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6年05月30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第十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成功举行
我国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迎来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

    图为论坛现场。

    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 方星海

    5月25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第十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供给侧改革下的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方星海,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出席论坛并讲话,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宋安平主持论坛主题峰会,来自国家政府部门等相关代表出席了论坛。

    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方星海:坚定推进期货市场开放 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已发展成为中国期货行业的标志性年度盛会,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首先,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想就商品期货市场开放和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市场通过价格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价格不仅指现货价格,还包括时间序列上的一系列期货价格。现货价格主要对当期消费起作用,期货价格则指挥着决定未来供应的生产和投资。由此可见,期货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不比现货价格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共上市了46个商品期货品种,基本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主要产业领域。同时,市场法规制度体系日益健全,监管有效性不断提升,近十多年来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冲击,没有出现大的风险事件。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管理风险以及促进经济转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此外,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显著,上海、郑州、大连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交易量均位于全球前列,外资在华企业在一些成熟品种上的持仓占比超过10%,境内外期货价格相互影响在加大。

    我国已是绝大部分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国际上主要的大宗商品已从传统的生产商和贸易商主导定价,转变为以期货市场主导定价。在任何一个时点,大宗商品的合理价格并不只有一个,而是处在一个区间里。作为消费大国,我们当然关心它处在区间的哪一点。倘若决定价格的期货市场在我国,我们对价格的影响力就会比较大。即便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影响不了价格最终落在哪一点上,只要定价中心在我国,我们的企业和投资者对价格的走势就会有更好的了解,就能提前采取套利措施。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来讲,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形成也是必须的。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改革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期货产品上市机制。在期货市场基础制度已经较为牢固、风险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上市更多产品并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是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可行做法。应不断改革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开发上市更多符合实体经济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期货新品种,包括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和商品期权。

    二是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大量的国际企业在中国有现货贸易和现货经营,他们需要方便地利用中国期货市场避险,这些年这种呼声很强烈,中国期货市场理应对他们开放,就像中国企业在境外开展套期保值一样。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加深,许多国际上的金融投资者也迫切要求参与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我们将以特定品种方式逐步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既创造条件让更多境外期货公司进入我国,从而把境外客户引进来,也鼓励境内期货公司走出去,把境外客户带进来。在品种选择上,我们将以原油、铁矿石、天然橡胶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品种为起步,逐步拓展到其他产品。此外,适应相关期货品种国际化需求,支持期货交易所在境外设立交割仓库和办事处。为与国际期货不含税交易的惯例接轨,与相关部门一起继续推动完善税收政策,实现期货保税交割常态化。

    需要指出,开放一定是双向的,走出去和引进来都重要,但当前的重点是把境外投资者引进来。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离国际定价中心的要求还很远,吸纳国际投资者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目前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也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引进来上。

    三是吸引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只能参与黄金、白银期货交易,还不能开展国内其他大宗商品期货交易,而它们的企业客户和部分高净值个人客户利用商品期货对冲风险和进行资产配置的需求强烈。由于不能参与国内市场,一些国内商业银行选择到境外从事相关品种的期货或场外衍生品业务,这种路径成本和风险都比较高。需要适当的制度安排,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动商业银行和其他有关金融机构有序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同时,继续推动取消相关政策限制,鼓励和支持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

    四是不断规范市场秩序,提升监管的有效性。要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必须要有适度有效的监管,不断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合理的市场交易秩序。期货公司要坚持做好风险管理的主业,配合期货交易所做好市场风险控制,并勤勉尽责,落实好对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管理和服务责任。期货交易所要进一步提高运行和一线监管水平,满足日益增大的国际化市场的需要。相关的期货法律法规要加快完善。从我国的实践看,对监管的挑战不在于引进来会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而在于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个别境外投资者基于技术优势的违规交易模式。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影响力。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是任何人不能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要发展好就必须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占得先机。作为国际证监会正式成员和理事会成员,中国证监会与58个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了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密切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对大宗商品运行的全球监管协调。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也已经与世界主要期货交易所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在上述双边和多边备忘录框架下,证监会将加强与境外期货监管机构、交易所在跨境监管合作、人员互访、培训研究、信息互换等方面的对话沟通,增进了解,促进共识,共商发展。我们也鼓励支持我国期货业走向国际市场,并为他们走出去创造条件。

    前一段时间,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部分商品期货价格波动和成交量都过大。对此,我们已指导商品期货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手续费,适当限仓以及强化期货公司风控责任等综合风险防控措施,坚决遏制过度投机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表明,只要重视风险防范,不把市场的价格和交易量当成实现某种结果的手段,防范风险就不难。下一步,各商品期货交易所要继续密切关注市场运行情况,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合理秩序。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国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面临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全世界没有另外一个大国具备这样的良好机遇,抓不住这个机遇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但我们必须看到,形成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过程将充满激烈的竞争,在我们加大努力的时候,别人也没有原地踏步。我们有规模和增长的优势,但体制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很不够,法规还不健全,人才也不足。既成定价中心有体制和交易技术优势,还有路径依赖带来的便利,他们维护自己地位的决心也是我们不能低估的。我国形成定价中心的道路将是不平坦的,但只要方向正确,走出一步就是胜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竞争、合作的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和世界经济。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加快发展商品期货市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每年5月如期举行,十三年来,论坛已成为业界广泛关注和参与的平台,是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一大盛事,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名片和品牌。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本届论坛,聚焦于供给侧改革下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紧扣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脉搏,谋划期货市场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各位嘉宾齐聚上海表示诚挚的欢迎!

