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焦点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6年10月18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群团改革后的大口团工委 2万“科青”更接地气

    科技系统七家团委志愿者开展爱心暑托班团建联建活动,科技青年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兴趣课。    受访者供图

    如何让年轻人更好地“遇见”共青团?今年5月31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就加强市级大口团工委建设提出实施意见。随着上海市金融、国资委、社会团工委陆续建立,它们与科技、农业、经信团工委等一同形成了上海九个大口团工委。在群团改革号角吹响后,大口团工委如何服务青年、贴近青年的?从今天起,本报记者分头将深入大口团工委一线,与你一起见证群团改革之后带来的变化,了解其背后的创新尝试与基层故事。

    2009年,上海市科技团工委正式成立,发展7年来服务2万余35岁以下科技青年,“另起炉灶”的活动方式成为“点对点”工作途径。上海市科技团工委设立“团建开放日”、探索“小手牵大手”、开展“科普梦志愿行”等系列活动……群团改革后,上海科技青年在科创中心建设的背景下,逐步向大众展现有学识、有活力、有爱心的形象。

    ■A05

    中国船舶第708研究所、中国电科第51研究所……在上海,这些用数字命名的科研机构背后有着两万余名35岁以下的科技青年人才。“我们科技青年不是戴眼镜、穿白褂工装的学究形象。”上海科技单位基层团员干部张磊觉得,群团改革后,上海科技青年在科创中心建设背景下,在逐步向大众展现有学识、有活力、有爱心的形象。

  青年报记者 陈晓颖

  “扁平化”构架直接参与系统团工作

    2009年,上海市科技团工委正式成立。发展7年来,上海市科技团工委归口管理联系了47家科技系统的团组织,其中有30家中央在沪科研院所和17家市属单位,服务两万余35岁以下科技青年。

    群团改革前,上海市科技团工委只有1位正职书记,4位副书记,6位委员。为更广泛覆盖到群体青年,科技团工委着眼于减少中间层次、突出基本职能、提高服务效率,聚焦科技创新、基层团建、创新文化、志愿服务、团结联络等工作领域,搭建5个团建项目平台。上海市科技团工委书记段晓阳介绍,群团改革后, 15名有热情、有专长的基层团干和团员青年,依托系统团建平台,参与到系统共青团工作的谋划和推进,专项化地推进基层青年活动,“以青年服务青年”,实现系统内外、上下各方团建资源的联动与共享,真正做到点对点地“打通基层毛细血管”。

    张磊就是群团改革后,今年5月刚参与上海市科技团工委团建项目平台的“新增”团干。他是位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既是中国电科第51研究所的80后团委书记、中电上海团建联合会“沪筹者联盟”组织人之一,又是上海市科技团工委基层团建小组的组长。

    今年5月,贴上新标签的他开始风风火火地筹备起了47家直属科技单位的团培训工作。

    往年,科技团工委的培训就是书记一人张罗,既要找课程又要找老师、找场地,团干部们就是来听听课。今年9月,科技系统团课上,团干部的手中多了白纸、剪刀、胶水和照片打印机。“这是为加强培训青年的深层次互动,每个培训小组需要将培训的收获联合展现出来。”此次,上海市科技团工委的培训课程首次邀请到了部分区县科技部门团组织负责人和张江高新区内团组织负责人。“群团改革要求做好区域化团建,区县、园区科技领域团组织与科技系统团组织的碰面,给今后的合作铺路。”张磊介绍,今年团培训组邀请到了参与群团改革研究的教授讲课,分析改革的细节,每位参与培训的科技系统团组织负责人再联系科技单位实际情况,逐一讨论单位下一步改革的做法。

  了解科技青年需求点对点提供服务

    科技青年的创新能力,可谓是他们身上的“亮眼财富”。市科技团工委一直在思考,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切实通过共青团的有效服务,让科技青年的创新活力在团的工作和活动中进一步得到持续激发,让党、政的青年科技人才举措更好地落地开花,发挥“乘数效应”?对此,科技团工委提出以科技青年服务青年创新的工作理念,发挥科技系统青年中既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相关工作的青年,又有从事创新服务、创新管理、战略研究等创新领域的青年的特点,依托承担创新服务和创新管理相关的基层团组织,成立创新创业青年服务队,在青年服务青年的过程中更好地让政府与市场的创新“阳光雨露”惠及青年。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团总支就是其中的一支青年服务力量。今年,在有8000多个科技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参加的“创业在上海”2016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中,为了服务好创新创业的科技人才,科技创业中心团总支青年们把投资者、银行、创服组织等社会资源链接了起来,主动将优秀青年创新项目“推一把”。

    除了科技研发服务,上海的“科青”们还需要啥?科技团工委工作人员发现,科技系统青年的群体需求如同一个两头尖中间宽的橄榄球。数量少的两头分别是28岁左右的刚进入科研岗位的“新生代”和35岁左右已经成为项目负责人的青年科技精英。一头是期待快速融入工作、社会的新晋员工,另一头是学术造诣较高,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科研精英。“科技青年读完博士,正式进入工作岗位起码都要28岁了。”中科院有机所团委书记林芳发现,科技青年思想更成熟,对团组织的“吃喝玩乐”活动兴趣并不高,加上科研压力大,科技青年对未来职业规划,人生发展的活动更感兴趣,更倾向于参加论坛,参观交流,了解海归、校友的科研经历。

