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2016年10月2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渡大渡河铁索桥遇险 战斗中子弹从身上“穿进穿出” 枪林弹雨中救活血肉模糊的战友
长征路上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老红军要把红色家训进行到底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洪明贵 受访者供图

    胡守富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爬雪山、过草地、强渡大渡河……这些书本上的事却是老红军在饭桌上与子女茶余饭后的不朽往事。

    时隔80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青年报记者找到了三位健在老红军的后人,听他们口述实录父辈长征的故事。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飞将军”李文模:差点摔下雪山

    女儿李甄:我看到了长征精神带来的强大力量

    被誉为“飞将军”的现年91岁的李文模离休前是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他10岁随红军参加长征,14岁在延安加入党组织,是当时延安最小的党员,从红军小战士成长为有海陆空战斗经历战功卓著的将军,他的团队经由毛泽东主席提议,曾被国防部命名为“海空雄鹰团”。

    年初,李老在家不小心摔跤造成骨折,继而并发肺炎,迄今未愈,住在海军411医院。昨天上午,东海舰队副政委受习近平主席委托,代表舰队党委,前往医院慰问李老,并带去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

    原本低调的小女儿李甄经不住本报记者的诚意邀请,敞开心扉,述说了父亲的故事,希望能借本报向青年讲述老红军的故事,让青年传承长征精神:

    1925年年初,李文模出生在四川一个小山村。因家境贫寒,父母将他卖给别人做养子。1934年秋,家乡成立了乡苏维埃政权,他参加了乡儿童团。在一次放哨中,他识破一名化装成叫花子的国民党侦察员,为红军截获了重要情报,被选入到区儿童团。

    1935年4月,年仅10岁的李文模被破格批准加入红军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在大家称红军为战士,但当年他们被称为‘红小鬼’。爬雪山时,断水又断粮,战士们饥寒交迫,父亲因为体力不支,头晕目眩滑到雪山下面了,很快被大雪覆盖了。身后富有经验的红军战士发现了他不断地在大雪里挣扎,叫了另一名红军战士滑到山坡下,连拖带拉把我父亲刨出来,救了我父亲一命。”说到这里,李甄吸了一口气,“真的很险,如果不是那两位战士相救,他可能会滚到更深的坡,经常有人滚下去,摔伤昏迷,很快就冻死了……”

    李文模随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每一次都经受着生死考验。一开始一些战士没经验,陷入泥潭,前来搭救的人也相继陷入其中不可自拔。“那些草地不是看上去的草原。里面充满了陷阱,稍有不慎就会被吞没,非常惨烈。有一次,父亲在过草地时被两个大冰雹砸中头部,疼痛难忍倒地不起,是后面的战士拉他起来搀扶着他走了好长一程。后来有经验了,大家会把枪或者绑腿给陷入泥潭的战士,兴许还有几分生还的机会。几乎每天都有冻死、饿死、病死、滚下山坡的战友。有几个‘红小鬼’比我父亲略大一点,有几次父亲拍拍他们,他们一动不动,一个个都倒下了。”

    进入草地后不久就发生了断粮。因为没有粮食,战士们只能吃草。刚开始还有水喝,后来只能喝马尿,再后来甚至只能吃皮带。“因为难以下咽,父亲他们把皮带用小刀削成一条条的,用水煮,用火烤软,把胶皮洗掉,这样硬得啃不动的东西,他们都不舍得吃。一个班10个人小心翼翼地分着吃。一路上他们拼命喝水,试图让肚子鼓起来,感觉像吃饱了。”

    在父亲述说的所有回忆中,强渡大渡河那段给李甄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国民党抢占了桥头堡,因为抵抗不了红军的攻势,打算撤退。撤退前,他们一把火把架在大渡河铁索桥上的木板全部烧掉。13根铁锁链下水流湍急,22位勇士强渡大渡河。桥面晃动很厉害,他们或跪着、或趴着穿越过桥,还要抵御敌人的冷枪,有4名战士不幸牺牲。“现在的文艺作品上都说18勇士强渡大渡河,其实是22位。”

    “18位先遣勇士占领了桥头堡的同时,后面的战士问当地村民借门板或者床板,每挪动一步就在桥上铺设一点。板与板的间距很大,据我父亲回忆足足有60~70公分宽的空隙。那时我父亲只有10岁,吓得不敢过桥。有一位一直很照顾我父亲的红军战士让两位‘红军大哥哥’把绑腿解下来,系在我父亲腰间,就这样‘拎’着我父亲过了大渡河,过桥时父亲曾一脚踏空了,差点摔了下去。幸好大哥哥拽着一拎,把我父亲拽了上来。”

