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016全国两会

第A03版
2016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09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崔莺莺和张生怎能张口就唱摇滚?
古典作品玩“跨界”还需三思而行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最近,某一个新版的《西厢记》将在上海上演。作为元曲的代表之作,《西厢记》过去多出现在传统戏曲之中,但是这个《西厢记》据说却非要剑走偏锋,玩起了摇滚。让穿戏服的演员们以摇滚的形式来讲述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这实在是一幅匪夷所思的画面。近年,古典作品大玩“跨界”,说是要弘扬经典,结果却不伦不类,糟蹋了经典。这应该引起警觉。

    青年报记者 郦亮

    《西厢记》已有京剧、昆曲和越剧等多个戏曲版本,淡雅的服饰和主人公委婉的唱腔,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摇滚版的舞台剧依然叫《西厢》,主人公依然叫崔莺莺和张生,穿的还是传统的戏服,但是一张口就不对了。那是节奏感十足,充满了电声旋律的高亢摇滚。典雅的文言文自然不适合唱摇滚,于是歌词就被改为了直白的白话文,比如“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就变成了“只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我在轮回中跋涉了五百年”。如此歌词用激昂的音调唱出,颇有崔健的味道了。而本应是眉目传情、欲说还休的崔莺莺和张生,举手投足,竟也是一派豪迈做派。

    据说,对于摇滚和古典的集合,主创人员还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编剧说,摇滚代表着对自由的向往、对自己理想的坚持、对自己价值观的充分认定。“摇滚精神和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先不说摇滚和中国民族精神到底有什么关系,起码有一点是显然的:《西厢记》的故事固然凄美,主人公的戏服也固然非常的雅致,那摇滚乐唱得也非常精到,但是将这些融为一体,大玩“跨界”,总觉得比较别扭。就如一位观众说,“《西厢记》玩中西合璧,就像咖啡里滴了一些麻油,或者馒头上浇了一点芝士,总觉得怪怪的。”

    近年传统的古典作品大兴“跨界”之风。几乎所有作品的主创人员对于他们“跨界”的解释都是,传统戏曲或者作品要想吸引当代人关注,就必须努力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所以就必须“跨界”,必须古今穿越,中西合璧。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一个新排传统戏曲剧目没有一点“新玩意儿”,就被认为是老土,是跟不上时代。所以什么交响乐版《红楼梦》,什么《当德彪西遇到杜丽娘》,什么3D版戏曲《牛郎织女》纷纷登场,主创人员绞尽脑汁地就想要做得和过去不一样,哪怕荒诞也无所谓。这引起了一些严肃观众的忧虑。几年前,一出“跨界”版的昆曲就遭遇这样的质疑。某“昆曲王子”在昆曲中融入了流行乐元素,如此“搞怪”,也被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敬。

    艺术家玩“跨界”,做一些艺术创作上的实验,本无可厚非。但把“跨界”当正餐吃,把“颠覆”当成常态,那就是观念的误区了。“跨界”之作做得不好,就会不伦不类,结果既失去了古典之美,又没有了当代之味,向当代观众传播传统文化无从谈起,传统文化却反而在此过程中被糟蹋,这实在是得不偿失。要让传统为今人所接受,要么坚持传统的原汁原味再现(有一句话说,越是传统的就越是当代的),要么索性推出一个“现代版”。有人将莎士比亚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了电影《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一派现代都市人装扮,说的也是当代话,但内核还是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古典作品玩“跨界”,得保持传统,拼凑式的拉郎配只会贻笑大方。

更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016全国两会
   第A03版:2016全国两会
   第A04版:2016全国两会
   第A05版:2016全国两会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城事
   第A10版:城事
   第A11版:天下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早知道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旅游专刊
   第B05版:旅游专刊
   第B06版:综合
   第B07版:汽车
   第B08版:教育
古典作品玩“跨界”还需三思而行
《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登陆BBC引发英伦热烈反响
送别葛老
与其盲目找IP 不如把握年轻态
2016国际东方旗袍模特大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