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公益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12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版友善墙两天不幸“夭折”
为何这场“运动式”的公益热潮来去匆匆?

    利津路1287号的友善墙已经变成了招商广告。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为了更好地提供衣服给流浪者保暖,市民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在城市里的友善墙上,而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它取走。这面源自伊朗的友善墙迅速在全球走红,被誉为“感动世界的一面墙”。

    由于操作简便、参与简单,友善墙在短时间内一度风靡全球各国。今年以来,友善墙出现了许多中国版本,上海也不例外,浦东和松江两个月前都有市民自发建起了友善墙,曾一度走红网络。然而,近日青年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两面友善墙悄然消失,纵观全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为何友善墙频频遭遇“水土不服”?青年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上海情况

    浦东友善墙&松江友善墙

    实施迅速但三分热度

    》全国情况

    参与简单 友善墙遍地开花

    真正运营却屡屡碰壁

    》深度剖析

    为什么友善墙会火?

    如何专业规划管理?

    》专家观点

    “运动式”公益行为

    需要多思考多分析

    ■B04-05

    为了更好地提供衣服给流浪者保暖,市民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在城市里的友善墙上,而有需要的人则可以随时将它取走。这面源自伊朗的友善墙迅速在全球走红,被誉为“感动世界的一面墙”。

    由于操作简便、参与简单,友善墙在短时间内一度风靡全球各国。今年以来,友善墙出现了许多中国版本,上海也不例外,浦东和松江两个月前都有市民自发建起了友善墙,曾一度走红网络。然而,近日青年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两面友善墙悄然消失,纵观全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为何友善墙频频遭遇“水土不服”?青年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本版撰文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上海浦东

  从提案到实施只用了4天

    精心布置的墙面、整齐的挂钩、五彩斑斓的各种爱心图案点缀……两个月前,在浦东新区利津路1287号上,一面特殊的墙“拔地而起”。在墙的最左边,写着这样一段话,“我们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物挂在这里,有需要温暖的人,随时可以带走它们,让爱流动,就是’友善之墙’的意义。”

    这是浦东版的“友善墙”,根据网络爆料,“从提案到实施只用了短短4天的时间,发起者们只想用简单的方式,简单的爱,让冬季暖起来!”而从网络图片来看,这面墙其实是由几块喷绘布拼接而成,位于沿街处。在墙上,粘贴了近20个挂钩,也确实有不少人捐出了闲置衣物,大多都是款式各异的羽绒外套。“友善之墙挂出的衣物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踊跃捐助,希望这些暖衣能尽快帮到真正有需要的人们,让他们在这个严寒的冬季,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温暖,用开心的笑脸迎接新一年。”

  [实地探访]

  墙已消失 附近店员称“挂了两天就拆了”

    然而,当青年报记者在近日亲自到现场走访时,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画面。网络上的画面已然不再,友善墙已经被拆走,留下的则是“招商进行中”的宣传广告。

    青年报记者首先去询问了左手边星巴克的店员,但得到的回答是店员的一脸茫然,全然不知情。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右手边的棒约翰询问,一名中年女店员告诉记者,“其实这个友善墙就挂了两天,后来就撤掉了。”据该店员回忆,友善墙刚建立起来时,确实饱受赞扬,有人送外套,也有人送绒线帽。“我家里也有不少闲置的衣服,回家之后我就找出来重新洗好,想要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我还告诉我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一起把闲置的衣服都捐过来。谁知道当友善墙推出后的第三天,我兴冲冲地拿着理出来的衣服过来时,这个墙却没了。衣服钩子一个不剩,连墙面布置都不见了。完全没想到,这也消失得太快了!”

