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问政
 
标题导航
 
  2016年07月12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作伴军旅色 热血更有读书郎
“高学历”一圆从军梦 沪高校学子携笔从戎把知识带进营房

    曾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就读的研究生,离开实验室,赶上义务兵征入的最末一班车,主动奔赴军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学时携笔从戎、今夏毕业再披“戎装”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以前,部队对大学生有“偏见”,认为大学生娇生惯养又文弱。而今,每一个大学生士兵都能用实力证明自己,为这个群体“代言”。

    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迫切需要,是改善军队人才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源头工程,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也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生成长。青年报记者从市政府征兵办获悉,申城入伍的新兵中,大学生比例正逐年上升,去年已经达到71.9%,位列全国第一。

  青年报实习生 王月鑫 记者 刘昕璐

  学历顶尖

  复旦研究生徐敬博:“不自由”是“自由”的第一步

    1989年出生的江苏徐州小伙徐敬博,2011年时曾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就读研究生。两年后的9月,迈入研三的同学们开始找工作时,他却毅然决定入伍。面临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徐敬博做出了自己心底念念不忘的选择。他说:“什么叫做不浪费时间呢?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这个有意义是要你自己来定义的,而不是别人。”如今,从南京空军某部退役归来,他不仅赶上了学业,还将飞赴法国继续攻读博士。

    向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徐敬博表示从小就有对部队的向往。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在研究生时才去赶上义务兵征入的末班车,他表示,自己本科那会思想不独立,很多人说部队不好,父母也反对,当时就没有去。但是,当兵的念头从未放弃过。

    “选择在研三去当兵也是没得选了,因为一般义务兵24周岁是个界限,那是义务兵征入的末班车,我必须要面对这一梦想了。”他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当时就想,用两年时间去完成一个梦想还挺值的,不然以后肯定是遗憾。”

    然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依然存在,甚至比早年更甚,高学历+高龄——怎么看去当兵这种想法都有点疯狂。“什么叫不浪费时间呢?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这个有意义是要你自己来定义的,而不是别人。”徐敬博认为,做你想做的事,打心眼里想去做的事,这便是复旦教给自己“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哪怕这事在别人看来多“不自由”,但就像军旅生涯,狭义上的“不自由”,但是于他来说恰是“自由”的第一步。

    为此,徐敬博一直坚持游泳、跑步,他明白,当兵必然要有强健的体魄。在他看来,这种军旅情结不仅仅指对军人生活和军队力量的热烈憧憬,还要有一些对军队和生活的思考,而这些思考既是无目的性的也是理智的。填报名表时有一栏写参军理由,徐敬博不假思索用了毛泽东的名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引得接收表格的工作人员纷纷侧目。

    当审核、体检都顺利完成时,坐在开往军营的列车上,徐敬博觉得有一种完成了心愿的轻松感。

    感受“平凡而伟大”的朴素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授衔时对着军旗庄严宣誓的时候,眼睛里溢满了泪花。” 徐敬博说,“你问我为什么眼睛里饱含着泪水,因为我爱的深沉。”

    军旅是磨练人的。和周围的小伙伴一样,雨中站军姿、烈日下长跑、集体挨罚、蛙跳、单双杠、对抗练习等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密集轰炸、半夜紧急集合、发烧感冒咳嗽脚肿仍然不言放弃……这些艰难在后来都不是事,而且,最苦的日子之后反而最难忘。

    徐敬博说,新兵连的三个月时侯是最累的时候,早中晚各跑步五公里,有时更多,还有单双杆,俯卧撑等等。“站着都能睡着并非夸张说法。”他感慨道。“也有好玩的时候,比如,一瓶可乐一个班十二个人分着喝,一人一口。哈哈,感觉可幸福了!”

    “部队也是一个由人组成的集体,那么社会上的善恶美丑他们都会有。他们脱下军装可能并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穿上军装绝对都有使命感。‘平凡的伟大’便是他最真挚的感情,他们的日子很枯燥,非常平淡,与父母妻儿离别,日复一日都这样,但是,有他们在,国家就安心,人民就安心。”

    研究生身份 光环与压力并存

    “去之前部队里都传开了有个复旦的研究生要来,他们很好奇,也有很高的期待,重要的任务会交给你,什么棘手的事情都会找你,因为他们认为你是复旦的研究生应该无所不能,而且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了就会被笑话。他们认为复旦学生优秀就该各个方面优秀,他们会一直注意你,体能、队列、干活……”徐敬博坦言,“复旦研究生身份,给了我光环的同时也给了我压力,因为好多双眼睛会盯着你,你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就会让人失望,因为你是研究生,还是复旦的研究生。”

    徐敬博认为,新兵连体能训练阶段大多时候练的是意志,拼的是体力,年龄上不占优势,但也要咬牙坚持。“其实,那段吃苦的岁月是军旅生涯最宝贵的回忆,想想蛮有意思的,有一大群比你小七八岁的小孩陪你挥汗如雨,然后私下里孩子般叫你大哥或者老大的时候,想想蛮有意思的,毕竟我上大学时这帮家伙还在上小学呢,能调整好心态跟这帮小战友相处也是个考验的过程。”

