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2016全国两会

第A03版
2016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08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创新创业最主要还是靠青年

    位于张江的上海科技大学2014年才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因为是由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的,成立之初就备受关注。记者昨天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他表示,上海科技大学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学校汇聚最多的是青年教师和青年学子,而创新创业的主要动力也正是来自于青年,“科教融合”将是学校不变的发展道路。 

  青年报特派记者 刘晶晶 北京专电

  科研投入增加可以形成创新链

    问:今年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中科院是科研重地,上海科技大学也是重点培养科技人才的。作为一名“科教结合”的人大代表,您对此有何看法?

    朱志远:我的确比较关注报告中提到的科研投入要到2.5%,之前我国对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投入也就是我们说的R&D投入在2.1%。从现在的2.1%到2.5%,这是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够达到的目标。

    对于这个投入,我觉得应该包括几个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的投入,事实上这几年我们国家政府对于科研的投入都在不断地增加,应该说增加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这在国际上也是为数不多的。而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应该是靠社会力量,这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从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等一些参与者都能够加大投入,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对前期产生影响的,这部分是算在投入上的。以及后面促进大的产业部门调整,加强各类企业研发这方面的投入。

    现在有些企业已经重视这块了。比如说华为,R&D投入每年增加非常快,我记忆中大概能达到每年400亿的R&D投入,如果全社会的企业包括其他社会力量对于R&D投入都有很强的愿望,或许就能够促进一些新的研发的东西出来,这样一个目标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所以可以看出来,加强产学研合作很重要。因为科研本身在前端,不断要有新的发展,这个还是一个动力问题,动能转化。你有更多更好的研发的早期成果,就会吸引后面对这些前期的研究成果的后续投入,这本身就是一个产业链或者叫创新链。而整个创新链后端的投入是很大的,光靠政府仅仅只能是一部分。

    要成为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首先是要有很强的科技创新,同时能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一个新产业特别是在一些中高端产业,或者是变革性产业里边产生更多的产出,如果能做到这点,对我们总体的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说到底,我们不能仅仅靠要素驱动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创新驱动发展。所谓要素发展是靠原材料投入等这些方面,将来应该更多的靠创新。而这个时候,科研投入就显得非常重要。

  青年科研人员能做得非常优秀

    问: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而创新创业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中也都被屡屡提及。您觉得要实现“双创”,在得到投入后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对于科研机构以及高校来说能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朱志远:创新创业,双轮驱动,这个其实是最适合青年人的。创新创业这块,跟科技成果转移转换关系非常密切,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年轻人,可以说最主要还是靠青年。而在科研机构和高校里,年轻人正当主力。

    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创新的活力也是在非常年轻的一代里面。无论是我们中国科学院也好,上海科技大学也好,现在科研的主力都是30岁上下的青年,非常年轻,平均年龄都只有30多岁,而且都是骨干。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是让我们欣喜的。因为未来说到能动转换,能量来自什么地方,就是青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创业。创业主要的参与者和积极的探索者也是青年。毕竟在那个年龄他会有很多的激情,也会产生很多的想法。如果把想法变成现实中他要追求的目标,只要能够把其中某一个想法变成产品,再把一个产品变成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就有可能变成整个一个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就是这么诞生的。而这也是年轻人最能够做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提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年轻人把创新和创业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

    上海科技大学基本全是青年教师,我们主要面向未来,从开始设立就以青年教师为主。科研界也是这样一种趋势,青年力量茁壮成长起来了。我们科学院的科研传统,一直是30多岁就可以挑大梁的,因为我们有比较深厚的积淀在那里,也有这种文化,能鼓励年轻的人能够起来,我想这也是中科院的活力所在,所以你看我们能够做出非常优秀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殊荣的,很多都是我们的年轻科研人员。就在不久前,我们上海药物所新发现了一个药物作用的新靶点,相关研究1月份也在国际知名的科学期刊上发表,发现者就是个年轻的女研究员。谈到创新创业,我们科学院可以拿出一批这样优秀的年轻人,这就是未来的竞争力所在。

  借鉴国际惯例激励成果转化

    问: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有没有一些措施,或者是方向来促进年轻人能够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一些新的作为?尤其是在上海如今大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环境下。