    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上海商品期货市场在“十二五”时期规范发展,产品日益丰富,规模稳步扩大,功能逐步发挥,已成为上海金融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交易品种在“十二五”期间由2010年的23个品种增加到现在的46个品种,基本覆盖全球主要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价格信息进行市场化定价,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率;利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发挥。

    当前,中国正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发展金融要素市场,协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上海商品期货市场发展、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了重大的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深化市场化改革,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

    同时,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实体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剧,需要更为多样的风险管理工具化解风险、深化改革。发展上海商品期货市场,稳妥推进对外开放,形成更具影响力的价格,扩大风险管理工具的供给,能够更为有效地促进市场定价机制发挥,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为实体企业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在“十二五”时期,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的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上海始终牢牢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大方向,特别是抓住机遇不断促进金融中心建设功能的提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要求,上海正在结合国家的总体部署,根据上海的优势和特点,研究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国家大战略当中上海的作用、上海的定位和上海需要的努力。

    比如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要增加有效的供给,我们想结合上海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部署和重要试点的任务,研究上海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能做什么。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怎样增加制度的供给? 我们知道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已经形成了若干试点经验,并开始复制和推广,在上海自贸区建设一年多以后,国家批了三个新的自贸区的试点:广东、福建、天津。应该说上海在制度的供给方面、在试点经验的推广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另外,上海正在进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要建立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要增加创新的供给。国家整个发展战略里面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就是创新,创新当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以科技创新为引导推动一系列的创新,上海通过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不断推进创新的供给。

    再比如,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建设,更多的是增加资源配置方面的供给,通过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通过上海的市场体系建设,更好地优化资源的配置,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形成资源配置的供给。这些都是上海需要根据国家大的战略,结合上海的优势和上海自身的特点不断增强的。

    上海将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开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局面。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方面,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是下一步金融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怎么样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给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在这个方面,发展好要素市场,发展好商品期货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当前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下一步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国家“金改40条”的总体部署,抓紧落实,力争各项改革措施早落地、早见效。通过“金改40条”,通过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联动,更好发挥金融中心建设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作用,加大支持金融机构市场在金融创新当中的主体作用。三是按照国家统一的部署全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上海市要和国家有关部门一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环境方面出台专门的方案,争取早一点出台。四是积极配合国家各金融监管部门,加大金融风险处置力度,同时进一步在上海率先完善金融监管。

    “金改40条”对上海金融怎么样探索综合监管、功能监管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我们已经形成了下一步在综合监管、功能监管方面的总体框架,这个总体框架近期会实施,综合监管整个框架是在不改变现有金融监管格局的情况下,在上海能够先行一步,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一是做到金融监管的全覆盖,只要涉及到金融服务的,或者是新型金融业态的,都要实现全覆盖。二是形成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只要涉及到对金融服务、金融业态监管的所有信息,都要实现共享。三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驻沪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监管的协调和协作。作为金融改革开放先行试点的上海,为国家下一步在金融监管方面提供探索的经验。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中,稳健发展的期货市场举足轻重。上海市政府将不断优化环境、改进环境、汇聚人才,为上海期货市场的发展做好保障,提供好全力支持。

    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实体产业和期货市场相互倚重相互促进

    世界有色金属期货历史悠久,早在1877年,在英国就产生了铜和锡的期货交易。一百多年来,随着世界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有色金属期货已经成为在国际期货市场上极具影响力的衍生金融商品,在世界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青睐。

    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自上世纪90年代产生至今,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日趋成熟,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代表的中国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已经涵盖铜、铝、铅、锌、锡、镍、黄金、白银等有色金属品种,成为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中最为成熟的产品系列之一。有色金属的“上海价格”已经和“伦敦价格”一道,共同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定价参考依据,形成了“上海价格”和“伦敦价格”互为引导的新格局。

    实体产业和期货市场是相互倚重、相互促进的。中国是世界有色金属工业大国,中国的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和贸易量,均占世界的40%左右,连续十多年世界第一。巨大的产业规模和众多实体企业的参与,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壮大的基础。反过来,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功能的充分发挥,又提高了有色金属实体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增强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国际定价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有利于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在此背景下,上海期货交易所以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如何持续地服务好实体经济,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应对新形势下实体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为主题,组织召开本次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代表,广泛交流,深入探讨,不断促进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与实体产业良性互动发展。

    长期以来,有色金属行业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共同推出了镍、锡品种的交易,健全了有色金属期货序列;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共同组织开展市场调研、企业培训、课题研究,促进融合发展。我希望并相信,我们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合作,规模会更大、领域会更广、层次会更高,为行业企业服务的成效也会更好!

更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专题
   第A09版:专题
   第A10版:天下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专题
   第A13版:专题
   第A14版:球周刊
   第A15版:球周刊·追球
   第A16版:球周刊·场外
我国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迎来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