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问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6年07月08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立“2+X”工作机制 举全市之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
张江科学城初步规划基本形成
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

    张江青年在工作。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建立“2+X”工作推进机制,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格局。上海建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进组和人才发展推进组,明确了2016年本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1个重点专项、70项重点工作。

    青年报资深记者 郭颖

    201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8.5万元/人

    今年2月1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复了《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张江地区成为国内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4月12日,国务院批复印发了《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本市成为首个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上海多项重大创新改革试点走在全国最前列,创新投入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3.7%;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64.5%。科技创新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201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5万元/人,位居全国前列。国内外研发机构加快集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44家;外资研发中心达到401家。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2015年各类技术交易合同金额达到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2015年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15%,“四新”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集聚区。张江、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临港等重点区域充分发挥不同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初步形成特色、错位发展。2015年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营业总收入3.6万亿元,出口创汇643.7亿美元,实缴税费2431.5亿元,净利润201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7.2%、7%和9.3%。

    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368项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初步进展,先行先试改革纵深推进。上海已成功争取成为国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地区,已选择3组试点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全国首先实施药品生产CMO模式。

    5家全国性银行以及浦发硅谷银行、上海银行、华瑞银行等3家本地银行获准在沪开展国家投贷联动试点。筹建以服务科技创新为主的民营张江银行。修订《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发布《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标准工作指引》,推动股权奖励递延纳税政策落地。围绕创新功能性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非营利性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

    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深化,着力优化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模式,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重点围绕投资、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分5批累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368项。选择116项行政审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今年4月1日试点以来受理约8000余件业务。

    鼓励企业创新投入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普惠性财税政策的激励效应明显发挥,企业主体对创新投入的热情日渐高涨。继续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15年落实上年度加计扣除额335亿元,同比增长15%,受惠企业5852家,比上年增长20%。

    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上海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布局,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探索建立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运行管理新机制。在国家层面组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国家已初步认可支持。高水平规划和深入推进张江科学城建设。研究调整张江地区的核心功能和空间布局,已基本形成张江科学城规划初步方案。

    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上海,高度集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初现雏形。光源二期可研获批,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分别获国家发改委各1亿元资金支持;预计再用2至3年时间可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最为集聚的光子科学大设施群。同济大学在与中科院竞争中胜出成为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网牵头建设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创新资源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集聚。

    整合各类科技资源、盘活存量,上海进一步提高了本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的开放范围和共享力度。全市已有430家管理单位5640台套、价值76.79亿元的仪器加盟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共享服务。

    部分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逐步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像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已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28纳米关键工艺,在建14/10纳米先导线,一年来为我国5家芯片制造和设计企业、15家设备和材料企业提供了先进技术转移和评价服务。2015年底新启动建设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团队已达112人,形成了较为集聚的先进研发力量。

    此外,上海重大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重点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驱动力。筹备实施华力微电子二期、中芯国际新生产线、和辉光电二期等重大产业项目,有望快速提升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产业的规模和能级。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上海市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基金等重大产业投资基金陆续组建,为重大项目布局提供投资保障。28纳米CPU、22纳米刻蚀机、ARJ-21支线飞机、AMOLED显示屏等一大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实现产业化。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问政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青年
   第A09版:青年
   第A10版:天下
   第A11版:天下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证券
   第A15版:财经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乐业周刊
   第B02版:乐业·故事
   第B03版:乐业·对话
   第B04版:乐业·区县
   第B05版:乐业·区县
   第B06版:乐业·培训
   第B07版:乐业·招聘
   第B08版:乐业·报告
张江科学城初步规划基本形成
全球首个“超级”孵化器在杨浦诞生
离境退税一周年 关区退税额超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