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青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焦点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6年07月13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题太难吓到学生?南京大学一副教授写公开信“致歉”
沪上高校学生:遇怪题只能怪自己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倪青 朱嘉雯

    不少学生支持自己的“男神”傅老师。受访者供图

    近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傅元峰写给班上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引发了全国各地学子的热议。据悉,南京大学201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下)的课程考试因为题目“太难”,导致学生们热议纷纷,甚至有人在微博上抱怨,于是傅元峰写下了一封公开信“致歉”。

    那么,上海高校学生遇到过出难题怪题的老师吗?学生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青年报记者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实习生 倪青 朱嘉雯

    考题“怪难奇”?学生反馈大多是赞许

    “听说我的试题吓到了你们?这份试题出的有些偷懒,阅卷的时候,我意识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切并不轻松。”傅元峰在公开信的开头略带调侃地为自己出的“怪”试卷而道歉。

    试卷到底有多“怪”?此前有同学曾把南京大学文学院2015-1016学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试卷(A卷)上传到朋友圈,整张试卷只有两大题。第一大题共有四小题,是根据课程学习,选择某种内在逻辑填空,并作简要说明。第二大题是论述题,要求根据课程学习,自己出两道主观论述题,并给出答案,要求尽量回避客观的文学史知识。

    一张“有套路”的大学考试试卷,通常由选择、辨析、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主客观结合的题型构成。而傅元峰的这张试卷,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满纸主观题”,题型简单到令人“咋舌”。对此,傅元峰表示,虽然是文学史,但他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学生能把当代文学与当下社会热点相结合,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昨天,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傅老师的学生小戴(化名),她表示,傅老师上课的时候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多角度多互动地向学生阐释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从他的上课风格就猜到试题肯定是不按套路的。

    小戴的学姐、上届选修傅老师课的学生小黄(化名)则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大家都习惯性认为会考实词解释、翻译等背诵性内容居多的题,没想到考卷却开放性大,难度颇高。“看到题目就傻了,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写公开信道歉?每年都写,实为感谢和勉励

    记者看到,在公开信的结尾,傅元峰在一连串的感谢后致歉。“最后,再次因大量调课向你们致歉。授课时间的中断使这门课显得前所未有的随意和马虎,我感到十分不安。这种内疚也许还要持续很久,也许只有你们在课程结束后的持续阅读和思考才有利于缓解我的不安。如果你富有同情心并愿意这样去做,这个附加的感谢就献给你吧。”

    据傅元峰老师介绍,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已有十余年,自己几乎每年都会给各届学生写公开信,这封信不是偶然,而是习惯。“算是课程总结,也想告诉同学们期末考试只是场应试考试,我更希望能够借此鼓励同学们,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思考不能结束。”

    对此,网友的评价是,“面对自己的调课诚挚地致歉,对学生质疑课程和教材的行为予以鼓励,感谢同学为课程的付出,勉励同学在课程结束后持续阅读和思考,是一个老师出于自己教学的良心,对学生的负责。傅元峰诲人不倦,令人动容。”

    不少学生在微博上支持自己的“男神”,“听傅老师上课很享受的,学生们都很喜欢他。”

    亲爱的单号班同学:

    听说我的试题吓到了你们?这份试题出的有些偷懒,阅卷的时候,我意识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切并不轻松。

    但是,阅读你们的答卷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

    [反响]

    上海学子:遇到怪题,只怪自己“学艺不精”

    高校老师:对学生“放水”,是对自己不自信

    无独有偶,沪上大学生小陈(化名)在参加2014级华东政法大学现当代文学考试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现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本身内容就多,小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复习参加考试,却发现考题与课本“关联甚少”。除了少数的填空是书本知识外,其余的都是主观的鉴赏题。虽然是“情理之中”,却还是“意料之外”。

    昨天,记者又随机调查了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若干学生,学生普遍表示,虽然有时题目会出人意外,但还是在课程的要求范围内,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

    有趣的是,记者了解,类似像《中国现当代文学》这样的课程被很多同学称为“水课” (意指大学里很容易高分过,平时没什么要求,不怎么点名,考试简单有范围的课程)。一门学生们心中不难应付的“水课”却“杀”得众人措手不及,一场关于大学“水课”的争论悄然拉开。

    对此,记者采访了数十位上海大学生。大学生们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大学学习就是不应该存在所谓“水课”,只有老师严格要求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课程的价值。“如果大学里全部都是‘水课’,那么学生无法从中获益,大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水课”存在有其合理性。梁同学就坦言道:“我们学校到期末一般要考十几门课。如果每门都严格要求的话,除了每天兢兢业业学习课本内容外,我想不出其他不挂科的方法。如果是这样,大学引以为傲的自由的学术气氛也就不存在了,和高中就没有差别了。”这些同学普遍表示,“水课”的存在给学生寻求就业方向、培养爱好特长留出了空间。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学教师谈道,大学是要教会大家学会如何自主学习,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传授。减少“水课”,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同学为了修得较高的学分,也难免选“水课”,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水课”提供了土壤。“水课”的处理应对,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另一位上海高校的老师则透露,对学生“放水”,根源是对自身存在感和自身价值的不自信。这样的老师就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会让老师对自身定位模糊,对考核学生的标准模糊,给师生双方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另一个极端就会故意刁难学生,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巨大的缺陷来体现存在感。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问政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城事
   第A10版:青年
   第A11版:青年
   第A12版:天下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文体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旅游专刊
   第B05版:旅游专刊
   第B06版:综合
   第B07版:教育
   第B08版:教育
沪上高校学生:遇怪题只能怪自己
沪41名学生参与国际友人夏令营
暑假“创新屋”机器人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