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在行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12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凭借对传统滑稽戏的热爱
80后票友十年坚持公益演出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十年来上海滑稽网络剧社坚持公益演出。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十年前,在著名滑稽演员周益伦的发起下,一群80后的小票友聚到了一起。这些青年人生活时尚小资,却又是传统滑稽戏的拥护者。在这十年间,所有的票友始终坚持着那份对滑稽戏热情,即便没有固定场地,排练像打“游击战”,但这些年轻人始终坚持不离不散,持续十年公益进社区。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兴趣所致 “康大海”聚集80后滑稽戏票友

    “小时候,我是个很内向的人,但是每当我听收音机里的滑稽戏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快乐,很轻松。”和很多的80后一样,李淳也是听着类似于《滑稽王小毛》、《金陵塔》这样的滑稽戏和上海说唱长大的一代人。“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在学校里上台表演滑稽戏了,平时内向,上了台反而不紧张了。”

    2005年,网络聊天室和网络论坛刚刚开始在青年人之间流行,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淳点进了一个名为“上海滑稽网络剧社”的页面,从此开始了一段和滑稽戏的特殊缘分。

    这个“上海滑稽网络剧社”,其实是一个线上的bbs论坛,发起人是《老娘舅》里康大海的扮演者,滑稽演员周益伦。“10年前,相声开始风行,在网络中,如果搜索‘相声’,可以搜到几千条。但如果搜索‘滑稽戏’、‘独角戏’,只有短短几篇。当时,我自己比较喜欢网络,就萌发了成立这个论坛的想法。既是对于滑稽行业的热爱,也是一种传承的责任心。”周益伦说。

    在工作之余,周益伦花了不少心思在论坛建设上,“里面内容很全面,有滑稽戏的介绍、演员的介绍和照片,还有滑稽戏方面最新的新闻。只要和滑稽戏有关的,就全部汇集到这个论坛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这个独一无二的论坛通过网络将不少滑稽戏的爱好者聚集到了一起,大家时常会在论坛上交流。“由于喜欢网络的都是年轻人,吸引了剧社的第一批‘小朋友’。”周益伦所说的“小朋友”就是像李淳这样的80后滑稽戏“票友”。

    据这批80后们回忆道,“在网络聊天室,大家感受到他们志同道合的情谊,感受到他们追求梦想的快乐。”

    坚守公益 苦于没场地排练像“打游击”

    在周益伦的牵头下,这些80后滑稽“票友”们有了第一次线下见面会。大家一拍即合,默契地决定组建线下剧社,定期排练经典滑稽戏,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传承。

    同是“票友”的李青所在的社区居民成了直接受益者。“剧社多次来到我们社区,庆祝三八节联谊会、社区纳凉晚会、敬老节联欢等等,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我清楚地记得,每次知道小滑稽们要来演出,广场上早早坐满了观众,独脚戏、小品、说唱、独唱,形式多样,节目高潮迭起,经典搞笑的小品、情感丰富的戏曲、耳熟能详的说唱、经典的传统独角戏,为居民们送上了一顿丰盛的‘艺术大餐’,孩子们淋漓尽致的发挥、精湛的演技,博得了居民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这些年,我在微博、微信上也时常看到小滑稽们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信息,他们更成熟、更老练了。”

    为了精进“小滑稽”们的业务水平,周益伦也会介绍一些滑稽界的前辈去指导。“他们很多时候都会下到社区去,也不收演出费,很多时候还要倒贴,这样的坚守很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他们日常的排练还没有固定场地。“曾经有个街道同意在周末把活动室借给我们排练,但后来活动室交给其他单位托管,场地我们也协调不了。”于是,漫长的“游击战”开始了,有时候在公园里编排剧本,有时候在星巴克的小角落对台词,“有时候工作日晚上,只能到我家挤在一个两三平方的小空间排练……”

    然而,用李淳的话来说,喜欢这个剧种,对他和那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爱好。“这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说散就散了。所以我一直坚持着,因为我知道万一哪一天散了,就再也聚不起来了。”

    自得其乐 将传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坚持排练和公益演出的这十年,滑稽网络剧社的社员似乎早已将之视为一种习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我很喜欢的一个乐趣在于,生活中说某句台词,另一个人马上就能知道是哪部滑稽戏,再接口说下去。”

    李淳和他太太结婚的时候,也非常有意思。“不像是婚礼,倒像是演出了。”有个滑稽网络剧社的成员,在他们结婚时没有送红包,而是送了一支乐队,特地请来了戏曲团里的老师傅来伴奏。李淳和伙伴们上台演起滑稽戏,而他的太太则和朋友们上台唱越剧,然后又是滑稽戏,又是沪剧、京剧,再来段小昆曲,好不热闹。

    朋友们上台送上的节目也是噱头十足。一个朋友送上一个空红包,里面是一首打油诗,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姚慕双和周柏春的《吃酒水》里面的梗。另一个朋友假扮成服务生,端着一瓶红酒带着一块毛巾,大家又马上看出了另一部滑稽戏的影子。

    “不单单是我,我们去参加好朋友的婚礼,敬烟时大家把香烟推来推去,其他桌的人可能看不懂,但我们却知道这是《满园春色》里的梗,乐在其中,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些喜欢传统文化和公益的年轻人的默契吧。”李淳说。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天下
   第A10版:文体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财经
   第A14版:财经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公益周刊
   第B02版:在行动
   第B03版:在行动
   第B04版:亮点
   第B05版:亮点
   第B06版:在行动
   第B07版:在行动
   第B08版:在行动
80后票友十年坚持公益演出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光明”专项基金
天空之城慈善摄影展在沪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