    1939年9月,年仅14岁的李文模,因学习努力,工作表现突出,被党支部破格吸纳为中共党员,可以说是当时延安年龄最小的党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将军派一架小型军用机送周恩来回延安。李文模和两个一起学习的小战士相约半夜起床步行到延安飞机场,想要近距离看看飞机长什么样。上午9点多钟,他们看到周恩来从飞机上走下,机灵的李文模钻到前面,响亮地报告:“首长好!”“小鬼,你是哪个单位的?”周恩来摸着他的头问道。“我是‘红大’的,天还没亮就到这里来欢迎您啦!我想问,长大了能当红军的飞行员吗?”“有志气,我看能,一定能。不过你现在要好好地学习文化才行。”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文模随中共中央土地改革考察团到晋绥边区农村搞土地改革总结。他与毛岸英同吃同住同劳动。1947年,李文模多次向上级提出到航空学校学习飞行的申请终于获准后,毛岸英祝贺他,并将自己一张一寸小照片送给他作为纪念,李文模珍藏至今。

    毕业后,李文模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师第一米格15歼击机团,成为能开喷气式战斗机的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之后屡立奇功,被誉为“飞将军”。

    现在的80后、90后对80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知之甚少,亲耳聆听那段历史的人并不多。近日,北外滩近百名商务楼宇里的白领聚首“网红书店”建投书局,李甄向白领们讲述了父亲参加长征的经历,并与大家分享了父亲的红色家训“认真、严谨、责任、总结”。

    现任上海聚阳机械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的李甄告诉记者,父亲有三名子女,平时他话也不多,性格较为内敛,秉持“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原则。“长征我没有亲身经历,但是从走过长征岁月的父亲身上,我看到了长征精神带来的强大力量,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让我有勇气带领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共同走出困境,并帮助一批又一批社区的困难学生走出人生的泥潭。”

    老红军洪明贵:曾是“小看护”

    儿子洪力:长征纪念日父亲给贫困学生捐款

    “真的很抱歉,父亲这两天血压有点高,现在住在瑞金医院里。我们怕他情绪太激动,所以尽量不要打扰他。”原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的洪明贵是1918年7月8日出生的老红军,现年98岁。在小儿子洪力眼里,年事已高的父亲念念不忘祖国未来的花朵。“明天父亲要捐5万元给老区一所小学的20位贫困学生,每个人2500元,专款专用。27号我会代父亲到六安把钱送到贫困生手上。”

    “这些年,我还加入了红军后代联谊会,通过联谊的形式传承父亲的精神,甚至还重走了长征路。父亲非常关心老区的爱心助学。早在2012年,他就向老区学校捐献了200台英文复读机。”洪力笑着说,别看父亲年近百岁,但当年却有三个“小”,一个是“小看护”, 1931年参加红25军时父亲只有13岁;1939年父亲从卫校毕业后,担任刘伯承元帅的保健医生。那时父亲年仅20岁,个子小,被亲切地称为“小医生”;解放后,父亲担任中央卫生部医疗预防司司长,陪同苏联卫生部长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对父亲比较关心,问何时参加的红军,父亲说13岁就参加了红25军,周总理记住了这位“红小鬼”。后来父亲接待印度卫生部长时再次见到了总理,周总理一见面就喊我父亲“红小鬼”。

    让洪力引以为傲的是,父亲所在的红25军有几个特点:它是长征路上最小的一支部队。1934年11月份开始长征,1935年最早到达陕北,在没有电台和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全靠决策向北走。25军都是年轻战士,善于打仗,领导都在前面冲锋陷阵。“让人惊叹的是,红25军在长征之初有2900人,到达陕北后变成了3400人,部队人数不减反增。到了陕北后,部队的装备、服装、钱款都比较宽裕。毛主席还曾向军长徐海东借2000大洋,徐海东送了5000大洋给毛主席。红25军在长征路上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是长征路上唯一建立根据地的部队。”

    “给你讲几件趣闻吧。我父亲曾参加百团大战,当时部队俘虏了日本的一名军医,经过思想工作,该军医为父亲所在的队伍服务,还加入了共产党,改名叫白云。1960年,他作为日本共产党代表团到广慈医院(现在的瑞金医院)来访问,邂逅了当时在医院当院长的父亲,他认出了我父亲。还说,‘洪医生,你认识我吗?’”

    “长征中大小战斗上百次,最让我父亲刻骨铭心的是他经历的三场战役:独树镇战斗、庾家河反击战、四坡村背水之战。”洪力介绍说,红25军开始很顺利,先通过平汉铁路进入河南桐柏山区,又跳出包围圈挺进伏牛山区,当途经河南成县独树镇时,突遇寒流,气温骤降。部队遭遇了敌人的包围,一群年轻的战士不幸牺牲。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赶到前面,他从交通队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大吼一声:“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共产党员跟我来!”他高举大刀,带着交通队两个班冲进敌阵,和敌人展开白刃搏斗。士气顿时大振,战士们利用地形地物与穿梭而来的敌人展开战斗。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续部队赶到,加入战斗。一番恶战,终于打退了敌人。晚上,又累又饿的父亲正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就被医院院长钱信忠给拽出来,跟上部队,在当地地下党的带领下,突出包围圈继续远征。“我父亲后来才发现军领导的决策是正确的,如不连夜出发,天亮后敌人一旦反扑,后果不堪设想。”

