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有部电影引起了不少的探讨和争议,《告白》。《告白》并没有讲述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告白,而是不同人物对某事件的陈述,更像是一种坦白。抛开电影所表现的伦理和正义等话题不谈,仅狭义地看,正是有了一个个人物一次次的坦白,才有了从多角度揭示真相的可能。
虽然我们都明白坦白和真实之间的客观联系,但在追求真实的道路上,坦白的方式却往往为人们所回避,即使是我们自己身边的事,同样如此,比如爱情。
我们这期就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对爱情的坦白——告白。这回真的是与告白有关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男女,一旦触摸到了爱情的那层纸,义无反顾地捅破的大有人在,但半推半就,欲语还休,以至于无疾而终的也为数不少。不敢说、不知道怎么说、害怕说了之后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诸如此类的理由看似无趣,却常常成了淹没自己坦白勇气的有力杀器,随便拈来一件便能自虐得很彻底。你是否有过或憧憬与告白相关的经历?也许看了我们的专题,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叹或是唏嘘。
告白只是众多坦白中的一类,不可或缺,但绝不是唯一。相信在生活中,除了极少数众所周知的“坦白从宽”这样的境遇,在更多时间,在更多事情上同样会让普通的我们一次次面临坦白与否的思虑。与之相对的,是我们面对别人的“坦白”的判断。走街上路人挡住你说自己钱包掉了问你要几块钱买个面包的“坦白”,你说自己没带零钱介绍他找警察的“坦白”,上司年初告诉你好好干年末给你升职的“坦白”,快递一复工就上淘宝买了十几单然后对自己说本月再网购就剁手的“坦白”……
每天我们都在坦白和被坦白中度过。说者边说边想,我是不是词不达意?或是言不由衷了?听者边听同样也有相似的疑问。于是,坦白所坦的也就不那么白了,有时反而成了一种试探的说话艺术。所涉技巧归纳种种,日常生活中的被命名为心灵鸡汤,工作上的成了职场法则,感情上的被称为爱情宝典。学得越多,疑虑也可能越重,坦白到了最后,离坦白也可能越远了。
所以,有时候,放下心机,单纯地去坦白一下,也未尝不可。比如这样一个春天里,真诚地祝福别人,也真诚地收下别人的祝福,对每个人报以节日的微笑,下了出租时对司机真挚地说声新春快乐。虽然简单,但最简单纯粹的坦白,不就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