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素有“昆曲王子”之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给这门传统艺术融入了现代元素。加之时尚的装扮、风趣的谈吐,使他几乎成为上海昆曲界的“形象代言人”。2月25日,由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人民网主办的“听道讲坛”在上海举行,作为演讲嘉宾,张军与大家分享了他从艺26年来的经历。
文l 唐骋华 图l 资料
创造机缘的人
生活周刊:两个多月前你在这个地方演绎昆曲“水磨新调”,今天是作为听道讲坛的嘉宾做演讲,感觉有什么不同?
张军:有点紧张。我们这行讲究“唱念做打翻”,讲得少,因为一上台就不讲“人话”(笑),吐词发音跟平常讲话不一样。但跟大家交流昆曲是很有意义的,我很用心。
生活周刊:现场反响蛮热烈的,这两年昆曲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还进入了高档会所,你觉得为什么它“复活”了?
张军:更合适的词是“激活”。像2008年之前,都在说80后缺少责任感,其实他们是要有个机会来激活。昆曲也是这样。1997年我在交大念书,跟着老师跑了很多学校,去敲学校宣传部的门,说想来表演昆曲。对方马上回答:“昆曲好啊,但你不要来,我们真的没人要看!”当时我很沮丧。
2002年参加庆祝中日邦交友好的晚会,出席的有王菲、那英、滨崎步、谷村新司等,只有一个传统戏曲,我跟市川笑也先生的《新惊梦》,我演柳梦梅,他演杜丽娘。我觉得我们一定是最糟糕的,因为大家都是来看明星的,没想到最轰动。这对我影响非常大。我想,如果大家都认为昆曲虽好但看不懂,这门艺术就没希望了。你喜不喜欢在其次,重要的是不要拒绝它,只要你给我机会,我就会给你一个喜欢昆曲的理由。
生活周刊:包括采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融入流行元素。
张军:对,“给机会”不是说消极地等待。我一直说,除了表演,昆曲演员还应该是创造机缘的人。我曾经带着昆三班的同学搞过“昆曲走进青年”晚会,两个小时内用娱乐和互动的方式,告诉大家昆曲是什么。2006年王力宏来上海开演唱会,他有首歌叫《在梅边》,用了昆曲的词,非要请我做嘉宾,现场唱一段。看到这样一位有才华的艺人,用流行音乐向中华文化表达敬意,我想,我为什么不呢?
生活周刊:但有人批评你这样做是不务正业,破坏了昆曲艺术。
张军:事实上,那场演唱会后我就受到了很多批评,说张军你怎么可以给流行歌手站台呢?你贬低昆曲啊!我听了很心酸很委屈,怀疑自己到底做得对不对,要不要继续?后来我想通了,这个时代既向传统戏曲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一定要去尝试。
“张军,说一段RAP”
生活周刊:所以在2008年你跟谭盾合作,出演了歌剧《马可·波罗》?
张军:当时谭老师在挑演员,经小师妹介绍,我去他工作室面试。谭老师先让我唱了段昆曲,然后问:“你还会什么别的?”我一时想不出来,旁边的小师妹说:“师哥会RAP!”年轻的时候我组团玩过Hip-Hop,谭老师就让我来了一段,我就跟着他去了阿姆斯特丹。
这部歌剧的演员来自世界各地,谭老师介绍说这人叫张军,是有着六百年历史的昆曲传统的继承者。大家正在鼓掌,他突然说:“张军,说一段RAP。”我硬着头皮说了。演出很成功,回到上海开庆功宴。谭老师介绍了整部戏的状况,然后又转向我:“张军,说一段RAP。”(笑)
生活周刊:好像这跟昆曲一点关系也没有。
张军:我也忍不住啦,就问他:“为什么您总是要我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说RAP?这是雕虫小技,何况我说得也不够好。”谭老师说了一段对我产生了极大影响的话——
“从一开始我就在考验你,想看你是不是open。这部戏叫《马可·波罗》,而我们每个人都是马可·波罗,怀着一个梦想:从成长的地方出发,走向世界各地,告诉大家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过程中,最需要一颗开放的心,要open!当我们学会去拥抱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来拥抱你。从你说RAP的那刻起,我就是要告诉大家,张军这个昆曲演员,不仅在传承,也够开放,能拥抱所有人。”
生活周刊:我们也可以用“激活”这个词,这段话“激活”了你。
张军:对,谭老师富有哲学意味的话对我特别重要,让我知道我之前的尝试是正确的,在艺术上也带给我非常大的启迪。他一直说,张军来欧洲不是演歌剧,也不是唱昆曲,是什么呢?1+1=1,把歌剧和昆曲放在一起,诞生了new one,新的“1”。此后我真的觉得open很重要,要学习、要融会贯通。这促使我对《牡丹亭》做革新,在那场“水磨新调”音乐会上,加入了吉他、小提琴、打击乐等乐器伴奏,融入了电音、摇滚、爵士等风格。
典雅的,就来看昆曲
生活周刊:前面提到和谭盾合作之前你就组团说RAP,但那时你还没怎么尝试跨界吧,为什么会去唱歌跳舞,是心底深处更热爱流行文化吗?
张军:其实特别简单,我需要快乐。毕业的时候我不快乐。因为当时没人看昆曲,你学《游园惊梦》学得再好也永远不会有人表扬你,所以你老觉得自己不行,每天心理上都备受折磨,直到彻底完蛋。于是我就去玩嘻哈、唱RAP,别人看起来以为我在追时尚赶潮流,但我是想要快乐、要信心。不然谁给你信心?没人给你信心。
生活周刊:这段经历对你意味着什么,有人说你这是走了弯路。
张军:你说什么叫“人生”?我觉得人生的意思是,做一件事就别去想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而是有没有快乐的感觉。于丹老师跟我讲过个故事,她大学刚毕业去央视工作,和骆新、杨澜在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因为喜欢因为快乐,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但当时谁能想到从那间小屋里会出来这三个人?
生活周刊:从什么时候起,昆曲也就是你的本行开始让你有信心了?
张军:1999年起我们上昆到各个学校作讲座、巡演,我发现喜爱昆曲的年轻人真的越来越多,演完戏,也会有大学生到后台要我们签名,我原来以为他们只会向张学友、郭富城索要签名(笑)。观众对你的喜欢,会带来很多鼓舞,让我渐渐有了信心。
从表演讲,真正有信心应该是2009年做《五子登科》。那场演出我就抓住了三点:传统、纯粹、简约。其他什么花里胡哨的都没有,没有主持人串场、没有多媒体、没有声光电,统统不要,大家就是来看我在舞台上演戏,就是来看“四生”。
生活周刊:不混搭了,返璞归真。张军:对。《五子登科》专场是对我艺术生涯的一个小小总结,无论是状态、心境、还是信心,都得到了培养,很有收获。从那以后我做新东西就有底气了,我想得很清楚,帝王将相看京剧,男欢女爱看越剧,家长里短看沪剧,想要那种安静的、典雅的、唯美的,就看昆曲。融入再多的现代元素、再怎么创新怎么改,它都得是昆曲,符合昆曲的气质,必须坚持自己,跟其他东西一样你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