    1934年12月10日,红25军进入陕南,在庾家河开会研究在鄂豫陕边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问题,一场恶战又悄然而至。“那场战役中,一颗子弹从徐海东军长的左耳根下穿入,右脑部穿出;程子华军长的双手被炸弹炸烂,血肉模糊。我父亲守着简单的药箱,用碘酒抹上凡士林再绑上纱布,靠着简陋的药品和医疗方法,昏迷数天的徐军长居然奇迹般地生还。”

    洪力回忆说,解放后父亲曾作为第一批卫生领导干部到苏联考察,后来出任了中国卫生部第一任医疗预防司司长,开创了三级医院的划分,对中国医疗的改革做出了开拓性的尝试。

    “父亲对我们子女的教育是要淡泊名利,所以我们四位子女没有人经商,从事的都是工程师、医生、技术员等最普通的工作。父亲也一直教诲我们要传承红军精神,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洪力说。

    “红小鬼”胡守富:曾四次负伤

    儿子胡新华:我们希望让年轻人了解这些历史

    1917年11月27日生的上海警备区原顾问、正军职老红军胡守富可以说是上海健在的最年长的老红军,今年99岁高龄了。老人的身体不错,一直住在长征医院的他前不久还接待了一群慕名而来的大学生。昨天,他精神气十足地在本报记者的面前穿上军装,戴上勋章,迎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他1931年8月参加红军,历任红三军司号员、班长、排长、团长,参加了五次反围剿作战,爬过雪山和草地,从枪林弹雨中走来,对现在的生活倍感珍惜。从一名红军小战士成长为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胡守富经历过上百次战斗。曾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36年,他随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随后又参加了平型关、阳明堡、百团大战、鲁西南等著名战役战斗。

    年近百岁的胡老听力有些下降,隔三差五就会探望父亲的大儿子胡新华自告奋勇当起了“翻译”。“父亲七八岁时,成了孤儿,不得不到地主家里放牛,12岁时,父亲生了褥疮,被地主赶走了。当时村里有个小名叫‘小东子’的孩子被收进了部队,父亲的小名叫‘大东子’,他不服气问红军干部‘为何收他不收我’,双方争执时巧遇路过的贺龙军长,特批参军,于是我父亲就留在军部里当司号员,主要工作是吹号。”

    “吹了三五年号,父亲开始跟着部队打仗。当时他成天和贺龙军长在一起,深受军长喜爱,贺老总一高兴,就会用烟斗敲他的头。”胡新华介绍说,“1935年,父亲所在的红二军团开始长征,每名战士都背着粮袋,条件好的时候粮袋里有炒熟的大麦、黄豆。过草地时,很多人饿极了,便抓起干粮大把大把地吃,但父亲每次只吃几粒粮食,这正是他能走出草地的‘小秘密’。但后来还是断炊了,食树皮和草根是司空见惯的事,听我父亲说,有一次过草地时,实在没吃的了,贺龙军长见伤病员和‘红小鬼’们快撑不下去了,还把一匹马杀了。爬雪山的时候很艰苦,大家怕滑倒,手拉手,下山的时候,有人把背包垫在屁股下,从山上滑下来。这种苦是现代人不可想象的。”

    “我们在家吃饭时,他吃饭的速度非常快,我们问他,‘你吃那么快干吗?’他回答说,‘战争年代,如果吃得慢就赶不上队伍。’他到现在都不喜欢喝水。因为当年晚上行军的时候,有人去方便后,一转眼大部队就不见了。”胡新华说。

    胡新华说,因为没有亲历过这段历史,有些80后90后都不相信当年会那么艰辛。“我们希望让年轻人了解这些历史。几个月前,有一群大学生过来,他和几位大学生说,‘我现在有五个孩子,已经很幸福了,长征的路很不容易,很多战友都没看到新中国诞生。过草地爬雪山的艰苦,你们这代人感受不到。我女儿大学时入党,我曾让她到爷爷那里汇报。我父亲对她说,‘你是党员,和普通人不同,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胡守富还对大学生说,“我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也看到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富强,但我的很多战友却长眠在雪山草地里,他们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献出了生命。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明白‘打江山’的不易,你们青年一代更要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在长征途中,胡守富负了四次伤,中了许多炮弹和枪伤,到现在左腿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一次战斗中,敌人的子弹从胡守富的前左大腿打入又穿出。按规定,伤员一般就地留在老乡家养伤,以免耽误部队行军,但贺老总得知胡守富负伤后,说:“这个小鬼还小,不能留下,要抬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胡守富由几个战友用担架抬着走。途中,红军经常遭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后来一名抬担架的小战士不幸牺牲。“当时部队里很多战士没有文化,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直到现在我父亲都不知道他的名字,这也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我希望把我的一生经历向后代传送,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他们听,使他们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在战争中,我负了几次伤,还能留下后代,他们也很幸福,教他们要保持革命的传统。”胡守富说。

    (鸣谢黄泽晖、龙钢)

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问政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早知道
   第A11版:天下
   第A12版:天下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文体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小人物
   第B05版:教育
   第B06版:教育
   第B07版:综合
   第B08版:青商汇
长征路上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老红军要把红色家训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