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梁朝伟生活休闲体在微博上流传,网友吐槽趋势愈演愈烈,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认知,是好生活还是坏生活,完全取决你是否有颗坚挺的心?
文 青牧 图 龚凌
小时候,大家都猜过这样一则谜语:什么东西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则谜语并不难,大家都知道答案是一面镜子。但是长大后细细想来,答案似乎也可以是生活:愁眉苦脸看待生活的人,肯定生活得愁眉不展;快乐乐观看待生活的人,肯定生活得阳光灿烂!然而,却又未必可以分明地将这两者区分开来。春风得意时未免有苦说不出;艰难苦困时也可以有一时欢愉,这才是生活。当生活百态纠结在一起,快乐或幸福,好与坏,就变得模糊不清。
“快乐”或“幸福”,我们试图去解释,却往往无功而返。社会学家郑也夫教授甚至认为这些概念无法定义,不过郑教授还是给出了解释,当人得到一些方面的满足,达到某种目标,就可以称之为幸福快乐,依郑教授的归纳人生有三大追求:舒适(生理),刺激(心理),炫耀(凡超出实际需要而带显摆意味的就属炫耀),能够在一定水平上得到满足,即可算作美好生活了。
社会学家的说法并非无懈可击,因为生活不仅只是一个瞬间,而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可持续性快乐或幸福,或者学界所说的“国民幸福总产值”,也是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国民幸福总产值”就可以发现: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快乐效应开始递减。
最新一份法国咨询企业益普索集团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民众幸福感比过去增加了,虽然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危机的阴影,而最幸福的是印度尼西亚人,却不属于富裕国民。去年,白岩松的《幸福了吗?》,曾叩问现代人的忙碌:“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一个人停了下来。旁人很奇怪,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的确,有时候如果走得太远,我们会忘记当初为何出发?不知不觉在我们身边,手段早已变成目的,细节被忽视,对速度的追求,让我们开始慢慢疲倦。李健曾说,“艺术不是更高更快更强,不是体育竞赛,而是每个人独特的气息的体现。”艺术如此,生活何尝不是这样。“不买最好,只买最贵”,“骑最烈的马、喝最名贵的酒”才是生活的意义吗?很多人的答案是不,行为上却欲罢不能。于是,在彼此的心照不宣中,所谓的好生活就是:高收入、大房子、全私享。
这种“高大全”的盛景的确很诱人,免不了会让人心动,但也同时需要付出代价,比如过度疲劳,身体早衰,即便这样,也不妨碍成为很多人努力前进的方向,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好生活的代表。殊不知,如此的前进,最终只是向着不知所谓的目标狂奔。电影导演大卫·林奇说:“只有拥有闲暇,才能让好事自然地发生。”但大部分人已经享受不到闲暇的乐趣,且不具备让好事自然发生的能力了。“策划”、“统筹”、“执行”等硬性法则让人工干预颠覆了天然乐趣。
看过一个貌似占便宜的计算方法:现代人的生活密度和信息量很大,一年的经历相当于古人的三年。这样看来,人生不曾虚度,年过半百即已活得够本了。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海报上有一句话,“最美好的生活不过如此,最悲哀的生活不过如此”,文艺腔得够可以,颇有点像当年狄更斯那句经典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的意味。
反之,不如意的生活中也有美好的一面,好比岁月,很多人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的确,对很多人来说,老去只意味着容颜的衰老、体能的退步、抛头露脸机会减少,却未曾想过,老去意味着更多的正能量从表面转化为内心。所谓的青春不再尝尽甘苦,绝不是让负能量上身的堂皇借口。当你只需要依靠自己的信念而非外界的掌声活下去时,岁月也许就是把雕刻刀。岁月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