    在役期间,徐敬博还发挥大学生特长,丰富军营文化生活,主持文艺晚会,组建英语角,帮助考军校及提干同学辅导文化知识,带动连队读书氛围等,还被选派赴驻地某中学带军训,获得很多好评。

    徐敬博还在部队取得优秀士兵、嘉奖、内务标兵、进步明显个人等荣誉,其中之一是“全军组网演练第三名”。这是参谋总部每年例行的一次全军通信兵组网演练、分收发报文、安防、紧急预案、理论知识等科目。“由团里以上单位参赛,我们团指挥自动化站主要负责每年的演练,包括我在内的三名士兵参加,我算是后期的主导。”

    两年军队生活促成了他的蜕变:他是学微电子的理科生,却在军中挤出时间阅读思想经典。同时,徐敬博身体变得结实了,比以前更健康、精神和阳光了。

    重返校园 坚信输出更好的自己

    两年军旅生活的淬炼后,徐敬博重新回到了校园,面对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他直言“桂花香里的复旦是个天堂”,自己满是感慨却并不后悔。

    他说,当兵之后,越发感觉复旦校园是读书的宝地,是有理想的人聚集之所。完成角色的转换、重回学生状态,尽管回归专业学习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更多的是一种踏实而开阔的感觉。

    徐敬博说,由于两年没有涉及本专业,所以很多知识有些忘记,尤其是工艺实验要与之打交道的大量设备都已经不会操作了。虽然困难重重,但没有吓到,不但没退缩,反而迎头赶上,短短数周已经进入科研轨道,仪器的操作也都会了。“这就是我在部队的收获。”

    同时,他感慨,参军前想问题挺纠结的,现在会果断许多。“军队的生活让我的思考更加成熟,考虑事情会更深刻一些。”

    一年后的今夏,迎头赶上的徐敬博迎来了自己的硕士毕业季,并相继获得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等荣誉。热爱科研,期望能够继续深造的他,决定近期飞赴法国巴黎十一大攻读博士学位。

    “就跟我们物理里面黑匣子似的,只能看到输入和输出,中间的是黑匣子看不到,但是我坚信输出的是个更好的自己。趁还来得及做些自己想做的事,老来想想都激动的事,不是很酷吗?”

    在徐敬博眼里,部队生活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多姿多彩,可能很平凡,但是平凡之中蕴藏的是无尽的伟大。正如那句被部队广泛流传的话,“当兵可能会后悔两年,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徐敬博想用行动告诉大家,趁着青春,趁着还有机会就去行动吧。

  知识渊博

  东华大学毕业生鲍振强:在学携笔从戎 把科技知识带进营房

    鲍振强,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大一时就曾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带领战友争做“信息尖兵”,经过大学四年洗礼的他,毕业后仍心系军营,将赴我国火箭军军官成长摇篮——火箭军工程大学深造,继续投身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

    初入部队:利用闲暇为战友补课

    鲍振强参军入伍的地方处于边疆一线,所属部队更是拥有光荣传统的应急作战部队,训练、战备、演习任务繁重自不必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集训,在战友们的熏陶下,鲍振强的体能、毅力、意志得到全面提升。

    与体能上的强势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这些与他年龄相仿的战友却对电脑知之甚少。因此,在学习具体专业知识,学习操作使用信息化装备的时候进步很慢。

    新时代的军人要能够适应科技逐渐发展的社会和信息化作战的要求。为此,鲍振强主动请缨,利用闲暇时间为战友们补课,教授办公软件、PPT、视频制作等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在他的付出下,连队学习室里面的人气越来越旺。

    虽然鲍振强每天都忙到很晚才休息,早上照样起床出早操,但他却认为自己是非常快乐的,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就像他说的“苦点累点没什么,能够尽自己所能为集体做点什么,大家一起成长进步,这种感觉真好!”

    战友们感慨说,“原来不是学不会,而是没有真正去学”。战友们还按照鲍振强总结的“一个记住、两点要求、八项注意”五笔打字技巧,进步的速度更快了,大家经常会说,现在每天不来学习室练习下五笔打字、学习下办公软件就浑身不得劲儿。鲍振强所在单位掀起了“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受到兄弟单位的赞赏。

    重返校园:榜样满腔热血归来

    退伍回到大学校园的鲍振强把很多在部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坚持了下来,学习、项目、运动、社团、志愿者活动、实习……样样都没有落下。在学校中他踊跃组队参加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和各类学科竞赛,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一次次与苦难作战的过程。

    一次比赛前夕,在试车的时候突然有一小块电路板烧掉了,又没有备份,怎么办?放弃比赛当然不行,必须得解决。几个人在图书馆和几个实验室来回跑,查找资料,寻找新的替代器件,连夜重新焊接,第二天终于顺利参加了比赛。鲍振强说,比赛真正的意义在于它促使人不断进步,更愿意去挑战自我。