    “橄榄球”中间部分是28到35岁的科研骨干,工作多年但缺少独立领衔开展科研工作的机会。对此类科技青年来说,需要团组织带来的多方面关怀。

    如此看来,科技团工委做一份“大锅饭”,可满足不了三类群体不同的营养需求。对上海市科技团工委而言,“另起炉灶”的活动方式成为上海市科技团工委的“点对点”工作途径。

  探索“小手牵大手”活动为青年解惑

    针对大部分科技一线员工,今年上海市科技团工委探索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孩子是团结大部分一线科技青年的有效方式。”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研究站团委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了这条经验,却苦于资源受限。今年6月,科技团工委文化宣传组将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研究站团委的“亲子图书漂流”项目扩大化,主动找到了同是科技系统单位的中图上海公司团委寻求场地和资源支持,并发动科技系统各团组织加入“亲子图书漂流”活动。报名信息刚发到微信平台“科技群力”上,名额“秒光”。儿童图书在当天得到了可持续的利用和转换。“科二代”们“以书会友”时,在沪各个科研院所的“圈子人”因为亲子活动联系起来。谈谈科技发展,聊聊国际新研究。

    在针对“青年千人”群体的服务上,2015年起,上海市科技团工委开办了“科技新锐分享会”。“调研后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回国后,在科研、生活上有着交流诉求。”段晓阳书记介绍,上海科技单位中有不少是行业精英“领头羊”。他们多有自主研发项目,且在海外留学工作时间长。海归科技青年有生活工作问题,就说出来一起解答。让段晓阳没想到的是,团组织的分享活动第一次聚集了30位上海的高层次科技青年。

    每次活动都有固定的主题。在去年10月的“青年千人”分享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将上海市针对科技青年的扶持政策归纳分享给到场青年。针对户籍、福利的困惑,刚回国科技创业的海归精英也得到了一对一的解答。

  [志愿]

  “小蝌蚪”汇集爱心 科技青年乐做科普

    在上海市科技团工委,“小蝌蚪”是青年们的代号,意为“科”技青年努力奋“斗”。活力满满的“蝌蚪”们在公益路上储存了满满活力。段晓阳书记观察到,上海的“新生代”科技青年们报名最积极的,就是志愿服务活动了。有较高的科研水平的在沪科技青年十分热衷于做科学普及。

    对此情况,依托上海科技创新志愿联盟,科技团工委与科技系统基层团组织一道,将青年科技志愿服务“供给”与科普参观、中小学校、居民社区的科普“需求”进行对接。中科院有机所团委书记林芳介绍,去年一年来,近五百人次到上海市零陵中学课堂,讲述“魅力有机化学”。每一堂课程都有固定的课题组,从光化学、食品化学、蛋白化学等研究层面,给中学生做“前沿科普”。

    除了供智力资源,今年5月24日,上海市科技团工委主办了一场“小蝌蚪·为爱结伴而行”环临港新城滴水湖爱心暴走活动。来自24家科技单位的两百余名“小蝌蚪”在瓢泼大雨中“暴走”25公里,为西藏盲童学校募捐到了六万余元善款。中国煤炭科工团委是此次活动的承办方。“所谓的承办,是群团改革后团工作的新模式。”中煤科工上海研究院团委书记马丽华介绍,以前单位团委想公益募捐,苦于没有资源,规模受限。如今,市科技团工委的公益小组想出点子,提供资源。

  [活动]

  团建开放“接地气” 促科技青年互相了解

    科技青年曾觉得,团员青年不了解团组织,团组织活动局限于节假日。群团改革后,科技系统团工委设立了“团建开放日”。为科技青年们提供更多“接地气”的学习机会。2016年7月起,科技团工委做了“科普梦志愿行”的活动。充分整合科技系统各单位优秀科普教育资源优势,通过科普课堂、互动展示、动手实验等形式,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用于探索的精神。已先后组织了中科院技物所“红外拓展你的视野”,中国电科51所“教你玩转电磁波”,中科院天文台“月球的秘密”等一系列精彩的科普公开课。你有化学高科技产品,我有天文探索仪器。不同的资源通过聚合,达到了扩大化的影响。科技青年通过科普梦志愿行可以走进“兄弟”院所学习参观。今后,市民也能报名“科普梦志愿行”活动,到上海科研院所实地参观,揭开科研机构的“神秘”面纱。

    如今“两新企业”中,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增加。市科技团工委书记段晓阳介绍,未来将筹备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协会,超过一半的协会人员将是“体制外”的科技青年。今后,科技创新人才协会里,不仅有高校、院所从事科研的科技工作者,市、区两级创新管理青年、创新创业服务青年参与其中。“团工作和科技创新一样,需要创意,需要耐心,要十年磨一剑。”段晓阳希望改革后的团建工作将系统化推广下去。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青年
   第A05版:青年
   第A06版:问政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天下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证券
   第A15版:财经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梦创周刊
   第B02版:创·视野
   第B03版:创·视野
   第B04版:创·视野
   第B05版:创·视野
   第B06版:创·视野
   第B07版:创·视野
   第B08版:创·聚焦
习近平致电表示热烈祝贺
神舟十一号成功实施首次轨道控制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群团改革后的大口团工委 2万“科青”更接地气
青年精英 10位科创尖兵获首届青年英才奖
双创示范 杨浦打造四大创业创新街区
社区改建 街道声称早已通报 居民表示毫不知情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天气
总第101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