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青年调查
 
标题导航
 
  2016年06月15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故事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关键词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电影人畅谈合拍与交流。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本报讯 各个国家如何推动自己的“国家电影”走向世界?在推动海外市场的同时,如何将本国文化和风俗与电影整体结合起来,让本土和世界观众共同分享?“世界电影”和“国家电影”作为历史悠久的电影概念,一直随着时代与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一:合拍片——引入和保持

    “电影是不同国家之间相互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好的电影就像音乐一样,能够跨越语言障碍,引起人们的共鸣。” 印度孟买电影节国际事务负责人阿努兰加沙女士如是说。

    既然电影可以跨越语言障碍,引起共鸣,这就为合拍片提供了各种可能性。而事实上,合拍片已经成为各国进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的形式。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主席玛格达瓦塞夫说,过去合拍片在埃及的接受度并不高 ,但是近年这种观点在改变。“人们逐渐开始接受合拍片。开始接受投资,同时寻找一种能够维护身份和灵魂的方式。同时市场开放后,合作电影会变得更多。这是一种趋势,在欧洲地区,阿拉伯地区也是,不同市场资源集合拍出的电影,受众的广度也会更高。今后,合拍片可能是使一部国家电影为世界观众所喜爱的解决方式。”

    在电影国际合作中,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合拍,各国都开始注重“引入”和“保持”的问题——引入先进的、值得学习的内容,保留本国文化的精神。爱沙尼亚“黑色之夜”电影节主席缇娜洛克说,爱沙尼亚电影的成功就要归功于合拍经历,“合拍片会被世界观众理解。曾经我们也和格鲁吉亚有过合拍片,效果很惊艳,各自都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可以同时看到格鲁吉亚和爱沙尼亚两国的灵魂,我们从中都获得了好处。目前我们与大国合拍已经是政策,合拍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关键词二:走出去——文化自信很重要

    美国鹰龙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美电影节主席苏彦韬认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有三个阶段:“一是讲自己故事,以我们自己的故事为主。第二个阶段开始有合拍片,以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为背景,但可能以西方的模式和运作方式讲自己故事,例如有百老汇味道的《如果爱》,有西方人眼中写实的武侠片《投名状》,这些有着不同口味的片子都为西方所接受。三是最近随着中国的电影人、制片人、投资人越来越自信,所以我们看到了像《摩纳哥王妃》、《钢铁侠》、《功夫熊猫》这样有中国资本,甚至中国资本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电影。”

    他认为,只有把“国家电影”变成“世界电影”才能赚全世界人的钱。现在中国电影的目标是开始做华人电影,有华人资本的电影,而不仅限于华语表达。“中国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故事。故事本身,文化底蕴的本身才是电影的源泉。文化已经不再是影响合拍的障碍了。现在中美合作越来越平等。文化自信是很重要的,以前中国公司抱着竞争的心态,但现在更多是抱着合作的心态,通过合作把市场开发得更好。”

    但缇娜洛克女士对此也提出了担忧:“中国和好莱坞合作要注意,因为很容易被好莱坞压倒,好莱坞像一个大厂,他把什么都吃下去,只剩大片。”她也对中国电影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作为一个大国,大的市场不一定能保持更广的受众,大国也应该想一想走向国外。”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青年调查
   第A04版:共青团
   第A05版:共青团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城事
   第A10版:青年
   第A11版:天下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旅游专刊
   第B05版:旅游专刊
   第B06版:综合
   第B07版:教育
   第B08版:教育
中国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故事
狂热必须扼制,理性必须回归
《杨绛传》推出追思纪念版
评弹《林徽因》高校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