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青年调查
 
标题导航
 
  2016年05月09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为民族乐器 境遇大不同乌德琴可以走红,唢呐呢?
青年报记者 陈宏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这两天让无数电影人呼吁增加排片的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讲述的是唢呐艺术走向消亡的伤感故事。然而,昨天晚上,乌德琴大师阿努阿尔·易 卜拉欣组建的四重奏,携手上交室内乐团共同演绎专辑《回忆》,以古老的乌德琴为牵引,展开了一段奇幻的世界音乐之旅。

    古老的“中东乐器之王”乌德琴,在世界音乐这一门类逐渐繁荣时,却探索出了新路子,“如今,它是新阿拉伯音乐的主角。”易卜拉欣说。

    作为北非、西亚以及中亚等地的一种古老拨弦乐器,乌德琴的形象最早见于五千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时期的陶罐上,通常还被认为是中国琵琶、欧洲鲁特琴的前身。

    1957年出生于突尼斯的易 卜拉欣,因为父亲对于音乐的喜爱,从小便深受阿拉伯以及安达卢西亚音乐的熏陶。他告诉记者,9岁起,他便开始了乌德琴的专业生涯。

    “与乌德琴结缘是童年时期,那时总是可以从电视中看到这种乐器,却几乎从未听见过它所发出的声音,而事实上它的音色温暖、柔和、有身体感,没有什么能比这种诗意的音色更好地传递复杂的乡愁。”

    这样的乐器和这样的经历,和电影《百鸟朝凤》中陶泽如饰演的唢呐艺人焦三爷的故事,也极度相像。但不同的是,焦三爷在眼睁睁地看着唢呐被时代大潮所抛弃,而易 卜拉欣却在世界音乐的发展大潮中,革命性地让一件古老乐器在当代重新焕发生机,更因其饱含历史感的异域风情以及悠远静美的即兴弹奏,引发了一波对于民族器乐的追捧热潮。

    “当我最初开始尝试举办乌德琴独奏会时,很多音乐家同伴觉得我疯了,相比流行音乐,乌德琴相当小众。但连我自己都很惊讶,那场音乐会,真的有观众。”乌德琴大师阿努阿尔·易 卜拉欣昨天向记者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第一场独奏会时,仍难掩兴奋之情。

    发行专辑之余,易 卜拉欣也对乌德琴的演奏形式做了诸多探索,与分别来自瑞典、德国与法国的三位演奏家组建了一支与钢琴、低音单簧管、低音提琴合奏的四重奏乐队,并尝与弦乐进行合作。

    如今,上海甚至还有“世界音乐季”,世界音乐虽然小众,却在细分市场上,有着不少的拥趸。而《百鸟朝凤》中的唢呐,其实又何尝不能进行一些探索。

更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青年调查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共青团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青年
   第A10版:天下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球周刊
   第A13版:球周刊·看台
   第A14版:球周刊·追球
   第A15版:球周刊·追球
   第A16版:球周刊·追球
别让“城市名片”成为视觉垃圾
让孩子在“黄金地段”爱上阅读
“电影+文学”感受大师魅力
同为民族乐器 境遇大不同乌德琴可以走红,唢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