    青年报记者看到,这面墙所在的区域实属于某居民社区外的沿街商铺,周边是餐饮、母婴商家为主。据周边的居民透露,这面墙原本是一家餐厅的大门,后来餐厅歇业,物业把大门用硬板封住,开始招商,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租户。“两个月前出现了友善墙,但是只出现了两三天就消失了。”附近居民说。

  上海松江

  有衣物有鞋架还有矿泉水

    无独有偶,在松江的一处工地上,也在差不多的时间段诞生了一面友善墙。早前,已有众多媒体报道过这面友善墙。有松江居民看到友善墙的概念从国外来到中国,并在成都、重庆、青岛等多个城市落地,于是便萌生了接棒的想法。最终,在茸梅路银泽路路口的一处建筑工地旁,找到一间荒废老屋的一面墙壁。爱心人士买来涂料,用两天时间粉刷,直至灰白黯淡的墙面出现醒目的蓝色小屋标记。钉上衣架,两人分别从自己的衣橱里挑了一件厚实冬衣挂在墙上,温暖自此开始传递。“任何人都可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而有需要的人则随时可将它取走。它传递着一个美好愿望:不让困难人群在冬季瑟瑟发抖。”

    据报道,友善墙出现后,有的人拿来一件棉袄挂上,有的拿来八成新的羽绒服,一位路过的打工者相中一件内里带绒的棉衣,“质量很好,穿上真是暖和。”不知不觉间,友善墙上的衣物越来越多,墙角还摆上了鞋架,上面放着几双雪地靴、几瓶矿泉水。

    友善墙所在的中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共同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目前,街道正为“友善之墙”搭建雨篷,为衣物套上袋子防尘防雨,并会统筹解决旧衣物消毒等问题。接下来,街道将考虑合理选址,将“友善之墙”迁往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并复制推广开来。此外,还计划与松江区“爱心衣旧”等志愿组织对接,发动更多人参与。

  [实地探访]

  只剩一面砖墙和钉子 去处成问号

    在茸梅路银泽路的路口,记者找到了该面友善墙。然而,在记者眼前的却是一面光秃秃的砖墙。原本的捐赠衣物、爱心鞋靴销声匿迹。

    选址在工地的友善墙,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确实便于打工者发现和取用,但为何又在短短两个月内无疾而终了?青年报记者在工地上采访了几名工人,男员工几乎都不知道有一个友善墙就在他们工地门口,而细心的女员工虽然知道友善墙的存在,但表示没有去拿过友善墙上的衣服。“我们自己对穿衣要求不是很高,过得去就行,冬天自己的衣服也够了。要是墙上挂些小孩的衣服,我可能会去拿几件新一点的给我家孩子。”当记者问及这面友善墙何时被“拆”时,该女员工表示还不知道友善墙已经不在了。 昨天,记者找到了“友善之墙”所在的松江区中山街道相关负责的工作人员,其表示工地上友善墙已由发起的两个女孩自主拆了,至于新的友善墙会选址在哪里目前还是一个问号。“之前我还给这两个发起人介绍了一家爱心助困志愿者协会,该机构表示愿意加入运营。但后来也没有消息了。要维护好友善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发起人有需求,我们街道也会尽力配合。”该工作人员说。

  全国各地

  操作简便参与简单 友善墙遍地开花

    一面竖立于闹市角落的普通墙壁,却通过几个挂钩和旧衣物的点缀,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由于友善墙的方式属于“小而美”的类型,操作简便,参与简单,因此当感动世界的友善墙一经传播,迅速有了上海版,而在全国范围内,也仿佛一夜之间遍地开花。

    如今,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市民自发改造的友善墙,效仿的城市之多,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昆明、北京、成都、贵阳、长沙、郑州、天津、青岛、呼和浩特、贵阳、金华、温州、开封、驻马店、汕头、珠海、柳州……很快,这些友善墙,让人们尤其是当地居住的人,感到了自豪,“看,中国不缺有爱心的人,我们也关心流浪汉和弱势群体!”而朋友圈、微博成为了最大的传播渠道。

    “以后大家要是有不穿的衣服,可以捐到‘友善墙’上去。”在兰州,这则消息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被疯传。在当地金昌南路马路东侧一段临街空白墙壁上,约有三米长的一段被刷上蓝色底漆,并用黄色笔迹描出一个房屋模样,设置了衣服挂钩,在一旁写有“如果你有多余的衣服,留这儿吧。如果你需要它,带走它”的字迹。墙上还挂着十余件外套。附近市民介绍,起初衣服挂在这里无人敢取,但过了一天开始有人上前挑走心仪的衣服。“毕竟有困难人啊,这些衣服其实都好好的,放家里没人穿,要送也不知送给谁,有了这面墙作为载体,多好!”市民周女士说。