    朱志远:我们有,当然有。在科学院方面,我们很早就调整了我们科技评价的体系,这在全国都是走得比较前列的。2010年、2011年间我们就改革了我们的评价体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采取了一个措施,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有关。所谓科研成果转移转换,就是你搞的东西要有潜在的市场应用的价值。这不是由我们来做评估,而是市场来说话。我们加强了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对其贡献度的一个认可值。专利等这些核心技术,这个东西是没办法用原来的评价方法来处理,而是要看应用的价值,看市场对它的反应。

    第二个是和国家政策相衔接,或者说是在国家指导下做很多的试点。我们科学院在上海的两个研究所,去年做了一个试点,通过我们简称的“三权下放”,也就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处置权和分配权的下放来促进创新创业。国家政策相对来说比较宏观,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根据各个研究所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更加具有可操作的一个细则,特别是在使用分配权利上,因为处置主要是由单位处置,在如何能够让科研人员也就是这个成果的拥有者可以直接使用分配这方面,建立一个可操作的政策。这些政策都是为了激励科技人员更好地更有积极性地把成果转移转换。

    同样我们上海科技大学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我们调研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知名大学,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成果转换方面做得非常有特点的,比如在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包括在英国的牛津大学,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大学。发现这些学校都做得非常有成效,能把一项技术、研究成果非常有效地转换成市场,变成市场的一个竞争力。我们学校也研究、借鉴了他们这些学校的经验。上海科技大学目前也已制定了我们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这方面的一个政策,让大家感觉到不仅是有方向,而且是有措施。这些政策现在已经开始实行了。

  未来发展还是注重“科教融合”

    问:目前上海正处于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进程中,您觉得像上海科技大学这样一所稍显特殊的高校,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前进?

    朱志远:上海本身就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试点城市,上海科技大学还是会按照整个综合改革的总体方案部署,按学校的发展规律,特别是现代大学的发展规律来做一些探索。我觉得改革的最终还是要体现在能不能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上面,这个还是要由时间来检验。上海科技大学是一个新的大学,但是好多事是会把制度先定好了,并且借鉴国际惯例,同时适应中国的国情。这也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

    习总书记前几天来上海团参加审议时,我曾提出过,科技领域现在也存在两方面的有效供给不足:一是科技成果供给不足,表现为核心技术与关键元器件对外依存度过高;二是高等教育入学率与美欧有较大差距,实际上就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

    问题怎么解决?我当时提了两个案例。一个案例是,目前我们上海科技大学的特聘教授团队已有三位诺奖得主加盟。其中一位是201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罗斯曼。最开始罗斯曼在上科大的工作以上课、学术讨论为主,不涉及研究。但因为张江这边集聚了一批有相当水平的科研设施和人才,而且这些基础环境穿透了大学、院所间各自有形、无形的围墙,科、教两个体系的人员能够自然携起手来搞研究。于是,罗斯曼与中科院经反复讨论,决定合作开展一项国际研究,最终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这里搭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团队。

    反过来,上科大将我们最先进的电镜数据处理模块,配置在了张江的国家蛋白质设施上,并由对方统筹管理,显著提升了这一大科学装置支撑创新的能力,目前已带出了一批国际一流研究成果。这就是科研院所和高校融合发展、良性互动带来的成效。未来,这种“科教融合”的道路还是会继续。

    ■A05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2016全国两会
   第A03版:2016全国两会
   第A04版:2016全国两会
   第A05版:2016全国两会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天下
   第A10版:文体
   第A11版:文体
   第A12版:文体
   第A13版:专题
   第A14版:财经
   第A15版:维权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公益周刊
   第B02版:主角
   第B03版:主角
   第B04版:亮点
   第B05版:亮点
   第B06版:在行动
   第B07版:在行动
   第B08版:益调查
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继续提高个税起征点不是改革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创新创业最主要还是靠青年
时隔八年 “铿锵玫瑰”重返奥运
女性创新 近两成职业女性申请到科创发明
“女生节” 我为你美化宿舍 你送我节日礼物
反家暴 妇联与社工携手助受害者获新生
天气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总第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