可能一一核实,列入“窃扒高发区”的标准是有5个以上网友提到同一个地点。制图者还提醒市民:“走在路上要提高警惕,背包不要挎在背后,贵重物品不要放在外侧衣服口袋。”

    “防扒地图”发布后引起了广泛反响,微博被转发数千次,包括“反扒联盟”在内的市民纷纷提出了完善建议。警方也表示将此列入参考材料,一旦属实会采取行动。

    不止上海,南京、佛山、重庆等地也纷纷出炉了“反扒地图”。

    更多地图

    约会地图:去哪里约会最文艺、最浪漫、最有情调?遂有网友制作了“上海约会地图”,老电影咖啡馆、韬奋西文书局等均被纳入,连一向被视作“理科男”聚集地的张江,也有张江当代艺术馆可供浪漫幽会。

    书店地图: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可以说,如果没有书店,城市就将会暗淡许多。这类地图有标注上海书城、大众书局、季风等大书店的,也有指示你如何寻找渡口这样的小书店的。拿一册书店地图在手,开始你的精神之旅吧。

    吃货地图:上海最好吃的日本料理、上海最好吃的羊肉串、上海最好吃的大盘鸡……当然,除了一座城市的吃货地图,还有全国性吃货地图。

    过客的角度

    邂逅、相恋、离开,体验一个城市的黑夜与白天

    如果说姐夫和市民是从内部观察上海,那么过客,就是从外部打量这座陌生的城市。因为陌生,反而能获取与众不同的角度,拈出意想不到的细节。

    能成为保安的黑帮雀和能提高工作能量的蘑菇,都是在阿科的城市里虚拟出来的疯狂生长的物种。

    “上海太让我留恋了,哪怕只是在纸面上翻翻各路过客的留言,哪怕只是看看各路人马对它的挑剔或是嘲讽。”在《城市笔记:上海》一文中,作家、资深出版人石映照这样写道。虽然于上海,他只是匆匆过客,永远是来几天就要走,但作为一名有十数年经验的观察者,面对记者,他精到地数着这座城市的细枝末节——

    “在上海,人情是被置于一种高精密的仪器中测量的,这种仪器叫度量衡,度是揣度,量是丈量,衡是找平。比如,别人请你吃了一顿饭,他为什么要请你吃这顿饭?此为揣度。”

    “男人可以不怎么穿,但一定要得体,有棱有角,要看得见牌子,头要修剪,衬衣要烫,扣子要得法,皮鞋更不得马虎。”

    “上海人的大都市特色也包括一般不往家里带客人,有人说这是因为上海的房子都太小,,我不这样看,皮蓬跟乔丹打了近十年球,去过乔丹的家吗?家是什么?互相取暖的容器。它能轻易展现给外人吗?”

    “上海的房地产很热,可是在它的广告上,能看到‘配套一般’‘生活环境有待改善’等字样。谎话看多了,看上海人这种实话反而有些不习惯了。”……

    最近一次来上海,石映照甚至觉得,在追看《欲望都市》的过程中,上海人也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欲望都市》教会了更多的普通上海人到大宾馆吃早点。只要踏进这个地方,就意味着他们又比别的地方人更多地掌握了‘你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的方法,不用再说吃啦穿的形下之物。”他认为,这其实是上海人的优雅,而藏在优雅背后的是欲望,“其中心词只有两个:看与被看。”

    石映照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城市观察者和记录者。他是四川人,大学毕业后当了几个月公务员,自称“写不好会议通知”所以辞职了,“到各地转悠、搬道具、演匪兵甲、几个月地泡在朋友家里看书、沿嘉陵江暴走。”有5年时间,他几乎都是在流浪中度过的,在码头扛过包、干过建筑小工、进鞋厂糊过鞋底,最夸张的时候,身上连续3个月没钱,全靠跟朋友“借钱”和打零工维持。他做过十多种工作,走过全国22座城市。

    为什么要苦行僧般地在城市间游走?石映照拈出了契诃夫的一句话:“大学能够培养人的一切才能,也包括愚蠢。”他觉得,由于大学象牙塔的塑造,人的思维固定化,对城市,只剩下一种单一化的理解。“但实际上,城市有多重面向。”

    一边行走,一边记录,等流浪结束,《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也成稿了。北京、上海、福州、昆明、深圳……他用精短的文字为每一座他路过、待过、思考过的城市,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回味。他的笔记是如此细致,大到城市气质,小到城市拾荒者,事无巨细。

    “什么是城市?”石映照反问记者,随后自答:“就是流浪汉和无业游民聚居的地方。如果你连流浪汉都关注到了,那么这座城市就有人情味了。”

    更多图书

    《遇见好城市》:作者廖桂贤,廖桂贤是世界知名建筑师,不过,这次他将视角投向了莫斯科、巴塞罗那、巴西利亚、巴黎、东京、墨西哥城等全球各大城市,像阅读小说、诗歌和绘画那样,阅读每一座他到过的城市。

    《上海:城市旅行笔记》:作者周时奋,作者笔触所及,有南京路、淮海路、新天地、外滩、松江醉白池等51处,囊括了历史与建筑、人文与自然、古迹与名宅,还记录了诸多风趣别致的小事物。

    《采访本上的城市》:作者王军,新华社主任记者,本书汇集了他十年来在中国及欧美各个城市游走、调查的成果,内容丰富、思考深邃,让人领略到不同城市的个性和它们背后的共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人物
   第A06版:聚焦
   第A07版:聚焦
   第A08版:聚焦
   第A09版:聚焦
   第A10版:观察
   第A11版:调查
   第A12版:调查
   第A13版:新知
   第A14版:读城
   第A15版:读城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重点
   第A21版:重点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知味
   第B11版:知味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心意
   第B15版:宝贝
   第B16版:心事
   第B17版:品牌
   第B18版:身体
   第B19版:资讯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笔记,读懂一个城市的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