    同样,在广州番禺、天河两地的“友善墙”,捐赠者积极踊跃,而求助者也不乏其人,多余的衣物也妥善地保管,供需双方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这实际上也说明,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乏乐于助人的爱心人士,任何一个城市也难免有衣食基础生存需求方面存在困难的群体。一个好的慈善创新,一个通畅的救济通道,就可以有效把双方连接起来,使得爱心能够得到释放,使需求得以满足,这是不同阶层之间的共生之道,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温度。”一位市民说道。

  运营状况百出屡屡“夭折” 被质疑缺乏监管存安全隐患

    友善墙的创意虽巧妙,但这种新型公益模式,被“火热”复制到国内后,却有些“水土不服”,甚至状况百出。各地屡屡传来友善墙“夭折”的坏消息。

    在兰州,当众人为刚刚建起的友善墙出谋划策之时,却传来消息:“友善之墙”挂钩被人拔掉。虽然之后有热心市民重新安装了挂钩,但兰州的友善之墙又被人为用涂料刷白,只剩下在墙下放着的一个装满衣服的红色环保袋和一个装满衣服的白色编织袋。

    据该友善墙所在的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和相关部门正在想办法,看能否设立一些衣柜或者储物室,让衣物的摆放更加整齐一些,这样既能起到温暖人心的慈善效果,又不影响市容。”但之后,却直接下了“死命令”:“由于这面墙没有在城管报备,且不规范,社区不得不将友善墙粉刷处理。两位爱心人士找到社区,社区做了解释后他们表示理解,下一步社区将走正规途径,报备手续后,在合适的地方设置。”

    更具戏剧性的是昆明的友善墙。其在昆明北站隧道启用不足10天,因无人打理变身旧衣物“垃圾场”,便被辖区街道办取缔。没想到才过了1天,友善墙的命运就来了次“反转”——考虑捐赠和受助双方的需要,辖区街道办又撤销取缔,改为放置爱心桶并加强管理。但更让人惊讶的是,没过一天,爱心桶又被偷了。

    短短10余天,从受热捧,到无人打理变身旧衣物“垃圾场”,再到被取缔,昆明北站隧道友善墙的命运真可谓“一波三折”。而其遭遇在国内并非个例。

    更具挑战的是,友善墙被质疑缺乏监管,有传染疾病的可能。“友善墙的出现,其主体是爱心的表现,但它确实存在传染疾病的可能性和安全隐患。”疾病预防控制专家认为,友善墙上所挂的衣物,大多无法查清衣物来源以及该衣物主人或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在源头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也将存在皮肤病及接触性传染病传播的可能。

  ■专家观点

  “运动式”公益不能来去匆匆

    “友善墙,这一次轰轰烈烈、‘运动式’的公益行为,如果来得快、去得快,不免太让人可惜了。”对此,业内专家指出,友善墙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同时,也遭遇到了无人管理成“垃圾场”、市民乱扔破旧衣物、衣服卫生无法保障等难点,如果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和操作,担忧这一慈善活动会沦为行为艺术,无法持续。

    “在借鉴和参考国外有价值的、好的创意时,如果我们能因地制宜,在行动之前多思考、多分析,调动不同领域人们的资源,找到专业的合作伙伴,制定出更明晰、更具实操性的行动计划……在努力做好这些之后,才有可能实现人们的初衷。毕竟,整个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庞大系统,很多时候,越是单纯的心愿,越是难以达到,或是变得离题千里。”专家表示,感谢那些爱心人士,同时也不忘那些专业的慈善人士。慈善之花的开放,总是众人合力的结果。

  ■深度剖析

  友善墙为什么会火?

  发心单纯、门槛低、人性化成主因

    纵观全国各地的公益项目,草根公益组织形式种类繁多,但是像友善墙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影响这样大量的人群、调动起人们的热情的并不多。其实,伊朗友善墙绝不仅仅是影响了中国,更是红遍全球网络,散播到世界各地,包括土耳其、巴基斯坦、美国都有了民众自发设立的友善墙。那为什么是这种形式,容易在短时间内爆发极强的影响力呢?

