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城事
 
标题导航
 
  2016年03月02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止“读”,还要“演”
“读者剧场”推广民间戏剧发展
青年报见习记者 李金哲

    本报讯 上月末,一则《我们要做“读者剧场”》的消息,引发了众多戏剧人关注,纷纷转发朋友圈。该文章由某剧场微信公众号发布,作者对“读者剧场”进行了知识普及。对这种戏剧教育模式,上海话剧中心艺术总监吕凉表示,他“知之甚少”。什么是“读者剧场”?它和我们熟悉的演出形式有什么区别?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该文作者邢剑军。 

    邢剑军,中国民间戏剧教育提倡和实践者,他表示:“剧本朗读,在国外较普及。常用于中小学教学,辅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的简单朗读,也有加上动作和其他舞台元素的方式。有些新剧本创作出来后,先找演员朗读,再考虑是否正式制作、演出。”

    不过,单纯的“朗读”形式已不新鲜,“很多戏剧组织民间社团都在运用”。邢剑军发现,以“读剧”为主,将“读”和“演”结合,强调“理解剧本和文本呈现”,这种独立形式在国内“并不多见”。

    它高于一般的“剧本朗读”,但较“专业做戏”环节更为“简化”。整个流程与正常排戏类似,有剧本分析、选配角色和排练演出阶段。演员无需完全背诵台词,演出场地也无限制,可以是正规剧场,也可以是咖啡厅、图书馆、美术馆。

    2009年,邢剑军与北京9剧场合作,带着戏剧学员以“读演”的形式,公益演出高行健先生的《周末四重奏》。连演四场,吸引了300多位预约观众。“演出很成功,不单纯读剧本,还涉及舞台调度、简单的服装、道具和音乐、音响等。”记者从当初的剧照可以看到,这种演出没有复杂的舞美,8位演员坐在桌旁,桌上放着剧本,他们进行对话,表情各不同。

    近年来,戏剧教育广泛普及,爱好者数量猛增。同时,有志于戏剧普及和推广工作的戏剧人和学生社团也越来越多。“他们普遍缺乏戏剧专业常识和指导,不易深入且持续地发展”。邢剑军认为,“‘读者剧场’优势在于简单,不限演员、场地、时间,可以满足多方需求。” 对基本功不扎实的初学者来说,读剧门槛低,从理解剧本出发,更易加深交流体验。

    同时,这种模式很适合校园剧团的时间安排,它可以在高校社团、兴趣小组中普及。对学生来讲,“分析剧本、人物、具体创作构思等基本功可得到锻炼,并能有效缩短排练、演出周期。”邢剑军表示。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城事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城事
   第A06版:城事
   第A07版:城事
   第A08版:城事
   第A09版:城事
   第A10版:青年
   第A11版:天下
   第A12版:天下
   第A13版:文体
   第A14版:文体
   第A15版:文体
   第A16版:早知道
   第B01版:财经
   第B02版:证券
   第B03版:投资
   第B04版:旅游专刊
   第B05版:旅游专刊
   第B06版:综合
   第B07版:汽车
   第B08版:教育
芭蕾舞爱好者看过来:天团要来了
《开罗宣言》刘嘉玲戏服拍出高价
“读者剧场”推广民间戏剧发展
新版音乐剧无惧挑战经典
创意戏剧重新解构古典爱情故事