    后来,鲍振强每天都会至少留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锻炼,他的这种生活作风习惯也影响到了很多身边的同学。在他的带动下,更多同学走进图书馆,奔跑在体育场,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和创新项目,正如他一直激励自己的那句话,“青春就是要活力,要奋斗”。

    再披戎装:青春的使命和担当

    四年的大学时光很快就结束了,和所有毕业生一样鲍振强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的绩点分数达到了清华大学继续生造的保送分数线,一边是他梦寐以求的中国最高学府,而另一边则是他热爱又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国防事业,何去何从?整整思考了两天两夜,最后他听从自己内心深处发来的声音:人的一生要多想想肩头的责任。最终他选择成为火箭军工程大学的一员。

    在上个月结束的东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鲍振强说,“部队教育和培养了我,使我复学后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在大学成长进步,否则决不会有今天的我。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部队的建设更需要高学历人才,我责无旁贷,将来能够从事于这样一份事业,服役于这样一支部队,我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

    2016年,鲍振强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015年获“东华大学优秀学生”称号,2014年获上海市“智力助残”优秀志愿者、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上海赛区特等奖)……面对众多奖项,鲍振强并没有陶醉其中,“这是对我人生阶段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而对于毕业后再次奔赴军营的选择,鲍振强很坚定,“这是青春的使命和担当!”

  [相关文艺]

  话剧《海岛来信》邀学子参军慰平生

    4名性格各异、家境不同的“90后”女生,同一批入伍成为文艺女兵,却遇到了雷厉风行的“魔鬼”女班长,面对苛刻的训练生活要求,新兵们一致“抵抗”。在与班长的“斗争”中,女兵们逐渐明白了作为一名士兵的责任与义务,与班长的矛盾也随之融解。一封从边防海岛寄来的信,让女兵们得知,班长与她的男友为了坚守岗位,一个勤恳带兵,一个坚守在偏远的南海哨所,为了各自的守家卫国的责任,长年不能见面。为了让他们团聚,女兵们精心准备了一场表演,终于换来了班长与男友的相见……

    原创话剧《海岛来信》日前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800人剧场火热公演,将这个新时代士兵的励志故事精彩呈现,谱写了一曲难忘的青春之歌。

    看似遥远的军营和校园搭上了线,同是“90后”的大学生女兵的军旅人生,给校园里的学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据了解,为了演好军人的角色,每次排练前,12名大学生演员都要在华理国防生的指导下,进行两个小时的军姿练习,一个敬礼,一次转身,走路时的手臂拍动,每一个动作都要进行数十次、数百次的训练。在一次次军姿训练、剧情排练中,演员们渐渐融入其中,体会到军人的不易和精神的可贵,像话剧中的角色一样成长起来。

    “我喜欢华小颖这个角色,不仅是在剧中,更因为她悄悄地改变了曾经那个只会抱怨生活的我。”华小颖的饰演者谈家辰说,和话剧中的小颖一样,她也对未来充满迷茫、不安,时常埋怨,但每次排练时,小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她不得不收起消极的一面,变成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与干劲的人。现在的她,敢于喊出:“积极,前进,向上,用我们最初最真的心,做青春无悔的事!”

    作为一名陪伴《海岛来信》剧组的观众,华东理工大学话剧团团长盛铭叶同学,从话剧排练之初、汇报演出到正式演出,对话剧的理解更为深刻:《海岛来信》描绘了一个与自由的大学生活截然不同的军营生活,没有手机,没有零食,却使性格各异的女兵们成为了朋友,许婷遇到了远在海岛却依然深爱着她的蒋海;军营生活独一无二,不仅在于它能锻炼个体素质,更是因为它可以让我们面对面交流,用心沟通。

    “男儿有志挥金戈,戎马书生最风流”,不只是在舞台上,现实生活中,华东理工大学也有更多的学子携笔从戎、报效祖国,让青春在军营里闪光。这一首部以军旅生活为载体的校园话剧,用“90后”的视角,可视化的语言将信仰的转变与升华浓缩成了一个个可供品嚼的青春故事。据悉,该话剧将在上海十多所高校进行公开演出。

    ■A04-05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问政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青年
   第A09版:天下
   第A10版:天下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证券
   第A15版:财经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梦创周刊
   第B02版:创·视野
   第B03版:创·人物
   第B04版:创·视野
   第B05版:创·视野
   第B06版:创·资讯
   第B07版:创·前沿
   第B08版:创·人物
两名中国维和人员在南苏丹牺牲
青春作伴军旅色 热血更有读书郎
超七成大学生愿加入双创型企业 月薪期待值多在5000元至7000元
拍牌业务昨起恢复办理 审查很严竞标热度不减 为拍沪牌凌晨占位
科创中心 人才新政一周年 39位留学生留沪
快乐暑假 爱心暑托班昨开课 萌娃感受传统文化
健身福音 两大公园将建步道 市中心添夜跑胜地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天气
总第100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