    业内专家将之归结为四大原因。首先,该项目的“发心单纯”。在发源地伊朗,友善墙设立的初衷是:天气寒冷,让流浪汉有冬衣御寒。流传到国内,也仅涉及衣物捐赠,不涉及其他类别的公益捐助,更不涉及系统性的公益计划。仅仅先从当下最急迫的需求出发而不是抒发宏伟大愿,越是这样单纯的发心,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其次,市民参与非常简单。只需要把自己闲置的衣物拿到爱心墙并挂上去,这个行动门槛很低,很容易做到。第三,这个友善墙还融入了创意设计。墙面彩绘、装饰,为友善墙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提升好感度。

    第四,是人性化的形式。友善墙这种捐赠形式的设置,避免了受助者与捐助者碰面的尴尬,能让受助者的自尊心得到较好的保护。

    “对于我国当下环境来说,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没有风险,捐一件自己不再需要的衣服,并不像去扶一个倒地老人那样会让当代人有所犹豫。再比如解决了信任问题,一方面人们对于某些官办公益机构不信任、对于民间公益组织不了解,而友善墙省略了这些中间环节,能让捐赠品直接到达受助者。另一方面爱心墙的设置是在开放的公共空间,比起封闭的办公室和室内环境,这无形中给人一种较为透明、公正的印象,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参与度。”专家分析说。

  营运管理难点如何解决?

  建立相对稳定、专业的志愿者团队

    “给热情冲昏了头、拍脑门的决策,会’死’得很快、很惨!”有观察人士称,友善墙登陆中国后,市民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确实有遍地开花、热火朝天之势,但跟风扎堆,一不小心就“玩坏”了友善墙。

    “爱心墙谁来做最合适?爱心墙的设置合规吗?选址合理吗?爱心墙的日常管理到位吗?”观察人士称,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爱心墙在中国很难走远。

    有公益慈善论坛支招: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友善墙主要是做旧衣捐赠,选址在哪里更合适?怎样设计更美观实用?如何根据相关群体的需求和季节天气的变化,适时调整衣物的种类和数量,并做好防雨、防潮、防晒、防尘、防盗工作?消化不完的衣物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都应该由有专业经验的公益机构,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分工明确的志愿者团队规划管理。此外,在国内公共场所举行公益活动,通常都需要市政、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审批,友善墙的设立应该避免“先斩后奏”式的鲁莽,与政府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沟通,详细规划好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

    “很多地方,爱心墙设立后,市民捐赠积极,但却出现了不适合捐赠的衣物,很多衣物都未经清洗消毒。”昆明的友善墙发起人顾中国认为,要让友善墙这一模式顺利进行,还需社会大众形成更好的捐赠理念和规则。

    “友善墙不是个人衣柜减负场,不合格的捐赠坚决不上墙,打造有效的供需对接平台,这样才能皆大欢喜。”有网友呼吁,希望更多市民从自己做起,用心维护友善墙,让它成为一个城市真正的加分项。

  ■记者手记

  友善墙不能“有爱无心”

    近两个月来,国内不少城市仿照伊朗友善墙掀起的爱心浪潮此起彼伏,但随着各式各样的墙面诞生,争议也随之而起,不少地方城市管理部门紧急叫停。

    友善墙在一些地方之所以“阵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爱无心”。就比如在上海,虽然友善墙由市民自发设置,但最后一设了之,无人看护、无人打理,爱是有了,将之持续的心却没了。没有完整的友善墙管理制度在背后做保障,这面墙岂能屹立不倒?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说,衡量城市文明的尺子,便是这座城市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友善墙就像投入湖中的一颗石子,正在不断激起涟漪,我们期待,友善墙能够成为一个激发慈善力量的契机。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天下
   第A10版:文体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财经
   第A14版:财经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公益周刊
   第B02版:在行动
   第B03版:在行动
   第B04版:亮点
   第B05版:亮点
   第B06版:在行动
   第B07版:在行动
   第B08版:在行动
沪版友善墙两天不幸“夭折”
回乡助学 雪域雏鹰被誉“播爱使者”
“星星的孩子” 关爱自闭症宣传日变宣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