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版:青·People | 育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封二

第03版
版权
 
标题导航
 
  2014年05月2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寄脏衣回家成邮政新业务大学生,自立去哪儿了

整理 | 陈君

    编者按: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让家长洗这样的事情我们偶有耳闻,且认为这是一种极个别现象。可是,在3月9日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爆料:由于快递业务的便捷,眼下,高校学生把积攒的脏衣服寄洗,再通过快递寄回来,成了邮政的一种新业务。上海知名女作家六六分享了这条新闻,并说,现在又多了一项任务是要教儿子洗衣服,网友“中青报曹林”则表示:我儿子以后敢这样的话,我削他。当然,主要是父母惯出来的,如果我惯出这样的孩子,我应该被削。从印象中的极个别现象,到现实中“已是邮政快递新业务”,此事确实需要家长和社会重视与反思。不过,不少大学生认为,这是极个别的现象,不要再黑大学生了。

    网友“悦呆呆”: 

    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嘛。寄回家什么的就是教育缺失嘛,我和同学都认为脏衣服寄回家洗很正常,公用洗衣机太不干净不能忍,听说学校洗衣机有孩子还用来洗球鞋呢,要是再用来洗衣服会不会有传染病啊。

    网友“不了了了之”: 

    这一定是极个别大学生的行为,请不要再黑大学生了。我是大三学生,没有发现身边有人做过这种事。况且以邮政的速度,夏天寄回家的衣服,要冬天才能收到,不太相信这个事情。现实情况是,因为大学没有洗衣房,没有热水,洗衣服简直是场灾难,特别是洗大件衣服的时候。

    南航大大三学生李同学: 

    这样的微博让我们好受伤,在我周围同学当中,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也没有听说过。我们学校每栋宿舍楼都有洗衣机,还有干洗店,比较方便,应该没这种情况。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住校,那时候的学习更为紧张,但也很少将衣物带回去洗,除非是那种大件,才会让老妈洗。现在就不存在这样的状况,因为学校里也有洗衣机,一桶衣服的费用也就几块钱,那种大件洗衣机洗不了的可以送到干洗店,高校的费用也不贵的。如果寄回去,来回邮费要20元,还要等好多天,太不划算了。

    网友lulu: 

    作为大学生,连自己的脏衣服都要积攒到一起邮寄回老家给父母洗了再邮寄回学校穿,这的确有点太夸张了。这不是一个时刻教育大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说教时代,但也不至于因为快递业务的发达,连换洗衣服都得邮寄回去给父母洗才能正常穿衣出门,这未免让人对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产生一点不良印象。简直应验了网络流传的“不孝七宗罪”之懒惰:让父母为你洗衣煮饭。

    网友小叶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本无意对溺爱孩子的父母说三道四,但是面对“寄脏衣服成邮政新业务”的爆料,父母们应引起反思。表面上看,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这是孩子不会洗衣服、不会吃感冒药,依恋妈妈所做饭菜的直接原因。但是家长连洗衣服这样的生活小事都越俎代庖,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自强的机会。孩子不主动与生活接触,不能吃苦耐劳,其独立生活观会日益消极,对父母的依赖感将更加强烈。如果长大成人的孩子,不会基本生活技能,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怎能指望他们(她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独当一面?家长溺爱孩子显然不利于孩子融入社会。

    网络编辑小卞:

    大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温室里成长的花朵,很难经得起风吹雨打。家长过度关爱,不敢放手,是学生自理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的学校过分注重知识的教育,时常忽视一些生活教育的内容,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到了大学难以独立面对生活。

    而更重要的,又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迫使学生埋头于各种考试,无暇了解社会,学会生活。而应试教育下的考评体系,又使得学生只会去在乎学习成绩,生活能力几乎被抛之脑后。

    于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变成“好好读书,别的不用你管”。学校又只顾及孩子“好好读书”,却疏忽了孩子的生活教育。这一系列恶性循环,只会导致我们的学生更加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所以,想要解放学生,靠家长和学校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制度上打破束缚,才有可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独立起来。

    重庆教育专家陈志林:

    孩子不独立和应试教育环境不无关系,应试教育迫使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得不终日埋头于书山题海,为一场接着一场的“考试”而伏案疾书。衣食住行几乎都由家长或老师操办,他们也没有太多时间接触、了解社会,缺乏其他方面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由于在目前的社会评判体系中,学习成绩成为“唯一标准”,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教师和学校,出于各自目的往往越俎代庖,包揽原本属于学生能力范围内该做的事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社交》版权所有
杂志社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楼 | 邮政编码:200070 | 电子信箱:touch_youth@sina.com
总机:021-61176117 | 采编专线:021-61177890 | 广告策划专线:021-61177894 | 发行专线:021-61177803 | 读者服务:021-61177887
理事会秘书处:021-61177894 | MSN读者群:586572@msnzone.cn | QQ读者群:12656198
国际统一刊号:ISSN 1007-6298 | 国内统一刊号:CN31-1495/C | 广告许可证号沪工商广:3101044000042 | 邮发代码:4-841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版权
   第04版:目录
   第05版:青·Info | 速递
   第06版:广告
   第07版:广告
   第08版:青·Info | 瞬间
   第09版:青·Info | 瞬间
   第10版:青·Info | 酷秀
   第11版:青·Info | 酷秀
   第12版:青·Point | 特写
   第13版:青·Point | 特写
   第14版:青·Point | 特写
   第15版:青·Point | 特写
   第16版:青·Point | 特写
   第17版:青·Point | 特写
   第18版:青·Point | 特写
   第19版:青·Point | 特写
   第20版:青·Point | 特写
   第21版:青·Point | 特写
   第22版:青·Point | 特写
   第23版:青·Point | 特写
   第24版:青·Point | 潮流
   第25版:青·Point | 潮流
   第26版:青·Point | 潮流
   第27版:青·People | 人物
   第28版:青·People | 人物
   第29版:青·People | 人物
   第30版:青·People | 人物
   第31版:青·People | 人物
   第32版:青·People | 人物
   第33版:青·People | 人物
   第34版:青·People | 人物
   第35版:青·People | 校园
   第36版:青·People | 校园
   第37版:青·People | 科普
   第38版:青·People | 科普
   第39版:青·People | 职场
   第40版:青·People | 育儿
   第41版:青·People | 育儿
   第42版:青·People | 育儿
   第43版:青·Public | 演出
   第44版:广告
   第45版:广告
   第46版:广告
   第47版:广告
   第48版:青·Public | 娱乐厅
   第49版:边栏
   第50版:漫画
   第51版:封三
   第52版:封底
寄脏衣回家成邮政新业务大学生,自立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