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城事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2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给我诗意眼光

    作者收藏的《青年报》和信件。

    □戴行吉

    这几年快到退休年纪的我,鬼使神差般地喜欢上了中华古诗词,还在各地诗联征文中多次获奖。以诗为伴,其乐融融。“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的诗句,道出了中华国粹之魅力所在,也是我如此钟情于学吟诗词楹联的原动力。回想起自己与诗的缘分,竟然是在《青年报》这座美丽的心灵大花园邂逅的,是《青年报》的那位不知名的编辑,在我那年轻的心田里播下了第一粒诗的“种子”。

    我“诗兴”的源头要追溯到80年代初,那时年轻,精力充沛,业余时间“舞文弄墨”,不时有“豆腐干”见于报刊。但所写文章大多为科普类,从未尝试写诗。由于投稿的缘故,往来信件比较多,和“绿衣使者”常打交道,负责我家弄堂的邮递员叫杨阿玲(那时信封背面都盖有投递员的名章),是个高挑阳光的姑娘。

    一个炎热的夏天,当我接过小杨递来的汇款单,目送她骑车远去,她那制服被汗水浸染得更加深绿的背影,她车后架上的报刊,使我眼前一亮:《青年报》的发行员不也是在这暑热难当的环境下,挨家挨户为同学送报纸吗?(当时《青年报》是以“集订集送”的方式发行到学校的,寒暑假时期,只能由义务发行员同学分送到家。)于是一首《谢谢你,朋友——献给<青年报>义务发行员》的小诗,不久便在《青年报》“发行园地”栏目刊出了。小诗显得有些青涩稚嫩,但它的见报,肯定了我用不同于平常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方式,虽然此后很长时间没有再尝试写诗发表,但那种乐观向上的联想,无意间拓宽了我观察周遭、看待生活的视角,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诗意眼光”。正是这独特的眼光,日后伴随着我跨越生活的一一坎坷、事业的种种挫折,在人生风风雨雨的洗礼中更显其难能可贵,获益匪浅。

    我不是文科科班出身,爱好文字是缘自中学王颖贞老师,她在一堂语文课上朗读了我的作文,给了我一生追求“梦笔生花”的信心;我不是诗人,现在喜欢诗词是缘于《青年报》刊登了我一首小诗,肯定了我诗意的眼光,想象的翅膀,开启了我的“诗意人生”。

    几年后,我调入青年报社工作,由于报社人员流动频繁,我所仰慕的那位编辑究竟是谁,也没持续去打听细究。虽然居所几经搬迁,许多东西忍痛割爱,但我还是保存着那份《青年报》和通联信封(见图),守着那份“感觉”至今。

    三十多年过去,时过境迁,如今回想起来遗憾不已。但愿那位未曾谋面的前辈同仁,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他当初所写的这信封,再用编辑敏锐的目光,审视一下这曾经他不经意,“举手之劳”播撒的种子,现在已经发芽成长为中华诗词的铁杆粉丝,也让我有个当面说声“谢谢”的机会。

    我期待着有意外相逢的惊喜。

    (作者为青年报社老报人)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城事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共青团
   第A08版:共青团
   第A09版:共青团
   第A10版:天下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证券
   第A15版:财经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公益周刊
   第B02版:在行动
   第B03版:主角
   第B04版:亮点
   第B05版:亮点
   第B06版:在行动
   第B07版:在行动
   第B08版:在行动
《青年报》给我诗意眼光
《每周一歌》:伴我走过成长的青葱岁月
半世纪的情缘 五十年的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