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小姐晒太阳游走时尚的文艺青年
混血的奢侈品
某天,A小姐在自家准备出租的房子里等待别人上门看房,接着就发现前来的中介背着和自己一样的PRADA皮包。A小姐有点傻眼,她月收入上万,包购于欧洲,同事朋友都对此倾心不已。A小姐向来趾高气扬,怎料瞬间就和眼前这个整天奔波劳碌的中介姑娘齐平了。
事后A小姐得知,人家的包购于外贸小店,价格才专柜的十分之一。真假先不说,一眼望去,面料和做工还真难以区分。“这个是品牌代工厂生产的,质量当然有保证。”“你不知道吧!现在很多大牌的加工厂都在中国。”对方说得头头是道,A小姐云里雾里,她只知道,她一贯的优越感真心被打击到了。
像A小姐这样的例子不是少数。如今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把加工厂安在了中国,LONGCHAMP、COACH等都大方承认了,包内的产地标也都是made in china,BURBERRY也把工厂从英国搬至了中国。业内人士
透露还有更多大牌也在国内加工,只不过都像PRADA一样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这显然给很多所谓的“尾单”、“跟单”、甚至“山寨货”提供了很多的空子,专柜新款一出,大街小巷的外贸店必然紧跟其后。你走在马路上,撞包的概率比撞衫还大,对于迎面而来衣着普通却身背8000块名包的女子,你完全判断不出她到底是出身名门的低调者,还是买大兴货的普通人。
也就是说,凭借一只名牌包来区分身份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到底为什么这些高高在上的名牌要来中国找工厂呢?很简单,人工好,又便宜。一项统计表明,欧洲工人每小时薪资平均约为20美元,并且工作时间固定,而中国工人的工资很低,劳动力成本只是意大利的1/20,还可以经常加班。至今仍宣称采用纯欧洲手工工艺的这些奢侈品牌,都不愿提及部分产品的中国出身,但这在业界已经不是秘密。金融危机之时,一些品牌放弃本土加工厂,在中国找人工并且尝到了甜头,金融危机后,为缩减成本,将生产重心移向中国的奢侈品及国外中高端品牌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要说大牌们既然也要考虑成本问题,也有价廉物美,勤俭节约的消费观,那也就别端着架子抬着头,总是叫群众来仰视你了。凭什么你只投入了以往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劳动力成本,却要叫消费者承担越涨越高的单品价格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以欧洲人月收入3000欧的水准,福利高又无贷款压力,500欧的包,定价不算过分。转换到中国,月收入5000人民币,又怎么去承担5000块的包呢?偏偏国人比欧美老外更热爱名牌包。名牌包们出身于中国,坐着飞机在国外兜了一圈,身价翻数十倍,又被中国人当成宝贝热烈追捧,乐此不疲,这真是一个解不开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